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國
【摘 要】目的:探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優(yōu)選治療方案。方法:將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診治的NSCLC患者72例為研究樣本,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應用伊立替康及順鉑,對照組應用吉西他濱及順鉑,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55.56%,對照組為47.22%;中位生存期:觀察組為11.3個月,對照組為11.1個月;觀察組的無進展生存期為(4.51±2.17)個月,對照組為(4.49±2.12)個月;觀察組患者1年的生存率為41.67%,而對照組為38.89%;觀察組的毒副反應率為19.44%,對照組為22.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伊立替康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更佳顯著,且毒副反應率相對較低,患者可耐受,該治療方案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伊立替康;順鉑;肺癌;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6-03--01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近年來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傳統(tǒng)治療方案中以伊立替康、吉西他濱、紫杉醇、多西他賽、長春瑞濱等聯(lián)合鉑類藥物進行治療,效果比較確切,并且已經成為非小細胞肺癌在晚期中的標準治療方案。本次研究將針對聯(lián)合應用伊立替康及順鉑,或者聯(lián)合應用吉西他濱與順鉑兩種治療方案的效果進行對比的分析,探討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優(yōu)選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診治的NSCLC患者共計72例為研究樣本,依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各組均為36例,分別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7.6±1.4)歲;鱗癌患者23例,腺癌患者13例;臨床分期:ⅢB期19例、Ⅳ期17例。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59.2±1.7)歲;鱗癌患者24例,腺癌患者12例;臨床分期:ⅢB期16例、Ⅳ期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常規(guī)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分組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伊立替康100mg/m2,于第1天、第8天靜脈滴注90分鐘;順鉑:25mg/m2,于第1天~第3天靜脈滴注;以21天作為一個治療療程。
對照組:吉西他濱100mg/m2,于第1天、第8天靜脈滴注30分鐘;順鉑:25mg/m2,于第1天~第3天靜脈滴注;以21天作為一個治療療程。
1.3 評價指標
以RECIST1.0對腫瘤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共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進展四個等級,治療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共完成了113個周期化療,對照組共完成率115個周期化療;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55.56%,對照組為47.22%;中位生存期:觀察組為11.3個月,對照組為11.1個月;觀察組的無進展生存期為(4.51±2.17)個月,對照組為(4.49±2.12)個月;觀察組患者1年的生存率為41.67%,而對照組為38.89%。
2.2 毒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沒有出現(xiàn)治療的相關性死亡,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均已消化道不良反應、脫發(fā)以及疲勞等為主,其中觀察組的毒副反應率為19.44%,對照組為22.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伊立替康屬于S期的特異性水溶喜樹堿衍生物,是一種DNA的拓撲異構酶抑制劑,能夠在患者體內通過羧酸酯酶轉化成具有活性代謝性產物-SN238,伊立替康同SN238可共同和Topol I DNA所形成的相關復合物進行有效的結合,因此已經完全斷裂的那些DNA的單鏈并不能再次重新結合,有效的抑制了DNA的復制以及RNA的繼續(xù)合成,因此產生了有效的抗腫瘤的活性[2]。近年來伊立替康被廣泛的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以鉑類藥物為基礎的治療中在聯(lián)合應用第三代化療藥物進行治療是目前治療晚期NSCLC的標準一線治療方案,聯(lián)合應用順鉑及伊立替康在臨床的Ⅱ期及Ⅲ期治療實驗中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3]。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觀察組患者聯(lián)合應用順鉑及伊立替康,晚期NSCLC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55.56%,而對照組聯(lián)合應用吉西他濱及順鉑,治療的有效率為47.22%。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聯(lián)合應用順鉑及伊立替康的臨床治療效果更佳,該治療方案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伊立替康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更佳顯著,且毒副反應率相對較低,患者可耐受,該治療方案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孫成暉,吳國強,嚴偉紅等.替吉奧和吉西他濱分別聯(lián)合順鉑一線治療EGFR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35(23):2129-2132.
史磊,張國耀,馬天江.替吉奧與吉西他濱分別聯(lián)合順鉑一線治療Ⅳ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5):164-165.
施湘萍.替吉奧或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一線治療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40例臨床評價[J].中國藥業(yè),2017,26(2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