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因較多,存在動脈血管硬化,血管運動中樞調節(jié)異常,造成動脈血壓持續(xù)性增高并引起身體各臟器病變的一種疾病[1- 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高糖和高蛋白的食品種類豐富,現(xiàn)代生活的自動化及電氣化,人們體力活動逐漸減少,造成高血壓病發(fā)病率增加。
高血壓早期無特異性癥狀,血壓急劇升高時,病人出現(xiàn)頭痛,甚至惡心、嘔吐、伴面色潮紅等臨床癥狀。長期、持續(xù)血壓升高引起全身血管病變,導致病人重要臟器損害,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腦病、高血壓性腎病等。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我國人群致死、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加強,治療高血壓病方法中非藥物療法所占比重逐年增大,美國運動醫(yī)學會發(fā)現(xiàn),運動療法將成為治療高血壓最具潛質的非藥物療法[4- 6]。本研究運用太極拳訓練方法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興義醫(yī)院收治的5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男27例,女23例;年齡45歲~70歲(63.7歲±5.5歲);1級高血壓22例,2級高血壓28例。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8]非同一天3次測量血壓,SBP≥140mmHg(1mmHg=0.133 kPa)和(或)DBP≥90 mmHg,或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低于140/90 mmHg診斷為高血壓。SBP≥140 mmHg和DBP<90 mmHg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無規(guī)律運動史(每周運動2次或3次,每次30 min以上);無糖尿病,嚴重心、腦、腎等疾病,無運動器官和感覺功能障礙;自愿進行治療,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者;不配合治療者;繼發(fā)性高血壓;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內分泌系統(tǒng)和運動器官等疾??;各種精神疾病病人;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近期進行其他相關研究者;過敏體質及對本治療方法有不良反應者。
1.2 研究方法 進行為期3個月的陳式太極拳練習,避免寒冷造成病人不適,選擇在早晚溫差小,較溫暖的5月~7月,每次40 min,每日兩次,分別在早餐前和晚飯后進行訓練。研究期間病人進行常規(guī)飲食,工作生活作息均照常,未服任何有降壓作用的藥物、調整血壓的食物及滋補品。
1.3 觀察指標 采用硝酸還原酶化學比色法,研究前后測定血漿一氧化氮(NO)濃度[7]。采用深圳健怡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便攜式(腕式)電子計量血壓計進行血壓監(jiān)測,研究者每日10:00~11:00和17:00~18:00,每個時段測量3次,每次間隔15 min,自行測量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記錄3次血壓取平均值。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有效:血壓下降到130/80 mmHg及中醫(yī)臨床癥狀、體質明顯改善,癥狀積分減少≥30%<70%;無效:血壓和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癥狀積分減少<30%。
2.1 研究前后血壓比較 研究前后,所有病人上午時段血壓與下午時段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研究前比較,研究后SBP與DBP值均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太極拳運動對動脈血壓有積極影響。詳見表1。
表1 研究前后血壓比較(±s) mmHg
2.2 研究前后男女血壓比較 研究前后,男性、女性上午時段血壓與下午時段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后男女血壓均顯著下降(P<0.05),男性降幅均顯著高于女性(P<0.05)。這可能與男性病人練習強度較大,動作規(guī)范,身體素質強于女性有關。詳見表2。
表2 研究前后男女動脈血壓比較(±s) mmHg
2.3 研究前后血漿NO濃度比較 研究前,男性與女性病人血漿NO濃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后,男性與女性血漿NO濃度較研究前均顯著升高(P<0.05),且男性差值明顯高于較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研究前后血漿NO濃度比較(±s) μmol/L
2.4 臨床療效 研究后,47例病人治療有效,有效率達94.00%。
高血壓病人血液具有流動緩慢、黏稠、黏滯性大、動脈管壁彈性小、每搏輸出量少、外周阻力大、血管功能異常等特點,這些是引起動脈血壓異常的主要因素。目前大部分高血壓病人,依靠藥物維持血壓,藥物副作用明顯,難以控制動脈硬化進程。運動降低血壓已被大多數(shù)研究人員認可,大量以運動對血壓影響為主題的研究報道證實運動可降低血壓。
太極拳的特點是“心靜體松、心意導體”,在肢體放松運動下,培養(yǎng)“內勁”“內氣”,用意念引導動作,意與心相合,呼吸細長深緩,動作柔緩、胸部舒展、肺部吐故納新[10- 11]。首先保證病人的機體運動,不能妨礙人體正常的肺臟呼吸運動,保障肺臟機能可正常發(fā)揮,新陳代謝能自然運行。通過拳術的運動形式,促進人體內部正常的宗氣形成。宗氣推動心血在脈管內的運動及加快肺呼吸。宗氣是全身氣運流行的開始,這種氣集聚于胸部。在心臟和肺臟協(xié)同下,通過拳術招式形體運動促進人體宗氣輸布,到達肌膚內臟,全身表里上下,發(fā)揮滋潤營養(yǎng)的綜合作用。
太極拳運動以腰為紐帶連接軀干上下肢,形成有節(jié)律的腹壓變化,從而加快血液流速,對心血管起到擠壓和按摩作用;同時使血管張力改變,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循環(huán)阻力,對大腦、心臟及毛細血管自身均有良好促進作用[12- 15]。本研究結果顯示3個月的太極拳鍛煉能顯著降低病人動脈血壓,且男性優(yōu)于女性。
血壓異常與個體工作、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太極拳鍛煉起到主動意識活動、調整機體功能狀態(tài)和調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作用,進而達到提高大腦功能效率和降低血壓目的。太極拳的意到身隨、心靜體松,動與靜對立統(tǒng)一,增強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轉換能力[16- 17]。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太極拳運動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的合適運動療法。太極拳運動訓練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有顯著的降低血壓作用;降壓效果,男性優(yōu)于女性。可能是由于男性身體強壯,訓練時動作更標準。太極拳有緩、細、長的呼吸特點,可調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機能活動,給大腦皮層以良好的刺激,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增加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