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
摘 要:教師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調動的同時,教會學生研究學問的方法。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由于其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學科地位,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難度較大,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結合如今的高中校園環(huán)境,淺談幾點關于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建言。
關鍵詞:興趣;情境;教學設備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不僅僅是信息技術課,對于所有的學科而言,興趣是學生摸索知識大門的鑰匙,我們習慣了將知識單向向學生傳輸,忽視了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興趣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因。
1.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驟,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苯處煈獜膶W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或喜愛的學習情境,如在《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中介紹圖像合成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準備自己的照片,以展示某一學生照片與風景照合成的圖像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利用Photoshop處理自己照片的興趣;在網頁制作時,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素材的搜集和制作。
2.將一個個的任務串成課堂的主線
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個比較有趣的學習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教師設計的任務應該充分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能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任務應該由淺到深,富有層次性,任務若太淺,學生能夠輕易完成,則很快會失去興趣,課堂過于松散。任務太深,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會失去興趣,教師要能夠利用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任務。
二、充分利用學科特色
毋庸置疑,高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平時忙于語數(shù)外等各門學科的學習,信息技術因為其學科特點,讓其成為學生枯燥學習生活中的一扇窗戶,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科特色,讓信息技術課堂成為學生與世界相聯(lián)系的紐帶,讓信息技術課程更好地為其他學科服務。信息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論是看電影、聽音樂還是上網查資料,瀏覽網頁,都可以成為教學課堂內容。很多家長總是談網色變,其實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應該利用好網絡的“好”,為學生打開知識的大門,教師做好課堂的監(jiān)督者和引導者。如在《搜索引擎》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索最新的新聞事件,可以讓學生搜索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中放松自己,緩解壓力。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就高中而言,信息技術老師其實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因為學科地位使得信息技術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課堂上,新課改以來將信息技術納入小高考范圍,雖然學科地位有所上升,但還是不能與其他學科相比,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重視度不夠,這一切對于師生關系是一個很嚴峻的挑戰(zhàn)。首先信息技術老師要更新自己的觀念,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僅僅是上課來、下課走的老師,可以當班級的副班主任,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其次,要更加“寬容”學生,因為其特殊的課堂環(huán)境,學生可謂是小動作不斷,不能一發(fā)現(xiàn)就嚴懲,而是需要以教育為主,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寬容不意味著放縱;重視學生的基礎差異。每位學生的操作基礎是不一樣的,教師無論是教學目標設定還是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都要重視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在課堂中設置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增強學生的信心,教師只有面向全體、關注差異、鼓勵個性,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民主和關愛的氛圍,這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
四、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現(xiàn)在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不論是教師的教育理念還是教學設備都在日益更新,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在校園剛剛起步,電腦對于大眾來說還是稀罕物,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對信息技術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再滿足于僅僅依靠電腦,多媒體、移動端、微博、遠程網絡、微課等等新鮮詞語充斥著我們的課堂,信息技術老師也要隨著時代發(fā)展,成為各種各樣的能手。如現(xiàn)在在高中應用很廣泛的微課,它將課堂從校內拓展到了校外,學生利用微視頻可隨時隨地自主學習,鞏固知識點,但是它要求老師要學會利用相關軟件對視頻進行剪輯。信息技術老師可以將相關的知識點剪成一個個的小視頻,通過自己的加工,提高趣味,利于學生課外學習。教師的教研活動也從教室轉到了網上,兄弟學校老師、全市老師、全省老師甚至是全世界的老師都可以在網上教研,資源共享,大大提高了老師的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技能。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也從以往的面對面轉到了利用微信群、客戶端APP等形式,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問題的及時解決。
五、充分利用多元化評價機制
每一位教師在評價方面都要敢于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講究評價方法,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1.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由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進行,教師事先提出要求,學生最后對自己完成的作品按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標準進行評價,總結自己的學習心得。
2.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是在自評的基礎上完成的,主要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學生通過互評能夠了解到自身不足,加以改進。
3.網絡評價
網絡評價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可以將優(yōu)秀作品放在個人空間或者校園網上,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瀏覽,對自己的作品加以改進。
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每一位教師都要加強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以人為本,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大龍.淺談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2012(9):46.
[2]施紅星.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五步教學法的實施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7):34-3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