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方
父母的人格缺陷,是培育熊孩子的沃土。任何不可思議的、變態(tài)極品人格,都能從他的原生家庭上找到背書。
《水滸傳》中,涼山好漢最后被義薄云天的大哥宋江送上了斷頭臺,宋江自己也慘死在朝廷賜給的毒酒中。
整個梁山不是被刺配的罪犯,就是被朝廷加害過的逃亡者,在這種群眾基礎(chǔ)為零的狀態(tài)下,與當(dāng)朝談?wù)邪矡o異于與虎謀皮,而宋江卻念念不忘,為什么?
宋太公第一次出場是宋江殺閻婆惜滅口,事發(fā)后,他第一時間逃回家中躲藏。捕快來家中搜捕,宋太公出來見官說:不孝子宋江自幼忤逆,老漢數(shù)年前在縣官處告了他,出了他的籍,不在老漢戶內(nèi)人數(shù)。老頭子幾句話將自己跟兒子的關(guān)系推得干干凈凈,睜著眼說瞎話不打草稿。
捕快走了,宋江和兄弟宋清準(zhǔn)備逃跑,臨走時還不忘囑咐宋太公,送些金銀去官府上下打點。宋太公說:“這個不用你憂心。你自和宋清在路上小心,若到那邊托人捎個書信來?!币痪湓拰⒏缸觽z的默契點明——官府怠慢不得。
宋太公寧愿花錢去官府打點上下,也沒有花一分錢安撫閻婆惜的老娘,最后還是衙役看不過,給那孤老婆子一些銀子安撫住了。宋家的家庭文化由此可見一斑,宋江所謂的仗義疏財,都是一筆筆落點精準(zhǔn)的投資。
宋江人稱孝義黑三郎,其實一直生活在自己父親營造的價值觀體系里,這個體系并不包括外界的法律和社會規(guī)則,甚至連某些基本道德也不包括。
“熊孩子”是父母人格缺陷的執(zhí)行者,也是畸形家庭的受害者。
《人間失格》的主人公,從小就對人類充滿恐懼和警惕,他不敢對任何人說“不”,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和哥哥,他用裝傻充愣扮小丑掩藏自己、取悅親人。
“我依靠逗笑這一根細(xì)線保持住了跟人類的一絲聯(lián)系……”
他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以至于壓抑得人格變形,遇到自己的妻子被奸污都不敢出手相救。在學(xué)校、在社會,他都是一個邊緣人,像個游魂一樣飄蕩在人世,不敢向任何人袒露心跡。
作者借知情人的一句話,點明了主人公痛苦的根源:“都是他的父親不好。”老板娘漫不經(jīng)心地說道,“我們所認(rèn)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吶?!?/p>
作者用這一句話結(jié)束了全書,意味深長。這句話可以算是作者對人世間最后的控訴。
事實上,太宰治寫完《人間失格》后,旋即自殺身亡,享年三十九歲。太宰治短暫的一生自殺過四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包含無限心酸的話,就是太宰治一生的寫照。而這一切,都有賴于他的原生家庭。
太宰治的家庭是昭和時代的日本貴族,家大業(yè)大。他兄弟姐妹十人,父親嚴(yán)厲而專橫,母親體弱多病,太宰治從小被保姆帶大。在這樣一個復(fù)雜的大家庭里,揣度和算計,人心的叵測比平常人家更勝數(shù)籌。加上父親的專橫,母親的缺席,一個天性敏感的孩子能長成什么樣,幾乎可以預(yù)見。
但是,即便如此痛苦,從作者的字里行間還是能看出他內(nèi)心的驕傲。他用活寶的樣子來取悅別人,無非是因為自己比別人聰明,能看出來別人的需要。太宰治雖然在貴族家庭沒有得到絲毫快樂,但是他到死都秉持著貴族特有的驕傲。他的另一部作品《斜陽》,主人公也是以自殺終結(jié)一生,遺書落款是:我是貴族。
貴族家庭造成了太宰治壓抑的性格和痛苦的一生,但又是他引以為傲的心理基礎(chǔ)。他既不想突破家庭的局限去擁抱煙火人間,也不能在原生家庭找到一個舒適區(qū),這種無解的矛盾,大概是原生家庭帶給孩子最絕望的悲哀吧?
人百分之九十的秘密來自原生家庭,不被社會接納和喜愛的“熊孩子”所掩蓋的,是一個被原生家庭切割得殘破不堪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