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振
【摘 要】清朝時期,山東地區(qū)自然災害頻發(fā),部分都姓蒙古人后裔隨著闖關東潮流與大量漢人一同到關外謀生,逐漸形成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散居全國的局面。為凝聚家族力量,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注重文化的紐帶作用,祭祀先祖,修建祖廟,修撰家譜,聯(lián)誼族人,不斷促進民族認同和進行文化建設,推動蒙漢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和發(fā)展。
【關鍵詞】闖關東;蒙古人后裔;都姓
一、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遷徙關外的歷程
山東都姓蒙古人的先祖自大蒙古國時期駐留在山東,經歷朝代更替,社會變遷,居住地一直未有明顯改變,主要散居在山東地區(qū)。但是,至清朝初期,由于山東地區(qū)自然災害頻發(fā),導致農業(yè)欠收,賑撫收效甚微,農民破產,逃至關外謀生?!懊晒胖Ф夹杖擞謴谋鳖^村、酒館村等開始遷徙到大連莊河、瓦房店等地” [1],以致后來形成“闖關東”的熱潮。
(一)遷徙時間
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在清朝初期便開始了遷徙關外的歷程,據(jù)《遼寧省志·少數(shù)民族志》記載:“從清初開始,部分都姓為謀生遷到大連地區(qū)莊河、金州區(qū)、瓦房店、普蘭店,至1985年共計有都氏蒙古族5000人?!?[2]146而史料中較早的記載為雍正年間。
據(jù)《瓦房店市志·下》記載:“閻店鄉(xiāng)都姓 蒙古族,原籍山東登州府寧海縣(今牟平)。雍正年間至復州北都屯遂家焉。” [3]867
此外,在其家譜中也有明確記載。如《瓦房店市閻店鄉(xiāng)郭家屯村都屯族譜序言》:“我三世祖諱應邦,子學禮,居北頭。學禮公之子諱自成,于大清雍正年間攜眷越海北遷至遼南復州東北,落戶于今遼寧省瓦房店市閻店鄉(xiāng)郭家屯村,名所居之地為都屯?!盵4] 《吉林農安燒鍋屯都氏族譜序》:“吾都氏原系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姜格莊鎮(zhèn)北頭村人氏(舊稱登州府寧海州),五世祖都公自成自清雍正年間攜眷出關,定居于今遼寧省瓦房店市閻店鄉(xiāng)郭家村都屯?!盵5]此兩則家譜可證實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在雍正年間遷徙關外。
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向關外遷徙的時間除了在雍正年間外,在乾隆和光緒年間也有相關記錄。
遼寧輯安《續(xù)修都氏族譜序》和遼寧沈陽《都程忠支系譜》有同樣記載:“自我七世祖(都程忠)由山東牟平縣遷居遼寧省岫巖縣,八世祖又遷至本溪縣賽馬集四方粒子南溝居住,因名都家溝,歷一百余年。自我祖父悅榮于光緒九年遷居輯安縣下活龍蓋又五十年矣?!盵6]光緒九年為1883年,一百余年前大致為1783年,即乾隆四十八年,可推測“七世祖(都程忠)”大致生活在乾隆年間,此遷徙活動也幾乎可以確定在乾隆年間。
《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東山頭都氏支譜序》中有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在光緒年間遷徙關外的記載:“東山頭都氏家族于清光緒26年(1900年)由都世好、都世亮、都世有三兄弟,從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姜格莊鎮(zhèn)北頭村逃荒來到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鎮(zhèn)?!?[7]
(二)遷徙地點
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起初遷徙地點在史料和族譜中有較為明確的記載,基本位于東北地區(qū),但隨著時代的推移、生活需求的增加、交通工具的變化等,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在其起初遷徙地的基礎上,又向鄰近地區(qū)或外省遷居,逐漸走向全國。
據(jù)《遼寧省志·少數(shù)民族志》記載:“從清初開始,部分都姓為謀生遷到大連地區(qū)莊河、金州區(qū)、瓦房店、普蘭店。” [2]146
《都氏族譜》序言原文記載:“然而自三公至今四百余年,其間赴盛京者幾何家,徙外邑者幾何家,散處本境鄉(xiāng)村者又幾何家,族繁丁眾,蕩析離居。” [8]
此二則材料記錄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起初遷徙的地點:大連地區(qū)莊河、金州區(qū)、瓦房店、普蘭店及盛京(今沈陽)。在此基礎上,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及子孫又向外遷居,“多散居在吉林、遼寧、黑龍江、廣東省及內蒙古自治區(qū)等?!?[7]
綜上,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從清代初期開始遷徙,一直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tài),如今散居全國。
二、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的民族認同與文化建設
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比較注重家族文化的重建和維護,包括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對散居各地都氏宗親家譜的修撰及撰寫完成《都氏家譜》等,并在各地形成“都氏文化研究會”,致力于對都氏歷史的研究和文化的發(fā)揚。
(一)先祖崇拜
近年來,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的尋根敬祖意識不斷增強,在都氏族人的協(xié)調和組織下,舉辦了2007年全國首屆都氏宗親尋根祭祖活動、2008年全國都氏宗親尋根祭祖大會、2010年首屆華夏都氏文化論壇活動、2016年都氏家祠建修落成暨祭祖大典、2017年都氏家祠祭祖典禮等,不斷修繕都氏家祠,突出對先祖的敬重。此外,都本基編撰的《都氏家訓》:“牟平北頭,有我廟堂。以官為姓,明清以降。都氏一族,自此流芳?!盵9]其字里行間無不顯示出對先祖強烈的崇敬和自豪?!度A夏都氏尋根錄》第一輯中收錄的詩歌《都達魯花赤(七律)》也有同樣的感情流露:“必里海輔一方遒?!薄霸姇昔斠娑悸?,賜官為姓明祖酬?!盵10]可見,先祖崇拜已經融入到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的血液中,成為其家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二)家族理念
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在遷徙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壯大,形成一個龐大的都氏家族,對先祖的崇拜、家族文化和血緣關系成為聯(lián)系散居全國各地都氏宗族的紐帶。
都基珠在首屆華夏都氏文化論壇上提出都氏家族的治家理念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道為術”[11],此理念得到都氏家族成員的廣泛認可,也逐漸成為指導都氏家族成員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指南。此外,家訓也是家族理念、家族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都本基編撰的《都氏家訓》:“詩書傳家,耕讀世長。遵紀守法,法理一樣。仁義禮信,忠孝善良。父嚴母慈,兄愛弟讓?!薄拔逸叾际?,蒙族一良。誦詠訓章,承傳弘揚。”[9]此訓言教人向善,遵守法紀,體現(xiàn)出蒙漢文化的融合,也要求子孫牢記家族歷史,顯現(xiàn)出現(xiàn)代山東都姓蒙古人后裔博大寬容的家族文化特性,不斷推動家族文化振興。
【參考文獻】
[1]曲菲.牟平都姓[J].尋根,2014.
[2]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遼寧省志·少數(shù)民族志[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0.
[3]陳恒國,劉吉貞等.瓦房店市志[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4.
[4]都興智.瓦房店市閻店鄉(xiāng)郭家屯村都屯族譜序言[EB/OL]. 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6.html,2018-3-15.
[5]都吉林. 吉林農安燒鍋屯都氏族譜序[EB/OL]. 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3.html,2018-3-15.
[6]都本德.續(xù)修都氏族譜序[EB/OL].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4.html,2018-3-15.
[7]都興和.吉林大安月亮泡東山頭都氏支譜序[EB/OL]. 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5.html,2018-3-15.
[8](清)都氏族譜[M].(咸豐七年本)
[9]都本基.都氏家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0]都基民.華夏都氏尋根錄(一)[M].煙臺:黃海數(shù)字出版社,2012.
[11]都基珠.關于都市文化的幾點思考[EB/OL]. http://www.dushijiaci.cn/wenhauluntan/n33.html,201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