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女
摘 要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印發(fā)《關(guān)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規(guī)定“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wù),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shù)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chǔ)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各領(lǐng)域”。
關(guān)鍵詞 童謠;詩詞;戲曲影視;大語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I286.2,A,A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5-0235-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前些年,不少語文教育專家提出了“大語文”概念,即社會生活一切資源經(jīng)過取舍加工均可為我所用,成為課堂的源頭活水。童謠、小古文、詩歌、戲曲影視等都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走入課堂內(nèi)外,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一、共創(chuàng)童謠,回憶童年
記得去年我市征集優(yōu)秀童謠,我組織學生參加,可交上來的作品卻不盡人意。我準備上一節(jié)指導課。我先布置學生回家收集家鄉(xiāng)流傳的歌謠。
一上課,我就用童謠《小老鼠上燈臺》視頻引入,學生一下子興趣大發(fā),他們小時候也經(jīng)常聽呢。記憶的大門打開了,“老師,我媽媽經(jīng)常給我吟《貼鼻子》的歌謠,我們還玩這個游戲呢,可好玩了!我記得是這樣說的:排好隊,來玩?!嬖V我這歌謠藏著游戲規(guī)則呢。”我即興組織學生玩起了這個游戲,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童謠是和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感受到了童謠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袄蠋?,我們學過拍手歌,小時候邊玩邊拍手,真有意思!”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我順勢讓他們找找童謠的寫作特點,再說說你感興趣的話題,然后拿起筆寫寫歌謠。學生有了可炊之“米”,又是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且有優(yōu)秀童謠的范例引領(lǐng),寫得像模像樣,妙趣橫生。我選擇了幾篇作品,居然在市里獲獎了!
看來,不管寫什么,我們都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聯(lián)系生活,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學生有了可炊之米,又有范例的引領(lǐng),自然,寫起來也就有“血”有“肉”了。
二、走進古文,興趣盎然
當下,文言文已悄悄走進學生的試卷當中,遺憾的是,學生因為平時接觸的不多,導致失分嚴重。
怎么解決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讓文言文走進生活,成為常態(tài),才是有效的解決方法。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上了一節(jié)以文言文形式介紹自己的課。首先,出示自編的《吾愛吾師》:“古人云:學者必有師。吾師姓×名××,慈眉善目,人高音甜。吾從師一載有余,素日最愛吾師之課堂,因其輕松溫柔,吾常覺課堂之短暫。一日誦讀課,吾忘帶書,心急如焚,竊問同桌借閱,其未許之。吾正發(fā)愁,師疾步問曰:‘汝何事?吾曰:‘書未帶,同桌不借。師聞后,笑對同桌曰:‘汝發(fā)慈悲,憐惜此女,請借之。吾笑而回之?!蔽易寣W生去讀,看看能否讀懂。因為這是發(fā)生在教室里的真實故事,所以,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容易,他們很快地讀懂了這篇小古文。
接著,我又出示了《頑皮小兒越之》,學生邊讀邊竊喜,他們就有這樣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所以,意思一目了然。
一堂妙趣橫生的文言文課打開了學生通往古文之路的大門,我們班開啟了《小古文100篇》的吟誦。于是乎,早讀課上,課間活動中,作文字里行間,經(jīng)常能看到或聽到他們稍顯稚嫩的文言之語。堅持不懈,從一百首到兩百首,到三百首,時時吟,日日誦,假以時日,還會怕小古文?
三、詩文共讀,感受魅力
陽春三月,到處洋溢著春的氣息,玉蘭花、海棠花、油菜花、牡丹花、杜鵑花迫不及待地爭相開放,而梅花卻還遲遲未謝,正是一年中最繽紛的季節(jié)。從古至今,有多少描寫春光的古詩詞呀,何不借著美景梳理春的古詩句呢?
在音樂的渲染下,一張張春景圖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頃刻間,教室里活躍非凡。當看到梅花時,學生甲說:“現(xiàn)在梅花已將凋謝,我想起了李商隱的《憶梅》中的詩句: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笨吹接筒嘶ǎ瑢W生乙說:“黃蕚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游。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庇裉m花出現(xiàn)了,學生丙說:“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我們的校園、我們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她們的嬌艷??!”桃花初蕊,學生又吟開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本渚湓娫~回蕩在教室上空。我們積累的詩詞,有了用武之地,孩子們積累古詩詞的興趣更高了。
四、戲曲影視,皆是學問
戲曲影視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如何恰當?shù)匾M課堂呢?
我在教學《武松打虎》這篇課文時,嘗試把戲曲引入課堂。課一開始,我請學生對《李逵殺虎》和《武松打虎》這兩個故事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談?wù)勀膫€故事情節(jié)更有吸引力?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不同?交流后,播放京劇《武松打虎》,讓學生比較課文中武松打虎的動作、情節(jié)和京劇中的有什么不同之處,并猜測為什么有區(qū)別?因為有了任務(wù),學生觀得認真,且學會了思考,興趣盎然。一堂課下來,前所未有的認真,還對武松這個人物有了很大的興趣。我借此機會推薦了《水滸傳》,學生積極性更高了。
生活處處皆學問,無論是高雅的小古文、唐詩宋詞,還是通俗的戲曲影視,稚嫩的童謠,只要我們在課堂內(nèi)外恰當?shù)剡\用,就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興趣,開闊眼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彥霞.新課程.上旬[C].中旬雜志社,2016(11).
[2]讀寫算:教師版[C].湖北省荊門市教育教學研究所,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