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祺
摘要: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文化水平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全面提高。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大好時代背景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充分的保障。習近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也意味著,人民在新時代更加重視精神文明的發(fā)展,加強文化發(fā)展,提高文化自信的任務刻不容緩。我國基層文化建設目前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出現了文化支撐不足、文化設備不全、文化建設隊伍缺失,人民對參與文化活動的組織性不高等問題。這也是當前建設基層文化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文化;建設工作
作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基層文化的建設,是推進生產力、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提高國民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也是維護廣大人民利益、實現科學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國家發(fā)展起來了、綜合國力日益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已不可同往日相比,然而人們也要看到,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文化發(fā)展還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基層民眾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雖然已有一定的基層文化措施,但同時也存在很多的缺陷。要想更快更好的發(fā)展文化,堅定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心,就要積極改善基層文化發(fā)展模式,推進文化走進群眾的步伐。
一、新時代建設基層人民文化工作的意義
在大力推進人民群眾文化建設的新時期,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民對于文化活動的追求隨處可見。無論年齡,不分老少,在工作學習之余,都積極的走出家門,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在這兩年的社會熱點中,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有關于人民群眾的活躍身姿。比如廣場舞的興起,即使在鄉(xiāng)鎮(zhèn),都是火熱非常。這些活動的興起有利于人民豐富業(yè)余生活,特別是對于農村群眾來說,改變了很多以往的陋習,比如一有時間就聚眾賭博,或者搬弄是非。還有鄉(xiāng)村圖書館的建設,豐富了農村兒童的課外生活,增長了他們的知識,也有利于改善孩子一些不良的課后活動,如沉迷網絡等。當前我國的文化活動已經有了顯而易見的進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覆蓋,并不斷的進行深度和寬度的拓展,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很多文化活動和文化交流。但是文化發(fā)展還不能和經濟發(fā)展的速度相適應,特別是在基層的文化建設中,管理不當,重視程度不夠等,比如網絡的濫用和不規(guī)范管理,對孩子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會使得孩子的成長偏離正常的教育規(guī)范。盡快加強建設基層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國家發(fā)展的必要途徑。
二、新時期建設基層群眾文化的工作方法
(一)對先進的建設文化經驗進行借鑒
建設文化強國,基層進行文化建設。首先要充分利用當地文化的特色,同時吸取其他地區(qū)的成功經驗,取其精華和可利用之處,去其糟粕和不適合的點子。其次,需要在當地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能一味只停留在原地,多考慮活動的多樣性,多創(chuàng)新,才能使得人民群眾能夠對文化活動保持興趣并積極參與。最后要積極踐行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針,多與其它地區(qū)進行文化交流和人才溝通。
(二)積極完善建設基層群眾的文化設備
要想人民群眾多多參與文化活動,就要大力完善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也是建設基層人民文化的必要條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完善好文化設施,才能順利開展文化活動。比如基層圖書館、人民活動室、運動器材的完善,多媒體的建設等。有場地有設備,才能更好的開展文化活動。
(三)加快組織好基層人民參與文化活動
由于基層人民生活并不集中、文化活動的參與熱情不高、文化意識淡薄等原因,雖然國家和政府積極引導、鼓勵人民參與文化活動,但一直以來效果并不是很顯著,更有甚者只有文化管理人員和寥寥幾個群眾參與其中,活動頻次也很低。要建設好基層文化,一定要廣泛宣傳發(fā)展文化活動,加強群眾文化學習、參與文化活動的意識,宣揚文化強國、號召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利。與此同時,鼓舞群眾積極組建文化組織,如舞蹈隊、各類球隊、觀影小組等,也可以支持群眾自己創(chuàng)新、自己管理。盡快組建好適合當地的文化運行模式,有序、穩(wěn)定的發(fā)展基層文化。
(四)建設和完善基層文化隊伍
無論在什么領域,首先要有完善的領導機制,才能明確發(fā)展方向,團結一心。在我們國家的基層文化建設事業(yè)中,要想取得優(yōu)良的成果,就要能夠組建一支有才華、高效率、有能力的領導群體,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組建文化發(fā)展領導人才時,應當注意不僅要派遣有經驗的上級領導,也要大力選取基層工作人員,挖掘和培養(yǎng)基層群眾,力求把文化活動當成自己的事,每個公民都積極參與響應。也應主張選擇當地有聲望的群眾來主持號召群眾。倡導文化生活,不但要主動建造,更加要重視在文化內容上進行創(chuàng)新,多舉辦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多舉行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文化活動,帶動全民一起加入,共創(chuàng)文化輝煌。
(五)從人民生活取材、豐富特色文化
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fā)展,是我國文化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個好的歷史時期。信息化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也給予基層群眾文化的建立和豐富提供了渠道。通過網絡的使用,不僅可以發(fā)展當地特色,還可以將當地文化特色通過互聯網宣揚出去,讓全國、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化。與此對應的,當地文化的建設與豐富,要植根于當地特色文化,建立相關的文化產業(yè)。不僅要為當地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更要充分發(fā)揮文化魅力,鼓勵群眾發(fā)掘文化價值 ,帶動文化產業(yè),造福當地百姓。
(六)基層群眾文化制度的創(chuàng)新
當前中國基層文化建設中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容易被忽視,就是基層文化制度的建設。在建設好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往往會忽略了相關部門的配合和組織工作,導致文化建設中,步驟混亂、頭重腳輕、缺人缺物。這也給了人們一些啟示,在文化的實施中,要完善好相應的制度,以保障文化活動的實施,同時要組織好文化監(jiān)管部門,發(fā)揮各部門職責,及時完善相關的管人、管物、管事制度,責任分管到個人,高效進行文化活動。同時建立好獎勵機制,調動人民和干部的積極性。
結語:
基層文化建設是我國新時期工作的重要方面,文化的發(fā)展不僅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更是一個民族的崛起。因此,要把握文化發(fā)展方向,重視好基層文化的建設實施,完善好文化管理機制,發(fā)揮好各階層人民的力量,共同為我國的基層文化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賈杰文.對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13,01:185-186
[2]劉晚寸. 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策劃、組織的重要性分析[J].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