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來縣沙城第六小學 黃永君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向我咨詢:孩子所在學校近期要舉辦一個成人禮,他作為家長代表被學校盛情邀請。像他這樣要在儀式現(xiàn)場上臺的家長,學校一共邀請了六位。學校工作人員在電話里提示,讓他最好給自己的兒子準備一份禮物,到時現(xiàn)場送給孩子,并說幾句貼心的話,為兒子的成人禮送上自己的珍重祝福。他那幾天一直在為選擇禮物一事發(fā)愁,該送件什么樣的禮物呢?
什么樣的禮物既顯得特別一些,又不失體面和莊重,同時還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確實長大了,體會到學校舉辦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懂得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應該擔負起一定的責任。這件禮物承載的意義還是蠻多的,有這樣的東西嗎?
聽了朋友的話,筆者腦海里飛快地冒出了許多可作為禮物的東西,如:手機、手表、鞋子、運動服裝、乒乓球拍、書……當然,很多候選在自己的篩選中瞬間就被斃掉了。幾次三番建議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最終,筆者推薦了領帶,并且附上自己的意見:孩子成人了,有一些特別正式的場合可能要穿西裝,扎領帶顯得典雅、莊重、大氣,同時起到很好的搭配效果。領帶體積也不大,便于攜帶。價錢呢,也在可承受范圍,搞儀式拿出來與現(xiàn)場氣氛也蠻相稱的,學校那兒也好過關……筆者羅嗦了這么多,連自己都被打動了,自以為很得意。朋友聞后思慮良久,不置可否。我推測,他對我的建議不是特別滿意,但給了他一些啟發(fā)。
再跟朋友見面聊天,已是兩個多月之后的事了。對那件事,筆者心里一直存著一份好奇:參加孩子的成人禮那天,他究竟給兒子送了一件什么樣的禮物呢?談起此事,朋友笑笑,答說也沒什么特別,就是一把普通的雨傘。
其實說普通也普通,說特別也是很特別的。那天出席活動的六位家長中只有他一人送了雨傘——普通日用品這一類的禮物。從“檔次”上說,在那些禮物當中,這把雨傘含金量似乎低了點。但朋友的現(xiàn)場發(fā)言卻是含金量不菲:“兒子,你今天成人了,之前的日子里,爸爸、媽媽,學校、老師一直在給你撐著一把傘,你淋不著,濕不著,快樂健康地成長著,生活著。但是從今天起,你長大了,我們呢,也會漸漸老去,終有一天,我們會撐不動這把傘。今天爸爸送你一把雨傘,希望你以后,能給你的親人、老師、你感恩的人,還有你心愛的人,用自己的力量撐起這把傘,為他們遮風擋雨,承擔起一位男子漢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朋友在敘述這番話時,滿滿的自豪感。他說那天現(xiàn)場氣氛非常好,很多孩子、老師,包括那些沒有上臺的家長被他這番話感動得潸然淚下……
“那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那天也算得上是焦點人物了?”
朋友笑笑,靦腆地說,也算不上。因為,另有高潮:那天的六位家長中,有一位家長送了孩子一張光盤,上面錄了一首歌,是這位父親親自給女兒寫得一首祝賀她成人的歌曲(也可能是著名歌曲填詞)。顯然這一幕是提前和學校溝通好的,傾情演唱還被學校制成了MV在現(xiàn)場播放,參加儀式的孩子們一起合唱了這首歌,引爆了全場……
還好,雨傘是在縱情歌唱之前出現(xiàn)的,否則全場氣氛到達high點之后,朋友那把雨傘以及附贈的那段話,還能不能引發(fā)應有的感動?
德育離不開情感激發(fā),但情感須是自然而發(fā)、源自心底的,才更有價值。而現(xiàn)如今,學校導戲的手段越來越高明,青少年學生的定力又沒有那么強,很易入戲,情一煽即生,淚一引便來——不來都不好意思。淚水紛飛中,德育活動取得理想“效果”。
然而,我們育的是人。在我們精心導演的戲中,學生是他們自己、還是入戲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