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尹曉霞 秦 敏 黃錦弟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醫(yī)院內科,廣東東莞 523400
肝硬化是由于長期慢性炎癥對肝臟結構的廣泛破壞.由于病情發(fā)展緩慢,肝臟主要生理功能可以代償,故臨床癥狀多不明顯[1]。以致往往延遲或忽略了對早期代償期肝硬化的治療,當肝臟損害持續(xù),或肝實質大片壞死,超過肝臟的代償能力時,便進入失代償階段.就是指肝臟自身剩余能力,已經不能解決和承擔各項工作,必須依賴藥物和“外援”才能維持正常的作用,肝功能表現為轉氨酶和膽紅素異常。肝臟功能不正常,就不能承受工作和生活的能量消耗,就是失代償。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床表現可無任何癥狀或輕微,可有乏力、食欲下降、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右上腹隱痛等癥狀,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2-3]。研究發(fā)現微生態(tài)制劑具備了改善腸道菌群、降低血氨和血漿內毒素作用,同時可以調節(jié)患者腸功能紊亂,起到了輔助治療肝硬化作用[4]。我院采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取得了有效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從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且診斷為失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64.6±4.7)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31±1.25)年;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64.1±4.6)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6.22±1.31)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1 納入標準 (1)患者符合全國病毒性肝炎會議制定的肝硬化診斷標準,均經超聲或者CT證實,伴有不同程度腹瀉、腹脹、腹痛和腹部不適等腸功能紊亂癥狀;(2)治療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異?;颊撸唬?)除外肝癌、感染患者;(3)除外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所有患者給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安絡化纖丸6g,口服,每日2次,療程12個月。觀察臨床癥狀、血常規(guī)、肝功、AFP、乙肝DNA、腹部彩超等情況。同時依據病情給予白蛋白、谷胱甘肽、水飛薊賓等保肝、支持治療,有腹水患者選擇性加用安體舒通、速尿等利尿劑,并適當補鉀。對存在腹水感染的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療。黃疸患者采用降黃治療;采用人血白蛋白靜脈滴注,如遇腹水增加或消退,要酌情增減利尿劑的劑量。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吉林天三奇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0.5gx24片,國藥準字:S20060010,藥品批號:140123)療,1.5g/次,每日3次,連續(xù)治療1月后觀察治療效果。
患者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3mL置入肝素抗凝試管,采取堿性磷酸酶標記鏈酶卵白素法測定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情況。并檢測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血漿內毒素的水平。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變化比較(x ±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和內毒素水平變化比較(x ± s)
兩組患者治療前ALT、AST、DAO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ALT、AST、DAO等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LT、AST、DAO等指標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反復或長期作用,從而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5]。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大致可分為毒物和藥物性肝硬化、代謝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膽汁淤積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肝靜脈回流受阻性肝硬化等[6-7]。該病早期肝臟代償功能較強,患者無明顯癥狀,晚期常出現肝性腦病、脾功能亢進、上消化道出血、癌變等并發(fā)癥[8-11]。肝硬化患者由于門靜脈高阻力與高動力循環(huán)狀態(tài)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讓腸黏膜微循環(huán)出現變化,粘膜充血過度,造成了缺血缺氧以及水腫和糜爛,引發(fā)腸道菌群失衡,患者腸道中雙歧桿菌和擬桿菌數量急劇下降,失去了腸道優(yōu)勢菌群地位,引發(fā)了粘膜定植降低,造成的大腸埃希菌和產氣莢膜桿菌大量的繁殖,進而變?yōu)槟c道優(yōu)勢菌群,出現腹脹、腹瀉等腸道紊亂癥狀[12]。而菌群失調會導致陰性桿菌大量繁殖通過門靜脈進入到肝臟形成了內源性內毒素血癥,對肝臟產生進一步損傷,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13],因此調節(jié)腸道菌群失衡并減少腸源性內毒素血癥是治療本病的其中一個關鍵點。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主要由雙歧桿菌、糞鏈球菌、嗜酸乳桿菌以及芽孢桿菌組成,通過口服后直接補充了腸道的有益菌種和大量的防治,阻滯了致病菌繁殖,進一步調節(jié)了患者腸道微生態(tài)的平衡,促進腸道消化與吸收功能,保護修復了腸粘膜的機構,降低了體內腸道內毒素和細菌異位,減輕了腸源性內毒素血癥發(fā)生[14];而且該藥物可以激活腸粘膜免疫細胞,增強了腸粘膜的局部防御能力,提升機體免疫力,防止了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減輕了腸道紊亂癥狀。在對該藥物的研究中發(fā)現,糞鏈球菌可以快速扭轉菌群失衡狀況,分泌乳酸菌素對大腸桿菌具有較強的抑制能力,嗜酸乳桿菌可以分泌多種抗生物減少吸收毒素代謝產物;雙歧桿菌通過抑制病原菌生長可以形成化學屏障恢復患者腸粘膜狀態(tài)使腸蠕動運轉正常;蠟樣芽孢菌可以消耗分子氧兼性厭氧菌,為雙歧桿菌的生長提供環(huán)境[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標與治療、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LT、AST、DAO等指標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能夠提升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患者機體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血漿內毒素水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