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波
(北京市朝陽區(qū)勁松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100021)
2012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為255/10萬,每年約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1〕。有研究表明,吸煙、重度飲酒、超重/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且當多個危險因素聚集在某一個體上,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增加〔2〕。本研究對吉林省部分農(nóng)村地區(qū)朝鮮族和漢族中老年人進行研究,了解該地區(qū)朝鮮族、漢族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聚集情況。
1.1研究對象 本文數(shù)據(jù)來自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主持、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diào)查中心執(zhí)行的“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diào)查(CHARLS)”的2011年基線數(shù)據(jù)。該項目在2011年開展全國性調(diào)查,覆蓋全國約1.7萬的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排除重要數(shù)據(jù)缺失的受訪者,最終納入17 150例研究對象,年齡45~101〔平均(59.41±9.89)〕歲。
1.2研究方法 包括基本信息(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等),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吸煙、飲酒等),身體健康狀況(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病史),體格檢查(身高、體重、血壓等),血生化檢查(血糖、血脂等)。定義以下情況為確定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1)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 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既往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或調(diào)查前2 w內(nèi)服用降壓藥物者。(2)血脂異常:根據(jù)《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3〕中的診斷標準,研究對象滿足以下1條者即診斷為血脂異常:①血清總膽固醇(TC)>6.22 mmol/L;②血清三酰甘油(TG)>2.26 mmol/L;③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4 mmol/L;④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04 mmol/L,并包含已確診的血脂異常患者。(3)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并包含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4)超重和肥胖判斷標準:體重指數(shù)(BMI)24.0~27.9 kg/m2為超重,BMI>28 kg/m2為肥胖。(5)吸煙:累計吸煙≥100支者〔4〕。(6)飲酒者(>2次/月)〔5〕。(7)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聚集定義為在同一個體至少暴露1種危險因素。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Logistics回歸模型分析。
2.1不同地區(qū)中老年人危險因素分析 城市居民和農(nóng)村居民的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肥胖、吸煙及飲酒暴露比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同性別人群心血管危險因素暴露比例比較 不同性別高血壓、血脂異常、超重/肥胖、吸煙及飲酒暴露比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糖尿病患病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不同年齡組心血管危險因素暴露比例比較 不同年齡組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肥胖、吸煙及飲酒暴露比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年齡的增高,超重/肥胖率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升高,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在60~69歲年齡段最高,吸煙和飲酒率在50~59歲年齡段最高,見表3。
表1 不同地區(qū)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暴露比例比較〔n(%)〕
表2 不同性別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暴露比例比較〔n(%)〕
表3 不同年齡組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暴露比例比較〔n(%)〕
2.4不同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情況和暴露情況分析 不同地區(qū)、性別及年齡組人群危險因素聚集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危險因素的聚集情況的多因素分析 將暴露于1、2、3種以上的危險因素分別作為自變量,居住地區(qū)、性別、年齡組作為因變量,以農(nóng)村、男性和45~49歲年齡段作為參考,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城市居民至少暴露1、2、3種危險因素是農(nóng)村居民的1.084、1.193、1.276倍;男性至少暴露1、2、3種危險因素是女性的4.177、2.921、2.475倍。不同年齡組間,70~79歲組至少暴露1、2、3種危險因素是45~49歲組的1.792、1.329、1.120倍,見表5。
表5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情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證實,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肥胖、吸煙和過量飲酒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危險因素〔6〕。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的協(xié)同作用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具備這些危險因素越多的個體其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越大〔7〕。
本研究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和吸煙的暴露率高于Gu等〔8〕研究的2005年全國水平26.1%、5.2%、53.6%、28.2%和34.45%,與馬永輝等〔6〕2012年吉林省人群暴露水平相近,即41.3% 、11.5% 、42.8% 、31.5% 和53.5%,這可能是因為現(xiàn)在生活水平與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和吸煙的暴露率越來越高。
研究顯示,城市居民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危險因素暴露比率高于農(nóng)村居民,這可能是城市居民體力活動相對較少,危險因素暴露較高,因為體力活動能通過改善血壓、血脂、血糖及體重等危險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9〕。本研究中除了吸煙和過量飲酒,其他危險因素暴露比率均是女性高于男性,這與尹志勤等〔10,11〕研究一致,可能原因是女性預期壽命較男性長,慢性病患病率較高,而且女性到老年絕經(jīng)后,失去雌激素的作用,更易患高脂血癥,女性肥胖居多和不良生活習慣,患高血壓風險更大〔12,13〕。高年齡組的超重/肥胖檢出率較低年齡組的低,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檢出率則是高年齡組高于低年齡組,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14,15〕。
研究結果中不暴露于任何心血管危險因素及至少暴露于1個危險因素比例與馬永輝等〔6〕報道的吉林省中老年人心血管危險因素暴露比例相似,說明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的重點患病人群。
綜上,我國中老年人群中城市居民、男性、高齡人群存在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性,應對這些人群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干預,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的暴露率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本研究屬于現(xiàn)況調(diào)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結論,研究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