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吟蝶
新時期背景下,大學生所關注的時事熱點具備敏感性、淺顯性、短暫性和引導性的特質。將時事熱點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對推進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網(wǎng)絡媒體的普及,信息爆炸時代隨之到來,各種社會時事熱點傳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獲得大量關注和廣泛討論,在這背后是各種社會思潮和不同價值觀的激烈交鋒。如何借用大學生對于社會時事熱點的關注度,將時事熱點引入思想政治課堂從而推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當今思政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
一、當今大學生關注時事熱點所具備的特質分析
(一)時事熱點的槪念
所謂社會時事熱點指的是國內外在距離當前較近的一段時間內所發(fā)生的,引起社會較大范圍內討論的社會新聞、社會事件、形勢政策等問題。受網(wǎng)絡新媒體的普及,當今任何事件、新聞熱點都能在短時間內通過貼吧、微博、微信等渠道成為社會焦點,引起民眾的強烈關注和廣泛討論。社會時事熱點問題是當前民眾對自身關心的社會問題、社會利益的直接反應,是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價值觀的強烈碰撞。
(二)當今人學生關注時事熱點所具備的特質分析
要探討如何將大學生的思政工作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事熱點進行有效結合,就要分析當今大學生所關注的社會時事熱點所具備哪些特質:
1.敏感性。當前大學生大部分都是90后、乃至00后,能夠熟練使用新媒體在最快時間內捕捉最新的時事熱點,并迅速通過QQ、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進行觀點交流和討論,關注話題范圍廣泛,傳播速度快,觀點多樣。
2淺顯性。大學生由于具備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特征,對大部分熱點新聞的了解淺嘗輒止,偏向于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時事新聞。男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集中在體育新聞、軍事政治等方面,女生則偏向于娛樂新聞、生活民生等方面,大部分缺乏深入了解熱點新聞背后所包涵的社會問題和價值觀念的興趣;
3.短暫性。雖然大學生對時事熱點新聞的參與度高,積極性強,但同時關注的持續(xù)性低,往往只能持續(xù)3-4天;
4.可導性。社會時事熱點在網(wǎng)絡及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與反響的根本原因是:一方面折射出當前社會不同階層不同人群所關注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熱點新聞所引起的討論反映了人們所具備的價值觀碰撞所產生的沖突。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還具備可塑性的大學生在討論社會熱點問題的同時,往往會被大眾觀點引導,容易受時事熱點新聞背后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
二、社會時事熱點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會時事熱點是把握人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前沿陣地
當今大學生是成長于信息時代的一代,具備自主意識強、好奇心強、參與程度高、思維活躍等特點。他們樂于通過使用微信、微博、朋友圈等新媒體,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社會熱點當中,扮演各種社會角色,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①,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因此,通過時刻關注學生在微信群、貼吧、論壇及微博上的評論和發(fā)言,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明白學生的好惡,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從而在思政教育課中實現(xiàn)對癥下藥。
(二)社會時事熱點是培養(yǎng)人學生價值觀的催化器
社會時事熱點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烈的討論,背后是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的交鋒。一方面大學生正處價值觀的塑造期,還不具備分辨社會熱點事件的能力,容易受到各種媒體和公眾觀點的誤導②,這對學校思政教育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通過在思政課上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與分析,也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三)社會時事熱點是實現(xiàn)思政教育的助推器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本內容對于大學生而言過于理論化,大多數(shù)學生反映內容抽象不夠生動,不易于理解和消化,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減少了學習動力。將社會時事熱點新聞與思政教育相聯(lián)系,能夠幫助大學生分解課本知識,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上課熱情,從而有效構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體系。
三、社會時事熱點和思政工作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路徑探析
愛國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時事熱點新聞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愛國熱情,主要路徑有:
(一)充分完善教師課堂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收集積攢各類視頻資料充實課件內容,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陣地作用。將當前社會最熱門的、學生日常最關注的、與愛國主義相關的時事熱點,如南海爭端、女排精神、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一帶一路,以及當前最熱門的電影、電視劇如《紅海行動》、《戰(zhàn)狼2》等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思政課本的理論知識與熱點新聞相結合,引發(fā)課堂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構建成熟的理論體系,使學生能深入了解中國歷史進程、民族精神、文化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充分發(fā)動學牛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新一代大學生樂于發(fā)揮自己的主觀性,樂于向社會表達自己觀點和看法的特質,發(fā)動大學生日常收集和分析有關愛國主義方面的社會時事熱點,如形勢政策、國際動態(tài)、科技發(fā)展、軍事體育等新聞,通過課堂討論、學校微信公眾號、論壇版塊、及辯論賽等方式,運用PPT、文章等工具,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從而幫助大學生正確分析社會時事熱點背后的成因和問題,順利引導學生自我實現(xiàn)感性情緒轉化為理性分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了解國家發(fā)展動態(tài)和前景,培養(yǎng)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明白自己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在課堂之外,可以發(fā)揮社會實踐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與愛國主義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開展假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發(fā)動學生深入社會進行調查研究,形成調查報告。既鍛煉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幫助學生將時事熱點與社會實際進行對比分析,培養(yǎng)其民族自豪與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