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晶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西區(qū)內一科,安徽合肥 230031)
隨著65歲以上人口的增長,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在上升。這種增長將會加重我國醫(yī)療體系的負擔。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的主要原因死亡,遠遠超過傳染病死亡率,如瘧疾,艾滋病毒/艾滋病和結核病,因此迫切需要了解年齡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人,心力衰竭(HF)是發(f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HF患者年齡大于65歲的人群中,HF的發(fā)生率為1/100。目前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s)和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已被證明可以顯著降低心力衰竭的風險,左卡尼汀,又稱肉堿,廣泛存在于哺乳類動物線粒體內,是中長鏈脂肪酸代謝的必需輔助因子,多數(shù)心臟病患者心肌相對缺乏左卡尼汀,因此目前臨床開始重視左卡尼汀在心衰患者中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了解左卡尼汀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治療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全部患者均排除高脂血癥等嚴重合并肝腎疾病的情況,所有患者及家屬了解此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此項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按紐約心功能分(NYHA)Ⅱ級 35 例、Ⅲ級 48例、Ⅳ級 37例,將患者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到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4.5±8.7)歲;病程3~6年,平均病程(4.4±1.3)年;NYHA分級:Ⅱ級 18 例,Ⅲ級 24例,Ⅳ級 18例。對照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6.5±8.8)歲,病程4~7年,平均病程(4.8±0.9)年,NYHA分級:Ⅱ級 17 例,Ⅲ級 24例,Ⅳ級 19。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給藥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心力衰竭,拜阿司匹林(德國拜耳公司)100 mg/次,1次/d;地高辛(杭州民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0.125~0.5 g,1次/d,兩周定為一個療程。研究組在進行常規(guī)方法治療心力衰竭的基礎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可益能,香港李氏大藥廠)治療,5 g/d,兩周定為一個療程,先治療1療程。
(2)觀察方法;對所有患者每日詢問癥狀、檢查體征等,每周記錄各組入選者有無不良反應,有變化隨時記錄,并由醫(yī)師對不良反應事件是否與所服藥物有關做出評價。用藥前后做常規(guī) 12 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用∑ST 表示常規(guī) 12導聯(lián)中 ST段壓低總和;NST 代表常規(guī) 12 導聯(lián)中 ST 段 0.5 mm的導聯(lián)數(shù),以上分別表示心肌缺血的程度及范圍。采用 HP 公司生產的壓低>HP-5500 超聲心動儀,使用二維超聲心動圖圖像作為引導,對左心室腱索水平、左室收縮末期及舒張末期內徑進行連續(xù)測定 3 次,并取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測定左室功能包括每搏量(SV)、每分輸出量(CO)、心臟指數(shù)(CI)、舒張早期速度峰值(VE)、舒張晚期速度峰值(VA)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計算 VE/VA比值。
有效:主要臨床癥狀體征好轉,心功能改善達III級及以上;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心功能改善達II級及以上;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改善,心功能無改善或惡化。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及LVEF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及LVEF比較(±s)
注:*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n NST ∑ST(mm) LV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0 5.00±1.43 3.1±1.29*# 4.91±2.01 3.53±1.72*# 41.01±4.36 47.67±3.71*#對照組 60 4.77±0.87 4.43±1.13 5.01±1.79 4.61±1.02 41.47±3.29 42.71±2.7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時間 SV(mL) CO(L/min) CI(L。min-1。m-2) VE(cm/s) VA(cm/s) VE/VA研究組 治療前 52.11±9.82 4.13±1.62 2.23±0.61 63.10±5.87 73.26±6.23 0.89±0.06治療后 70.85±9.69*# 5.41±0.81*# 3.14±2.23*# 63.75±6.89 73.54±6.67 0.87±0.13對照組 治療前 51.73±1.4 4.15±1.71 2.31±0.52 63.34±6.93 73.12±7.65 0.88±0.07治療后 63.25±3.51* 5.32±0.73* 2.67±1.49* 65.65±7.68* 74.53±7.88 089±0.11
經過治療,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6.67%,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66.67%(P<0.05),見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心電圖及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NST、∑ST均顯著低于對照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研究組治療后左室收縮功能指標 SV、CO、CI、LVEF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治療前后的VE、VA、VE/VA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心力衰竭是由心室損傷引起的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伴有呼吸困難、疲勞等癥狀。過去50年以來,心力衰竭有3個不同的時代,最早的時代被稱為非藥物時代,將其治療重點放在臥床休息,不活動和流體限制。其次是藥理學時代,有兩個不同的時期:早期,由于增加使用力諾利和利尿劑而引起的發(fā)現(xiàn)血管擴張劑,晚期發(fā)現(xiàn)與神經激素途徑有關的藥物。目前的時代是裝置時代,使用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和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同步化治療的藥物之一為左卡尼汀。已有研究表明左卡尼汀有心臟保護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左卡尼汀的衍生物可能具有對心臟病的不良后果。Koeth[2]等人在穩(wěn)定的心臟病患者腸道中進行微生物誘導TMAO研究評估,顯示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血漿左卡尼汀水平與風險之間有劑量依賴關聯(lián)。此外,同樣的研究表明升高的空腹血漿左卡尼汀水平是一個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是常見CVD風險因素。
本研究中研究組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中加入左卡尼汀,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左卡尼汀對老年心力衰竭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可能與左卡尼汀的藥理機制能有關,可以促進運載長鏈脂肪酸進入線粒體參與β氧化,進而給體內提供能量;另外清除細胞內的?;?,清除體內毒性代謝產物及代謝產物;還可以調節(jié)線粒體內?;o酶A和輔酶A的平衡,可以促進丙酮酸脫氫酶復合物的釋放,進而使糖氧化代謝恢復正常。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研究組NST、∑ST均低于對照組,LVEF高于對照組;左室收縮功能指標 SV、CO、CI、LVEF 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且上述觀察指標在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左卡尼汀對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損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缺血的心肌細胞因左卡尼汀含量較低而對脂肪酸氧化產生影響,如長鏈脂肪酰輔酶 A對心肌細胞產生毒性作用,造成細胞死亡。本研究中補充足量的左卡尼汀,脂肪酰輔酶 A 能夠順利進入線粒體,完成氧化磷酸化,有效抑制鈣在細胞內的超載問題,明顯降低細胞內 H+水平。說明使用左卡尼汀后舒張功能有改善,但反映舒張功能的指標VE、VA、VE/VA 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能與給藥治療時間較短有關,可以進一步考慮增加療程時間。
綜上所述,左卡尼汀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癥狀及心功能有改善作用,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