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蓮
摘要: “創(chuàng)設有效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是義務教育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我們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景,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從而大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英語新教材獨特的編排體系也便于我們運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本文擬談一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問題。
一、實物運用創(chuàng)設情景法
運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景就是以實物為中心,運用實物進行演示和操練,從而創(chuàng)設某一特定情境。實物是最常見的直觀教具,能給學生以直觀的刺激。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利用易于準備和便于攜帶的實物,尤其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密切配合教材,巧設情景。如教七年級上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時,我們可以把學生的雙肩背包、文具盒、鉛筆、鋼筆、字典或詞典、直尺、橡皮擦、書、筆記本等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堆放在講臺上,通過用英語問答的方式進行情景會話等練習。在教七年級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時,課前準備大量學生感興趣的衣服和鞋帽等,在課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隨后開展 “課堂現(xiàn)場購物”的活動,引導學生把已學習的英語知識運用到交際活動中去。
二、圖象、畫面呈現(xiàn)創(chuàng)設情景法
圖象、畫面(包括視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教材中的插圖、教學掛圖、自制的教學圖片、剪貼畫、簡筆畫,以及拍攝或剪輯的照片和視頻的靈活運用,都能再現(xiàn)課文情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或故事情節(jié),設計一幅或幾幅連貫的簡筆畫,讓學生根據(jù)圖畫進行情景會話,看圖復述課文或看圖答問等。如教七年級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時,畫上Jim一家的簡筆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操練,讓課堂教學變得很形象,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音像設備等資源,利用教室、學校、家里、街上和我們的周圍環(huán)境里張貼的圖片,尤其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上粘貼的圖片,想方設法去創(chuàng)造悅目、悅耳、悅心的英語交際情景。
三、生活呈現(xiàn)創(chuàng)設情景法
結合教材中有關日常生活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室、操場、食堂、寢室、商店、圖書館、閱覽室等典型的師生生活場景,引導學生進行“現(xiàn)場實況轉播”、“現(xiàn)場解說”、“答記者問”等形式的英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學校、教室,介紹班級、老師、同學及家人的真實情況等,或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四、 課內外活動開展創(chuàng)設情景法
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目的,開展朗誦、唱歌、表演、英語角、英語班會、書法比賽、影視欣賞、知識競賽以及班內交流等形式多樣的課內外活動,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的特長。課內外活動應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目的,提倡重在參與,培養(yǎng)合作精神。課外活動要做到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特點,采取多種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地開展;課外活動要不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重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開展課內外活動時教師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對學生在口語表達過程中的語法錯誤,根據(jù)教學活動的目的和錯誤的類型,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結合本地條件,自主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課外活動,并在活動中給予指導和幫助。
五、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情景法
對于某些難以用畫面顯示的情景,必要時用語言進行描述一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描述時盡量使用學生學過的、常見的詞語,力求簡潔易懂,再輔以表情、手勢,做到繪聲繪色,使學生能輕松地進入情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運用音樂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視。音樂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它能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塑造出音樂形象,把聽者帶到特定的意境中去。用音樂語言創(chuàng)設和渲染情景,并不僅僅局限于播放現(xiàn)成的樂曲和歌曲。教師的彈奏、輕唱、清唱及學生的表演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只要與教材基調、意境及情境相符,都可采用。如教八年級上Unit 5 Could you come to my party?時,我們一邊播放著輕松愉快的音樂以營造晚會的氣氛,一邊有表情地展開師生間的英對話,從而使學生形成最佳心理狀態(tài),使他們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六、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情景法
表演是我們在使用英語新教材時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新課程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幾乎全套教材每一單元的每一部分都有Read the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的練習,教學中我們除了按教材要求完成該項練習外,還可以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或英語興趣小組等活動中,表演所學內容。如表演“打電話”、“問路”、“借物”、“購物”、“看病”等日常交際活動。由于學生進入角色、表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書本上的,而是學生自己或自己集體中的同學,而且經(jīng)過了自身體驗,印象很深刻。通過角色表演,這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就容易產(chǎn)生親切感,很自然地進一步加深了內心體驗。同時,表演的過程也是把所學英語知識轉化為“英語交際能力”的過程,這一點正是英語教學課標所強調的。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英語、學好英語,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應多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真實的或模擬的活動中。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英語交際活動情景,這樣就能增加英語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使用英語的嘗試,促進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發(fā)展,進而逐步獲取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