鐘曉玲
目前,部分鄉(xiāng)村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學只重視“讀”“寫”而忽視了“聽”“說”,讓語文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活力。筆者認為,“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有的放矢地進行聽說訓練——例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能夠有效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語文素養(yǎng)及能力。然而,鄉(xiāng)村學校的語文教學往往忽視了“聽”“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鄉(xiāng)村學校的文化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與發(fā)達城市學校相比,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聽”“說”方面的訓練也相對薄弱;另一方面,聽說訓練的考查要求模糊,中考也少有涉及,成熟的教學模式尚未建立。缺乏必要的聽說訓練,將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實,“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的。“聽”是耳朵的“讀”,“說”是嘴巴的“寫”,“讀”是眼睛的“聽”,“寫”是手頭的“說”。它們的思維過程是一致的。無論是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師還是發(fā)達城市學校的教師,都應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學生的聽說訓練,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加強學生聽說訓練的有效途徑?!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進行演講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它能夠促使學生進行廣泛閱讀,不斷增加閱讀積累;而演講稿的寫作,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至于演講過程,作為演講者的學生需要“講到點,說到位”,注重語言表達藝術;而作為聽眾的學生,則需要用心聆聽、細心鑒賞,從而受到一定的教育和感染??傊n前三分鐘演講能夠?qū)ⅰ奥牎薄罢f”“讀”“寫”四種能力納入訓練范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指在語文課堂開始常規(guī)授課前的三分鐘演講。以筆者所推行的課前三分鐘演講為例,它由三分鐘的演講和兩分鐘的評價所構(gòu)成。演講主要以“輪講”的形式進行,按學號每天由一位學生進行演講(事先要準備好演講稿,但原則上不能帶上講臺)。演講內(nèi)容以“故事+啟發(fā)”為主要結(jié)構(gòu),內(nèi)容要精彩、精煉,并有一定的教育性和啟發(fā)性。所需素材可以取自各類書刊(如《意林》《讀者》《智慧故事》等),也可以選自自己或身邊的人發(fā)生的事。為了做好演講準備,學生會閱讀多篇文章,選好演講主題,逐漸增加閱讀積累;為了寫好演講稿,學生會積極將演講所需素材進行整合、提煉,認真構(gòu)思,字字推敲,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學生演講之后,接著進行兩分鐘的評價。評價由教師主導,師生共同進行:結(jié)合社會現(xiàn)實和學生生活實際,從演講故事內(nèi)容和演講水平兩個方面進行評價。精彩到位的點評既能讓演講學生看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或讓學生受到激勵而增強學習動力,又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豐富思想。它和演講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此外,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演講的積極作用,我讓語文科代表記錄每次演講的情況,包括演講內(nèi)容、啟示、評價等,并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若有學生態(tài)度不好,甚至拒絕演講,則對其進行耐心的教育和輔導,使其走上演講的“正軌”。
要讓課前三分鐘演講產(chǎn)生持久的積極作用,筆者認為,讓學生保持演講熱情是至關重要的。要不斷完善獎勵機制,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通過各種有效激勵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演講的興趣。例如,對每一次演講進行點評并評星(最多五星),點評以肯定、鼓勵為主,及時讓學生“面上有光”;即使演講不盡人意,也要給予善意提醒和鼓勵,讓其重獲信心,爭取下次做得更好。每周評選一名“演講之星”和“進步之星”,在學習欄里的“演講活動表”上貼星星,并作為平時成績加1分。同時,教師可在校訊通里點名表揚,讓家長一樣“面上有光”,爭取家長對演講的大力支持,讓學生在家里也能感受到學習的幸福。此外,每小組也可進行“階段性比星”,哪個小組所有成員的星星總數(shù)最多,就在平時成績里每人加1分。要而言之,要多方面給予學生正面激勵,讓他們保持對演講的熱情。
總之,課前三分鐘演講能夠讓學生厚積薄發(fā)。從個體成長的角度看,它能夠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成為善于聽說、樂于讀寫的人。從整體上看,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手段,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