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星月
【摘要】本文從音質主觀評價、頻響曲線和音色特征參數計算入手,考察了七種拾音位置對簫的音色感知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話筒點位于簫的尾部,對準簫的出音孔時,簫音色的明亮度最高,位于樂手正前上方的話筒拾取到的聲音豐滿度最高,位于上把位的話筒拾取到的清晰度最高。得到的結果可應用于不同需求的演出現(xiàn)場或錄音作品。
【關鍵詞】簫 拾音位置 音色特征
【中圖分類號】J6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233-02
引言
樂器的拾音位置,筆者認為,是沒有“最佳”,只有“適合”一說的,錄音師們常常根據樂器的聲壓級、空間輻射特性、作品風格與流派、以及設備和預算的限制等等,來確定樂器的拾音位置。
除了單件樂器的拾音位置,中國民族管弦樂團的樂器擺位、人員構成、實況錄制的系統(tǒng)搭建都是值得研究的話題。民族樂器從發(fā)音模式上分析就不像西方的那樣“平衡”、有“群感”,所以一直以來,民樂團對于西方交響樂團的模仿并不奏效。民族樂團的錄制和擴聲也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本文以G調簫為研究對象,分別選擇了七個點進行拾音,并通過音質主觀評價以及相關測算,得到不同位置拾音后的對比,其結果以供錄音專業(yè)人員參考。
一、實驗素材及主觀評價實驗
(一)實驗素材錄制
本次實驗信號由專業(yè)樂手吹奏,樂器選用是不分節(jié)的自然風干的紫竹制G調洞簫,錄制內容為曲目《大魚》片段,截取其中覆蓋頻響范圍較廣的一個片段做音質主觀評價實驗及計算音樂特征參數。
錄制地點為中國傳媒大學二號樓音樂錄音棚,墻面整體為木質結構,有打孔版和擴散板相間的聲學處理。錄音環(huán)境佳,靜場時本底噪聲為30Db(A),室內燈光噪聲較小。平均混響時間為0.8S。
錄制時的位置選擇,根據音孔及樂手吹奏時嘴的位置,結合簫的發(fā)聲原理并結合參考文獻:以及業(yè)界錄音師、音響師的經驗,選擇了距離樂器遠近不同的七個點。若以演奏者的雙腳為原點,樂手臉的朝向為X軸正方方向,樂手右側為Y軸正方向,第一個點選取的是樂手視角的左側,簫的上把位上方,朝向按音孔,距音孔約15厘米,偏離X軸正方向約70°,第二個拾音點的位置選在簫的尾部,話筒頭朝向簫的出音孔,偏離X軸正方向約70° 第三個點位于樂手頭部正前上方,高于頭部,指向簫的出音孔,與簫的距離較遠,約半米左右,偏離X軸正方向80° 第四個點位于簫下把位的斜前上方,與簫管相距約15厘米,偏離X軸正方向80° 第五個點與第四個點處于一條直線上,位于簫的右側,指向簫的按音音孔,距離約15厘米,偏離X軸正方方向80° 第六個點是位于樂手右側的嘴旁,距離吹孔約為15厘米,偏離X軸正方向70°,第七個點位于樂手斜上方,約偏離X軸正方向45°,與簫的幾何中心大約相距50厘米。
錄制時,八個話筒均采用用ShopesMk4錄制,接入Grace DesignM801,8路話筒放大器,,并由Apogee SymphonyI/O16X16進行D/A轉換,7路信號由ProTools記錄軟件進行多軌同期記錄,記錄的采樣率為48000Hz,量化精度為24Bit,存儲格式為.WAV格式,并經過系統(tǒng)校準,使7通道的錄音電平保持一致。
(二)音質主觀評價過程及結果
主觀評價實驗采用等級打分法,要求被試對評價術語:清晰度、豐滿度、喜好程度,直接進行評判打分。打分采用百分制,0-20為差,20-40為較差,40-60為普通,60-80為良好80-100為優(yōu)秀。為了避免響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所有實驗信號都經過響度校準,并通過同一臺電腦,同一播放軟件,即用AppleMacPro連接Audio-TechnicaM50X監(jiān)聽測試,重放聲壓級控制在70dBA左右。
實驗素材有7條,選擇其中兩條復制并命名為8、9,即音質主觀評價實驗有9條實驗信號,若同一信號兩次測試后的打分偏差超過十分,則信度較低,不予采用。將所有信度檢驗通過的被試評分進行平均值的計算(取小數點后兩位),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二、音色特征參數計算
為了探究不同拾音位置的音色特征,對錄制的不同拾音位置簫的《大魚》片段進行音色特征參數的提取,結果如表所示:
三、實驗數據分析與討論
為探究不同拾音位置的頻響特征,對錄制的不同拾音位置簫的《大魚》片段進行頻響曲線的分析,由頻響曲線分析圖可知,相比于其他位置,當話筒位于簫的尾部并指向出音孔時的低頻明顯不夠飽滿 當拾音位置為樂手嘴旁邊時,頻譜曲線明顯看出高頻少有缺陷——這與音色特征參數計算得出的明亮度、頻譜質心、頻譜能量截止頻率數值偏低的結果相吻合 位于樂手頭部斜上方和指向下把位的兩點頻響曲線較為平緩 位于斜前上方的拾音位置拾取到的高頻成分較少。
明亮度、頻譜質心、和頻譜能量截止頻率的測算反映明亮度,這三個計算在結果上保持一致。其中位置2的明亮度、頻譜質心和能量截止頻率的計算結果最高,這說明把話筒指向簫的尾部對準出音孔的位置,能夠拾取到較強的高頻成分,諧波相對于基頻而言較強。而在上下把位周圍(即對準按音孔或在下部朝向蕭拾?。?,明亮度或明亮度感知力不夠強。
頻譜平滑度的數值越大越接近噪音,計算結果表示7最接近噪音,與音質主觀評價中清晰度排名最低的信號保持一致。得到這種結果的原因是該位置位于樂手嘴部,吹奏時的氣流聲和嘴與吹孔的接觸聲都是得到“噪音”的主要原因。
四、結論
本文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考察了不同拾音位置對簫的感知音色的影響。從實驗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將話筒對準簫尾部出音孔位置的明亮度最高,適合速度較快的曲目 位于樂手正前上方的豐滿度最高,適用于深沉的慢板,具有惆悵、憂愁感情色彩的音樂 位于上把位的拾音位置的清晰度最高,適用于歡快跳躍的曲風。當然,由于偏愛度是一個綜合評價參數,會受到樂曲韻律,被試喜好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今后需要更多的實驗加以驗證結論的有效性,并進行聲輻射的相關實驗。此外文中涉及的音色特征參數并不全面,今后將通過更多特征參數的測算來探尋主觀感知與音色特征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王鑫吳帆李洋紅琳,審聽訓練與音質主觀評價,ISBN978-7-5657-1622-5.
[2]李德真,中華樂器大典,ISBN978-7-5039-5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