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鋒,詹 飛
(湖北文理學院附屬襄陽市中心醫(yī)院兒科,湖北襄陽 441021)
過敏性鼻炎又稱為變應性鼻炎,是一種鼻腔黏膜變異性疾病,由多種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參與,臨床表現(xiàn)為鼻涕、鼻塞、鼻癢、噴嚏等。該病在兒童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不僅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還會導致兒童免疫力降低,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1]。有研究表明,骨橋蛋白、白細胞介素(IL)廣泛參與了過敏性鼻炎的發(fā)病機制,患兒常伴有免疫力的降低[2]。目前治療該病的藥物較多,最常見的是酮替芬,但該藥物通常只能改善患兒的癥狀,根治率相對較低,且常有不良反應。因此,研究一種新的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特效藥物成為了臨床研究的熱點。有研究報道,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療兒童過敏性鼻炎療效確切[3],因此,本研究選擇在本院接診的患兒進行研究,檢測骨橋蛋白、IL-4和IL-5在體內(nèi)的水平,以探討丙酸氟替卡松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接診的過敏性鼻炎患兒120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4~10歲,平均(7.8±2.3)歲,平均病程(10.5±5.8)月;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于2009年修訂的標準[3]。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10歲,平均(7.5±2.9)歲,平均病程(9.6±6.1)月。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呼吸道感染、嚴重心、肺、肝、腎功能疾病、鼻竇炎、胃食管反流疾病,以及異物吸入者。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保障了患兒及其家屬對全部研究過程的知情權,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進行。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觀察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西班牙Glaxo Wellcome S.A.公司,國藥準字號:H20130190)治療,使用時噴于左右鼻孔,每次50 μg,2次/天,早晚各1次,連用30 d。所有患兒均無丙酸氟替卡松禁忌證。在治療過程中,停止應用其他影響鼻功能和治療鼻炎的藥物。對照組采用酮替芬分散片(山東綠因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50444)進行治療,口服,1 mg/次,每天2次,連續(xù)使用1個月。所有研究對象在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常規(guī)取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骨橋蛋白、IL-4、IL-5,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北加生化試劑有限公司,實驗步驟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骨橋蛋白、IL-4、IL-5水平,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癥狀和體征得到完全的控制,無再次發(fā)作;有效,癥狀和體征有一定改善,每天發(fā)作時間顯著減少,較少發(fā)作;無效,癥狀和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2.1兩組患兒骨橋蛋白、IL-4、IL-5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骨橋蛋白、IL-4、IL-5的水平與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骨橋蛋白、IL-4、IL-5的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骨橋蛋白、IL-4、IL-5的比較
注:與治療后比較,*P<0.05
2.2兩組患兒的療效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兒的癥狀均有改善,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3.3%和8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療效對比[n(%)]
2.3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對比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3例(5.0%),其中惡心、嘔吐2例,舌部水腫1例;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4例(6.7%),其中惡心、嘔吐2例,舌部水腫2例,癥狀均若干天后自行消失。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兒童過敏性鼻炎是指易感患兒接觸變應原后產(chǎn)生的鼻黏膜的變應性疾病,該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增加,在發(fā)病率較高的國家,可高達45.1%[4]。有研究證實,過敏性鼻炎在中國兒童群體中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增加[5-8]。過敏性鼻炎患兒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鼻部癥狀、睡眠問題、非鼻部癥狀、正常學習生活和日常交際受限及情緒問題。除此之外,因服用藥物而產(chǎn)生的藥物反應及不同類型的并發(fā)癥也給患兒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如哮喘、中耳炎以及鼻息肉等[9]。青少年患者常常在白天表現(xiàn)出疲勞和困倦,在夜間產(chǎn)生睡眠紊亂,影響睡眠質(zhì)量,嚴重者還會產(chǎn)生認知障礙,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個人精神狀態(tài)、情緒,從而導致生活品質(zhì)嚴重降低[9-10]。
已有研究證實,T細胞的兩個亞群Th1和Th2細胞分別介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正常情況下Th1和Th2相互協(xié)調(diào)和抑制,當患兒機體受到變異原的刺激時,該平衡就被破壞,導致Th2亞群功能增高,使得血清中IL-4等細胞因子水平異常升高,使人體免疫應答異常,導致惡性循環(huán)[11]。IL-4能增強B細胞和T細胞的相互作用,促進IgE介導的免疫應答反應。因此,過敏性鼻炎患兒出現(xiàn)過敏性癥狀,且患兒的免疫力下降。現(xiàn)階段,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主要方法有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環(huán)境控制和患兒教育等[12]。藥物治療是最常見的手段,應用最廣泛的是鼻用糖皮質(zhì)激素,它能夠針對過敏性鼻炎的發(fā)病機制發(fā)揮作用[13]。酮替芬是臨床常用的抗變態(tài)反應藥物,對治療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效果較好,該藥可以結合組胺,阻止其與H1受體的結合,從而終止過敏的啟動過程。酮替芬的抗過敏作用高達氯苯吡胺的10倍,該藥還可抑制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抑制白三烯等。但是患兒服藥后會出現(xiàn)一定的中樞抑制作用,會伴有困倦、乏力等。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是一種鼻用固醇激素類藥物,主要原料是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強效的局部抗炎與抗過敏作用。丙酸氟替卡松給藥后可直接作用于患兒的鼻黏膜,通過有效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活化,從而發(fā)揮出免疫抑制功能。丙酸氟替卡松可在白三烯和前列腺素遞質(zhì)的合成中產(chǎn)生有效抑制,還可對花生四烯酸的生成產(chǎn)生有效抑制,起到干擾細胞炎性反應[14]。丙酸氟替卡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腺體對膽堿能受體的敏感性,誘導Th1細胞分化,促進IL-12的表達,抑制細胞因子的生成,促進Th1/Th2細胞趨向平衡,有效防治過敏性鼻炎[15]。
本研究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治療兒童過敏性鼻炎,治療1個月后,患兒的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生活質(zhì)量也隨之提高。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的治療療效(93.3%)明顯優(yōu)于酮替芬的療效(85.0%),且兩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無嚴重不良反應,這一研究結果與譚君武等[16]的研究結果相似。說明丙酸氟替卡松在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過程中有明顯療效,值得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患兒的癥狀,降低體內(nèi)骨橋蛋白、IL-4及IL-5水平,治療效果較好,能明顯提高患兒的生活品質(zhì),值得進一步研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