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韻蓉
“只用好東西”是我從媽媽身上學到的一個重要的生活哲學。我曾經(jīng)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喜歡買便宜的東西—便宜的衣服、便宜的首飾、便宜的鞋……每一季我都會添購一些當時流行的時髦物件。這些東西,尤其是衣物,大抵只能用一年甚至一個季度。換季時,我把衣物都好好地收起來,可等到第二年再拿出來準備穿時,卻發(fā)現(xiàn)哪兒都不對勁:要不就是材質(zhì)不行,衣服已經(jīng)走樣了;要不就是洗了幾次,顏色已經(jīng)不好看了。所以,我的衣櫥里總是塞著一大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被我媽稱為“破爛兒”的衣服。
我媽的衣櫥就不一樣了。她的衣服不多,可一件是一件,都是面料好、做工也好,能穿好多年而不失色的好東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幾條長褲—有像子夜一般墨黑的絲絨面料的,有深灰色斜紋軟呢面料的,還有一條春夏穿的淺棕色細麻面料的。這幾條長褲在她的衣櫥里待了起碼有10年,每一次媽媽穿起它們時卻好像新的一樣,既挺括,又大方。
我從媽媽身上學到的穿衣和購衣哲學是:當我們年齡漸長,身材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沒有任何贅肉、穿什么都好看時,板型和面料就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好的板型,例如立體裁剪打版制版的衣服,雖然價格比較貴,但穿起來能遮掩身材的缺點,你不需要屏著氣縮胃、收肚子,腋下和胸罩肩帶處也不會露出一條條讓人難堪的贅肉。穿著剪裁和面料都好的衣服,你可以優(yōu)雅從容、充滿自信,而這些積極的心理素質(zhì),都是已進入人生后半段的我們所迫切需要的。
另外,我媽還告誡我們幾個女兒說,中年以后,女人的“貴氣”和“富態(tài)”是很重要的。好的衣服穿上身,旁人一看就能從它的色澤、觸感、光澤度、肩部和腰線的剪裁等覺察出它的價值,這能提升別人對你的評價,也能增強別人對你的好印象。
我媽的“只用好東西”哲學,同樣也體現(xiàn)在鞋子的選擇上。
我媽說,鞋穿得舒服,走路時腰自然就挺直了,而且步履輕快,有年輕人活潑的氣質(zhì)。每次陪媽媽上街買鞋,都是一項耗時漫長的大工程。她會注意鞋頭在美觀之外,能不能讓5根腳趾舒展;會注意鞋幫跟不跟腳,別走路時還得使勁兒去提著它,既累又不優(yōu)雅;還會注意鞋子的表面容不容易擦拭,因為她不能忍受穿著臟兮兮的鞋出門……
可能會有人覺得我媽是個“事兒事兒”的老太太,但如果你在她身邊多待一會兒,就會發(fā)現(xiàn)她的“事兒事兒”其實很美好。先天條件并不優(yōu)越的她,自信得一塌糊涂,也優(yōu)雅得一塌糊涂。她活得精致,也活得快樂,而這讓我們幾個已邁入中年、各有瑣事煩心的女兒們覺得寬慰,也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