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晨,趙汝成
(1.民航華東地區(qū)管理局,上海 200335;2.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上海 200031)
隨著航空科技的進步,飛機駕駛系統(tǒng)自動化和可靠性程度越來越高。如今的民航飛行中,單純由于技術原因導致的安全事故已大幅減少,然而由于各種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故已占據絕大部分。中國民航局(CAAC)發(fā)布的2004—2013飛行事故統(tǒng)計報告中顯示,單純由于機組原因導致的飛行事故占到了56.76%[1],近年來此類人因失誤甚至占到了整個事故成因的60%~80%,更有研究者認為所有航線飛行事故的根源都在于人因失誤[2]。因此,如何進一步降低航空事故率,提高航空安全水平,改善飛行中的人為因素,成為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現(xiàn)有飛行不安全事件和事故調查顯示,人為因素失誤的發(fā)生與飛行員的個性特點有著密切關系[3-4],因此,了解和研究合格職業(yè)飛行員的人格質征及心理特質對于民航業(yè)的安全發(fā)展極其重要。
通過文獻研究和訪談構建飛行員心理勝任力模型,編制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細化民航飛行員的心理勝任力指標,探討心理特質與飛行安全的關系,為民航飛行員心理測試、心理訓練及安全管理提供實際支持。對飛行員人格特質進行科學評估能夠為航空公司節(jié)約巨額培訓費用,提高培訓效率,有利于航空公司管理層對飛行員有重點地進行監(jiān)控和管理,為今后航空公司開展飛行員心理訓練和心理評估、輔導提供參考。
質性研究中的訪談被試樣本選取受訪對象11名,均為具有豐富民航飛行經驗的機長、教員、局方和公司領導以及飛行監(jiān)察員。包括民航某地區(qū)監(jiān)管局領導和飛行監(jiān)察員5名、國內某4家航空公司飛管部領導及安全主管5名、國內某航空公司在飛機長1名,均為男性,受訪者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訪者個人信息統(tǒng)計表Tab.1 Personal information statistics
問卷初測樣本面向國內各航空公司的在職飛行員。采取網站、微信和紙質問卷發(fā)放的方法,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問卷回收率為90%。對收回的問卷進行回答完整性與真實性的檢查,將作答有明顯反應傾向(如答案以某種規(guī)律出現(xiàn))以及5道測謊題總分低于10分的問卷予以剔除后,有效問卷為170份,其中:東方航空公司102人、春秋航空公司51人、中國貨運航空公司17人。有效問卷中被試年齡為24~50歲,平均年齡為29.12歲,平均飛行小時數(shù)為5 412.33 h。
問卷復測時共發(fā)放問卷420份,收回412份,回收率為98%。被試來自國內27家航空公司和飛行培訓機構的在職飛行員,共420人,其中:東方航空公司140人、春秋航空公司50人、中國貨運航空公司15人、上海航空公司15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15人、南方航空公司12人、吉祥航空公司12人,此外還有少數(shù)來自海南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公司、成都航空公司、首都航空公司、西藏航空公司、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以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青島九天國際飛行學院等單位的飛行員。被試中飛行教員60名(17.5%)、機長75名(21.9%)、副駕駛 205名(59.8%),執(zhí)飛機型包括 A320、A330、A380、A319、A321、A333 以及 B737、B747、B777、B757、B787、B797、B738等。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343份。有效問卷中被試年齡為22~58歲,平均年齡為31.48歲,平均飛行小時數(shù)為5584.42 h,平均飛行年限為7.71年。
1)文獻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初步確定和飛行安全相關的飛行員心理因素,作為后續(xù)研究的理論基礎。
2)專家意見法
事先編制的訪談提綱以及用于復測的問卷經過2名民航地區(qū)管理局飛行標準處和航空安全辦公室的飛行專家預訪談并提出修改意見,征求1名心理學教授和1名心理學博士的意見后進行了豐富和刪改。
3)訪談法
采用半結構型訪談,被試均為自愿參與。每次訪談時間為60~90 min,受訪地點以受訪者辦公室為主,受訪環(huán)境安靜、不受打擾。每次訪談結束后,研究者對所有訪談材料進行謄錄,就下一次訪談的注意事項做出備忘錄,并歸納出訪談的感想、重點內容,為下一步資料分析提供更多想法思路,共形成了40 000多字的謄錄材料和5篇上千字的備忘錄。
4)問卷調查法
在質性研究和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編制測試題,形成“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通過問卷的初測、修訂和復測,經過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過程,對問卷的信效度進行分析驗證,最終形成科學的問卷。
5)統(tǒng)計分析法
主要運用因素分析統(tǒng)計方法,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問卷數(shù)據進行處理。
運用扎根理論[5]對文字謄錄資料進行逐級編碼,通過對資料的不斷提取,再回歸到資料中進行校正,逐級歸納與濃縮,使所提取的概念和分類的聚類概念逐漸飽和。
逐級編碼的具體內容為:
1)一級編碼(開放式登錄) 將資料打散,以開放的心態(tài)將所有資料按其本身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進行登錄;
2)二級編碼(關聯(lián)式登錄) 發(fā)現(xiàn)和建立概念類屬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
3)三級編碼(核心式登錄) 在所有已發(fā)現(xiàn)的概念類屬中經過系統(tǒng)分析后形成“核心類屬”,從而建立完整的概念框架。
經過前期對11名被試的訪談,積累了詳實的訪談記錄,訪談記錄編碼過程共形成405個一級編碼,30個二級編碼,6個三級編碼,即6個因素組成初步的飛行員心理勝任力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初步模型Fig.1 Psychological competency model of pilots
在前期質性研究和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民航飛行員職業(yè)需要的人格特質有針對性地編制測試題,形成“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并驗證信效度。
試題設計原則包括:題項語言簡潔、明確、易于理解;用陳述語句表達,避免產生歧義;既有正向項目,也有反向項目;為避免社會贊許性傾向回答,設計了測謊題。
問卷試題來源包括:根據質性研究的6個人格要素和29個類屬編制題目;參閱現(xiàn)有文獻的研究成果,根據研究結論中對于飛行員駕駛行為有影響的人格因素編制題目;借鑒成熟的國內外人格量表中的部分項目加以修訂。
1)問卷編制
根據項目編訂原則和方法初步編制了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共包括92個項目,6個維度。項目編訂后邀請心理學專家和飛行專家對初始問卷的項目和內容進行評定,主要針對評價語句精確性、維度匹配性以及維度分類邏輯等問題。
經評價刪改后,最終確定80個項目“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問卷項目均隨機排列,運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法,答案分為非常不同意、比較不同意、不確定、比較同意、非常同意5個選項,設計了反向計分題和測謊題。此外,還搜集了婚姻狀況、職務、年齡、飛行小時數(shù)、培養(yǎng)方式等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不安全事件數(shù)量以及模擬機檢查和航線檢查記錄作為效標變量。
2)問卷初測與修訂
對預測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鑒別力低、因素負荷低、缺乏代表性的項目。排除5道測謊題(T10、T57、T61、T76、T79)后,采用 2 種方式綜合檢驗自陳項目。首先,計算問卷的各項目得分與問卷總分的相關性,以檢驗項目的區(qū)分度。結果表明題目的區(qū)分能力較好,除5個項目以外,其它70個項目均達到顯著性水平,大多在0.2以上。其次,采用臨界比率值法進行項目分析。將被試按照問卷總分排序,取排序最前與最后27%的被試,分為兩組,做獨立樣本t檢驗,計算了各個題目的決斷值(CR),結果7個項目CR值不達標,1個項目顯著性水平值(p)接近0.05,其余67個項目均在p<0.05的水平。綜合以上結果,刪掉項目 T1、T21、T28、T40、T60、T70、T78,如表 2 所示。
3)探索性因子分析
項目分析后,對剩余的68個項目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便找出公共因子,給各因子命名并加以解釋。KMO(Kaiser-Meyer-Olkin)的值為 0.869,高于 0.8,說明存在較好的因子分析可能;Bartlett球形檢驗達到顯著性水平,表示適宜做因子分析,如表3所示。
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檢驗項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子,求得初始負荷矩陣,再用Promax斜交旋轉法進行旋轉,第一次共抽取18個因子,依據以下原則對項目進行刪除:①刪除各因子上負荷值小于0.3的項目;②刪除在2個或2個以上的因子負荷值均大于0.3且負荷值比較接近的項目;③1個因子所屬項目少于3個時,刪除該因子所屬項目;④刪除因子歸屬不當及不易被解釋的項目。經過多次反復的因子分析,得到結果,如表4所示。
最終得到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結構,共8個因子、37個項目。旋轉后各個項目在所屬因子的負荷值均大于0.3,項目都比較好地歸屬到相應因子中,8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52.19%,如表5所示。
根據各因子內部的項目涵義對因子進行命名。因子1包含8個項目,涵蓋自律、謹慎、條理、責任心等內容,命名為嚴謹性;因子2包含7個項目,涵蓋歸因方式,以及自我認識和省察,命名為自省性;因子3包含4個項目,涵蓋果斷、膽量大小、堅韌耐挫,命名為敢為性;因子4包含4個項目,涵蓋對于合作和對規(guī)定的態(tài)度,命名為順從性;因子5包含3個項目,涵蓋對技術的自信以及對機組搭配和學習的態(tài)度,命名為自信性;因子6包含4個項目,涵蓋環(huán)境的掌控力以
及進取心等,命名為支配性;因子7包含3個項目,主要指情緒穩(wěn)定性,命名為穩(wěn)定性;因子8包含3個項目,主要指性格的內外向,命名為外向性。
表2 項目分析結果統(tǒng)計表Tab.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es
表3 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Tab.3 KMO and Bartlett testing results
表4 因子負荷表Tab.4 Factor load
表5 解釋的總方差表Tab.5 Explained total variance
再測工具為上文經過修訂后的“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共42個項目(含5道測謊題)、8個因子。將有效問卷數(shù)據錄入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并運用SPSS17.0和AMOS17.0進行數(shù)據分析。
1)信度分析
Cronbach’s alpha 系數(shù)為 0.894,接近 0.9,說明問卷內部一致性程度很高。各因子的α系數(shù)均在0.55以上,如表7所示。支配性、穩(wěn)定性和外向性由于項目少,可靠性略低,但作為分量表的信度達到0.5以上也是可以接受的[5]。
表6 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項目劃分及含義表Tab.6 Classification and meaning of civil pilots’psychological competency model questionnaire
表7 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Tab.7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of questionare
2)效度分析
采用相關分析法來驗證問卷的內部一致性,運用統(tǒng)計方法考察項目與各因子分的相關、各個因子之間的相關以及各因子和總分的相關。各項目與所屬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均達到顯著(p<0.01),相關系數(shù)為0.577~0.792,為中高度相關。除支配性和順從性相關未達到顯著外,各個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均顯著(p<0.01),相關系數(shù)為0.179~0.473,為中低度相關。各因子分和總分的相關性也均為顯著(p<0.01),相關系數(shù)為 0.457~0.798,達到了中高度相關,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如表8所示。
在預測中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礎上,需在再測中以不同的樣本為對象對因子結構加以檢驗,以探究問卷的因子結構模型是否與實際搜集的數(shù)據契合,指標變量是否可作為有效的因子測量變量。因此研究采用AMOS 17.0,對再測問卷的結果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通過檢驗數(shù)據擬合程度來考察結構效度,具體的擬合路徑如圖2所示。
由表 9 可知,x2/df的值接近 2,GFI、AGFI、CFI、TLI的值略低于0.9,RMSEA、RMR的值接近0.05,雖未全部達到統(tǒng)計要求,但都屬于可接受的范圍。進一步說明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的結構較為合理,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表8 各維度相關性統(tǒng)計表Tab.8 Correlationship of various dimensions
圖2 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圖Fig.2 Routemap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表9 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shù)統(tǒng)計表Tab.9 Fitted indice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遵循問卷編制原則,以構建理論結構為基礎,結合訪談編碼、現(xiàn)有飛行員人格特性和量表研究成果,收集與編制項目,形成測驗。初次試測采用了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等來檢驗項目與結構的質量,二次施測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刪除了約50%的題項,形成了正式的勝任力模型,包含42個項目,由8個因子構成,分別是:嚴謹性、自省性、敢為性、順從性、自信性、支配性、穩(wěn)定性、外向性。最終8個因子解釋了總變異的52.19%。經過上述一系列方法,可認為最終形成的“民航飛行員心理勝任力問卷”是建立在合理的理論構想和規(guī)范的研究程序之上的,是科學的。
后續(xù)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將心理勝任力問卷數(shù)據與QAR數(shù)據等量化飛行績效相關聯(lián),確保效標的適切性和準確性,探索心理勝任力與飛行安全績效的關系;②開展個案研究,通過對優(yōu)秀飛行員和事故飛行員的個案研究,細致探究心理勝任力對飛行安全的影響機制;③將飛行安全性衡量指標進一步量化并進一步完善心理勝任力問卷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