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會娟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漫長的一生必然生活、存在于社會,語言將伴隨一個人的終身,讓學生學會如何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并養(yǎng)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就是教師必須面臨的最基本的教育問題。
關(guān)鍵詞:低年級 學生 日??谡Z交際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決不能原生態(tài)的自覺完成或口號式、花拳繡腿的教學所能達到的,應當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來進行。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時不在表達心意,交流情感,傳達信息,可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大改革,體現(xiàn)了對語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對語文素質(zhì)的全面關(guān)注,理解語文教育生活化理念?,F(xiàn)在的低年級小學生生活內(nèi)容比以前的孩子豐富多彩了,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與人交流時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地交際態(tài)度和聽說習慣??梢姀男∨囵B(yǎng)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小學語文的重要任務,要使孩子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1]
如何讓學生心情愉悅,樂與思維,敢于表達,這就教師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不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說話課,淡化交際性
“說話”往往是單向的,多是一人說,眾人聽,語言信息呈單項傳遞狀態(tài),思想交流,思維碰撞較少,而口語交際更強調(diào)雙向互動,具有交互性。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看到有的教師把口語交際看成“看圖說話”,指著樹上的插圖一句一句問學生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等等,這樣的教學哪里談得上在知道口語交際,與教材編寫意圖當然是違背的。有的教師雖然一開始創(chuàng)設(shè)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會上成說話科。如在2016年審定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口語交際《小兔元南瓜》中,學生準備好后,一位學生上臺就說開了,但教師為了讓學生配合事先準備的課件,對他說:“請你轉(zhuǎn)過身看大屏幕說。”就這么一轉(zhuǎn)身,這位同學就背對著同學“交際了”這是十分典型的“獨白”或“說話”。把口語交際上成了“說話課”,無疑削弱了口語交際應有的“交際性”??谡Z交際能力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2]
二、精心選擇交際材料,創(chuàng)設(shè)有實際意義的情境,激起學生興趣
小學生日??谡Z交際的材料來源大致有二:一是語文課本中提供的說話憑借;二是教師選取的課外說話材料。一、二年級教材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為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規(guī)范和語言實踐活動的素材和具體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兩種材料來源和比較而言,后者占有較大優(yōu)勢。因為教材中提供的說話內(nèi)容,雖然具有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但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下的學生來說,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后者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親近可感,令學生有話說。選擇課外說話內(nèi)容應該堅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識性、思維性、實踐性。口語交際中談話內(nèi)容直接影響雙方的談話情趣,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選擇他們喜愛的事物作為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孩子會把對事物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對焦急的喜愛上。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往往會被某些外在的新異現(xiàn)象所吸引而產(chǎn)生直接興趣。所以教師硬座有心人,要時時留心觀察學生,當學生收到外來影響而興奮或產(chǎn)生感情共鳴是,教師應趁熱打鐵,抓住時機進行口語交際。由于捕捉了時機,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于是,他們會把話毫不費勁地說得既完整又通順,從老師“要我說,要我聽”變成“我要說,我要聽”。
三、優(yōu)化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教給孩子方法。
1.教給說的方法血神個饒有興趣地說,往往能使講述的內(nèi)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還要有待于教師具體的指導方法。
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要教他們從說一句句完整話開始,逐步過渡到說幾句連貫的話或一小段話。到了中高年級,教師要指導他們按記敘文的六要素,圍繞一個意思有頭有尾地說一段話。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語交際才不會感到困難。值得強調(diào)的是口語交際具有及時性的特點,在交際生活中應該做到“心到口道”,“想得快,說得好”,這就要求學生針對交際對象,交際場合及時作出調(diào)整。人教版一年級下學期有學生在口語交際《打電話》訓練中,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句祝福語送給過生日的同學是不恰當?shù)模T如此類的問題作為教師要適時地指導??谡Z交際中的姿勢,態(tài)度自然、禮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級孩子有多動的特點,這就要靠教師及時的提醒和恰當?shù)轿坏闹笇?,變換多樣的形式,提供一次有一次的鍛煉機會,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糾正,直至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交給傾聽的方法。
口語交際強調(diào)雙向互動,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低年級孩子大都敢說、愛說,可如果叫他們靜下心來先聽別人說,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聽不完整的就斷章取義,連意思都沒聽明白,怎么與人交際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沒聽。所以,就很需要教師給孩子具體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復述別人的原話或主要意思,能接著別人的意思說下去,能正確適時地回答別人的提問。[3]
第二章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
低年級孩子同樣有接受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需求。教師要注意開展激勵性的教學評價。但不管學生說得如何,教師總是說好是不能調(diào)動其積極性的,必須根據(jù)學生說話的程度和水平給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針對性地加以矯正。這一過程,教師不可包辦代替,應該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形成師評生、生評生、生自評的局面,引導學生評語言,評儀態(tài),教師可帶著學生評所說的有序性和思路。
培養(yǎng)孩子口語交際能力,方法種種,可謂“條條道路通羅馬”,需我們教育工作者用不定的方法,創(chuàng)設(shè)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從而能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潛能,完美地完成這一重任。
參考文獻
[1]鄧雪梅. 淺談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 11(5).
[2]童秀梅. 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 科教文匯旬刊, 2010(26):102-102.
[3]談震. 新課標下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17(1):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