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芳
摘要:在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目標任務指引下,學風是現實要求和基本任務,體現著大學的辦學方向和治理水平。輔導員作為一線思政教育者和學生工作者,在學風建設上,責無旁貸;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工作空間與價值。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學風;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20-0051-02
高校學風,是全體師生知、情、意、行在學習問題上的綜合表現,是凝聚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精神動力、態(tài)度作風、方法措施等,它依學校固有特點而表現出一定特色和內涵,并通過全體成員的意志和行動,逐步地形成與固化,成為一種傳統和風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風和學風,猶如陽光和空氣決定萬物生長一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成長。好的校風和學風,能夠為學生學習成長營造好氣候,創(chuàng)造好生態(tài)。好校風、好學風來自師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礎在于學校辦學方向和治理水平。要堅持不懈培育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fā)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而學風,是學人德操的首要表征;學風建設,是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要求和基本任務。在學生工作視角下,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管理服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與學生交流接觸多、了解學生需求,更應及時回應學風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回應學生在學業(yè)上面臨的困難,回應學生學習生活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困惑,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和期待,從而提升教育的現實性、親和力和針對性。
一、學風問題與輔導員工作現狀
為了解輔導員在學生學業(yè)發(fā)展中的影響力及有關現狀,課題組在S和X兩所同類高校進行了調研,發(fā)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691份。調查發(fā)現,“學業(yè)規(guī)劃指導”、“學習方法是否奏效”、“學習結果如何”等,是絕大部分學生大學期間最為關心的問題。同時,“學習困難”、“學習沒勁”分別以21%、27.6%的比例,成為了學生所認為的大學現實困難中占比最高的兩項。當被問到“出現學習困難時,是否知道如何求助”,有43.2%的學生表示“不知道”,有37.5%的學生表示“知道,且能夠逐步解決”,有19.3%的學生認為“知道,但不確定是否能解決”。進一步詢問“如果學習遇到困難,是否會尋求輔導員的幫助”,有17.92%的學生表示一般會考慮向輔導員尋求幫助;37.36%的學生表示偶爾會找輔導員幫助;44.72%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會去找輔導員。而調查“不向輔導員求助的原因”,統計歸納為:23.1%認為“輔導員不擅長學業(yè)問題”,20.7%認為“不是輔導員工作范圍”,54.2%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另有13%表示“說不清楚”。在對“您認為輔導員在解決學生學業(yè)問題方面有優(yōu)勢嗎”的回答中,認為很有優(yōu)勢的人占10.32%,認為有一定優(yōu)勢的人占51.23%,認為沒有優(yōu)勢的人占17.37%,選擇說不清的人占23.92%。這說明學生們對輔導員在促進學生學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大體上是肯定的。比如,有些學生認為輔導員比他們更有經驗,對專業(yè)認識比較深刻,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分析解決學業(yè)上的困難和問題;輔導員具有與任課教師交流上的便利,能充分反映學生的需求和想法;輔導員的鼓勵或贊揚,可以減輕心理壓力;輔導員善于營造氛圍等。這些客觀上反映了輔導員可以在促進學生學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大學生學習問題、學風問題,是項系統工作,需要教師教學、學習評價、學習服務、校風教風等方面系統協調的作為。上述數據可以說明,在解決學生學習問題方面,輔導員工作是具有現實需求的,也是有一定優(yōu)勢的;但尚未切實發(fā)揮作用,也未產生足夠影響。
二、基于學生需求的學風建設工作模型
大學對學生的規(guī)章制度大部分集中在學業(yè)管理,且這些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與任課教師密切相關:通常,一個本科學生160左右的學分,絕大部分是通過任課教師的教導和評價而獲得。實際工作與日常教學中,教師層面是否嚴格執(zhí)行教學標準、是否有效實施課堂組織與管理(包括教學互動、考勤、對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指正等)、是否對消極懶學或投機取巧者有所懲戒彰顯學風正氣等,都對學風影響至關重要。但實際工作中,存在少數教師出于一些現實考慮,放寬標準,少批評不懲戒,“得過且過”等現象,使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陷入一種無力感和懈怠感。因此,學校方面,應自覺建立更為適當的教師價值與利益導向機制,鼓勵和保障教師投入教學,凸顯“教育”職能;進一步加強教學課堂的制度規(guī)范和組織管理,彰顯課堂能效與價值;強化教師對學生管理制度的必要了解和對學生日常行為、學習作風的評價引導;有效執(zhí)行必要的考勤制度,完善學業(yè)評價標準,嚴謹規(guī)范實施懲戒與激勵措施。與此同時,工作在學生教育和管理服務一線的輔導員,在“學風”這個具有系統性全局性的問題上,要按照新的形勢任務要求,保持正確的宏觀定位,找到具體的微觀著力點;充分發(fā)揮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優(yōu)勢,主動作為,和學校各方教育力量協同共進,組織開展好學風建設,響應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核心需求。按照學習動力機制和師生互動理論,基于高校學生現狀分析和學生工作特點,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可建構包括文化(制度)、學生、教師、管理者(輔導員)等在內的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模型(如下圖)。
三、學風建設的“輔導員空間”
通過對學生學業(yè)發(fā)展問題的多角度分析,我們可以厘清輔導員在學生學業(yè)發(fā)展中肩負的責任以及可以發(fā)揮的作用,為輔導員促進與支持學生學業(yè)發(fā)展提出有針對性的工作建議。通常,輔導員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行為規(guī)范管理、學生事務服務等工作,來引導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營建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為凸顯學生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提升輔導員職業(yè)內涵,促進高校教育合力的發(fā)揮,在現有工作范疇,可以積極建構、規(guī)范和彰顯輔導員學風建設的“三大空間”。
1.輔導員作為日常一線教師的“學風文化空間”。所謂“學風文化空間”,即輔導員具有思政教師、干部和管理者“三者合一”的身份,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擔,在教育、管理、服務的行動機制中,應強調“三突出”,即突出學業(yè)主題、突出學習觀念、突出學風導向,給學生以明確的、正向的學風激勵與引導。
2.輔導員作為教育管理中樞部位的“理念通達空間”。所謂“理念通達空間”,就是輔導員在組織評價、實施管理、開展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涉及思想政策、理念制度、方案措施的解讀以及應用、反饋乃至“解構”“重構”。如何讓“理念”上下左右通達,是輔導員重要的工作空間:一是規(guī)章制度的導覽與執(zhí)行。二是全員育人通道的微觀構建。三是反饋需求助推教學改革。
3.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實踐者的“特色引導空間”。以任課教師在第一課堂組織開展嚴謹、科學、有效的教學為基礎,輔導員在第一課堂之外,做好學習拓展、學習輔助、學習服務等工作,并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實踐,探索展開“特色引導空間”。一是分階段有針對地開展學風引導與創(chuàng)建,準確跟蹤學生學業(yè)進展與需求,建好用好學生“學業(yè)預警檔案”,協調家校共同做好個案教育。二是構建學風建設管理網絡,用好班團組織和黨員示范力量;強調輔導員綜合協調能力,強化教學與學工互動協同。三是做好心理問題排查疏導,提升心理建設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四是推進學生自育自律建設,整合建立“學生發(fā)展委員會”,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識,強化學生主體作用,形成自律互助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