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東
位于蘇州拙政園一旁,矗立著一座同為園林式的建筑物——蘇州博物館。在蘇州園林景區(qū)的包圍中,這座僅有十幾年歷史的全新博物館竟沒有絲毫的違和感,現(xiàn)代理念的包裝讓它像姑蘇老城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野咨纳{,精妙的玄關,光和影的穿梭,一扇窗給竹,一扇窗予水,讓它續(xù)寫了百年蘇州園林的不朽。沒有誰比這位曾在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里度過童年時光的設計者更了解蘇州,他用跨越百年的雙手描繪了他心愛的故鄉(xiāng)情懷,他剛剛過了101歲的生日,他就是名譽世界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國廣州,吳中名門“貝氏家族”之后。1935年貝聿銘赴美國留學,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筑,后從事建筑行業(yè)。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國約翰·肯尼迪圖書館、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他被譽為“現(xiàn)代建筑最后的大師”。
貝聿銘18歲赴美留學,后因二戰(zhàn)與政治因素,入了美籍。雖長期生活在美國,但貝聿銘的生活方式更偏向于中式。在貝聿銘40歲的時候,合伙人邀約貝聿銘去健身房,抱著好奇的想法,他去了一兩次后就再也不愿意去了。西方人迷戀身材的健美,施瓦辛格、史泰龍都已年過七旬,但仍然有壯碩的肌肉。貝聿銘認為身材勻稱、不肥胖就是健康,而且為了健身每天吃白水煮雞胸肉和生菜,外加各種蛋白粉,這種單調的飲食就讓他退避三舍。
對于鍛煉,貝聿銘有自己的看法,他喜歡散步,最喜歡在旅行中鍛煉。青年時,貝聿銘就游覽了歐洲各國,在羅馬、巴黎尋找建筑靈感。到了晚年,一有時間貝聿銘就常常去郊外,到有田野、河流的地方走走、看看。手攜一卷書,坐在谷堆、土塊上,聞聞陽光、泥土的氣息,甚至牛羊糞便的氣味,這足以讓他安心愜意。親近大自然,使他身體放松愉悅的同時,也在他的建筑作品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北京西郊的香山飯店,就是貝聿銘式建筑與自然完美融合的代表作。
離鄉(xiāng)幾十年,貝聿銘依然對兒時的雞頭米念念不忘。生于中國東南沿海的貝聿銘保持了江南人清淡的飲食習慣,這是流在血液里根深蒂固的鄉(xiāng)思。雖然異鄉(xiāng)人無法吃到家鄉(xiāng)味,但貝聿銘的夫人會在自家的院子里種一些四季豆等蔬菜,在家可以吃到中餐。晚年子孫滿堂,貝家人每逢周末都會去喜歡的中餐館聚餐,他們用這種方式延續(xù)著東方的情感。食不過飽,少油少鹽,即使到了人瑞之年,貝聿銘的體型仍與年輕時無太大差異。
1948年,貝聿銘加入了房地產(chǎn)建筑公司,打破了美籍華人做不了建筑師的歷史。作為建筑師伊始,美國人用傲慢的眼光輕視這位華人建筑師,但貝聿銘用一個個充滿人性化的作品征服了美國人的挑剔,并被親切地稱為“人民的設計師”。20世紀50年代,貝聿銘自立門戶,成立了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開始了事業(yè)的新篇章。1963年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被刺身亡,肯尼迪家族為紀念他決定修建肯尼迪圖書館.貝聿銘作為其中的三位備選建筑師,他的對手是大名鼎鼎的密斯·凡德羅和路易斯·康,對比之下他最沒名氣和經(jīng)驗。他沒有緊張,反而更加淡定從容。他把工作室營造成肯尼迪遺孀杰奎琳喜歡的樣子,并放上馥郁的鮮花。他穿戴整齊,態(tài)度謙遜。而他的競爭對手雖然名聲在外,但態(tài)度傲慢,衣著邋遢。貝聿銘就是通過這看似不起眼的細節(jié)戰(zhàn)勝了對手。杰奎林后來回憶道:“這是個非常動情的決定……他滿是自信,讓我想起了杰克(約翰·肯尼迪的昵稱)。他們是同一年出生的。我決定和他一起邁出大膽的一步。”貝聿銘贏得了杰奎琳的青睞,他也一心把精力投入到建造圖書館中??夏岬蠄D書館1979年落成,由于設計新穎、造型大膽,在美國建筑界引起轟動,被公認是美國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基于此,美國建筑界宣布1979年為“貝聿銘年”。
但貝聿銘的事業(yè)并不總是順風順水,20世紀60年代由他設計的波士頓保險公司大樓三分之一的窗戶被風吹落下來,玻璃散落了整個街道。批評和責難蜂擁而至,貝聿銘幾乎被推到懸崖邊上。在最難熬的時光,貝聿銘卻依然保持自我.7年之后,貝聿銘終于沉冤昭雪,調查證明門窗公司對這件事情負責。貝聿銘非但沒有追究責任,反而開玩笑地說:“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見我?!?/p>
1983年,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欽點貝聿銘負責盧浮宮改造工程。貝聿銘接受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但也同時意識到這是他職業(yè)生涯最大的挑戰(zhàn)。貝聿銘的身后是在藝術上最挑剔的法國民眾,他作為盧浮宮改造的設計師引起了法國人強烈反對。他們表示,藝術之都巴黎不歡迎一位美籍華人來修復他們的珍寶館。在舉國上下的反對聲中,貝聿銘始終保持了從容不迫的自信。他深入民眾,耐心解釋自己的金字塔;他在電視上展開游說;他拜會蓬皮杜夫人,并以“藝術必須富有現(xiàn)代精神”說服了她,征服了巴黎的名流。在政治紛爭中,他甚至讓后來成為法國總統(tǒng)的巴黎市長希拉克變成了自己的同盟。最終,他的人格魅力和獨具一格的設計征服了法國人。經(jīng)過4年的施工,1988年3月,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內(nèi),授予貝聿銘最高榮譽勛章。
瘦削的身材、黑框圓眼鏡、西服加領帶,面對鏡頭總是瞇著眼微笑的貝聿銘,既有東方人的溫文爾雅,又有西方人的自信從容,他用他強大的精神力征服了世人,他的長壽正是來源于此。
耄耋之年,本該退休的年紀,貝聿銘卻沒有停下工作。在貝聿銘80歲大壽的晚會上,他親手接下了蘇州市政府的聘書,擔任蘇州城市建設高級顧問。2002年,貝聿銘正式接受邀請,著手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他的小兒子、著名建筑師貝禮中,對蘇州博物館設計曾表示出很大的興趣,但貝老嚴肅表示:“這個設計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兒子更不能做。因為他們的中文已經(jīng)生疏了,對中國文化不夠了解。”2006年,貝聿銘著手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落成,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tǒng)的蘇州建筑風格,把博物館置于院落之間,使建筑物與其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2008年,91歲的貝聿銘又完成了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設計,為了表現(xiàn)伊斯蘭建筑的本質,他頂著高溫在中東考察了好幾個月,研讀穆罕默德的理論,親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風。建筑落成,這部大作完美地展現(xiàn)了伊斯蘭文化。
晚年的貝聿銘每天聽新聞、讀報紙、雜志從不間斷。床頭、桌面放滿了他的書。他時刻關注著行業(yè)的新動向、新材料、新技術,保持思想意識的與時俱進。即使到了老年,他的作品仍然閃耀著先鋒、時尚的光芒。
熟悉他的人曾說過:“我從不記得貝聿銘曾經(jīng)沮喪過。他是位非常冷靜的人,每次看到他的時候,他總是保持著那種獨有的迷人微笑?!彼奈⑿?,至今百年,仍再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