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其
摘 要:濱海圖書館是天津濱海文化中心的一部分,天津的文化地標,在設計上突破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形式和閱讀方式,空間的造型、材料以及色彩的設計營造出現(xiàn)代、科技、未來之感。結合社會狀態(tài)設計,讓閱讀者在遨游書海的同時感受文化的地位。濱海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在傳播文化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進文化交流,傳達天津文化精神。
關鍵詞:濱海;圖書館;空間設計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圖書館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核心設施位于濱海文化中心,成立于2017年6月,由荷蘭MVRDV建筑設計事務所與天津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分院合作設計, [1]屬于GMP規(guī)劃的天津濱海文化中心的一部分。MVRDV建筑設計事務所廣泛關注城市問題、社會問題以及社會發(fā)展趨勢,結合社會狀態(tài),緊扣邏輯,注重推理過程,傾向用簡單的材料表達抽象的內涵。
濱海圖書館的外觀是一個方形的大盒子,經過的行人可以透過透明的玻璃幕墻看到圖書館內部是一個巨大的藏書閣,形狀呈長橢圓,好比一只巨大的眼睛,縱觀天津之城,寓意“濱海之眼”“凝視城市之眼”,不禁讓人思考閱讀與眼睛的關系、城市與眼睛的關系。內部采用連續(xù)曲線、階梯式上升與下沉,形成具有層次感的連續(xù)曲面,“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里被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空間中央為一個巨大的白色球體屏幕,可以變換多種顏色,給空間營造出科技未來之感。
1 空間造型特色
空間造型上,采用了階梯式上升和下沉的形式,在層次中增加人們攀爬閱讀的行為感受,連續(xù)曲線的延伸提供了通往別處的路徑,同時也是一種 “書山”的潛在表達;在空間尺度上,氣勢恢宏,感覺自己就是書山中小小的一只,感受書山的宏偉,人在知識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在書架擺放上真書和假書混合,讓讀書充滿尋找的樂趣,體現(xiàn)出“讀書勤為徑”。雖然在設計中產生很多層級,但是嚴整中含有規(guī)則和秩序,依然是一個整體, 形式上和功能上進行了統(tǒng)一。在中庭空間內,更加注重體驗和品質,它聯(lián)系各個功能區(qū)塊,而且可以承載多種活動類型,是一個多功能場所。圖書館作為一個文化傳播交流的空間,功能會隨著時代的更迭而產生變化,一個空間的功能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例如北京的798藝術園區(qū)是由一個廢棄的工廠重新賦予新的功能和組件文化轉變而來的。所以圖書館的功能目的不局限在讀書上,在這里它不僅是一個圖書館,更是一件建筑上的藝術品。
2 空間材料特色
濱海圖書館為達到最理想的表達效果,采用了框架支撐玻璃幕墻體系[2]的構造設計,使用抗震材料與結構。玻璃幕墻的使用無疑是整個設計中的一大亮點,拓展了館內的視野同時有利于館內采光,在館內可以透過玻璃看到窗外的城市景象,增加了建筑與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沒有將“書山”局限在方盒子里,寓意著“知識無限”,鼓勵人們探索未知。玻璃幕墻技術現(xiàn)如今已經不是新技術,早在1851年,在剛建成的水晶宮[3]內舉辦萬國工業(yè)博覽會,水晶宮位于倫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園內,玻璃鋼架的結構、廣闊通透的空間完美地解決了陳列和采光的問題,突破傳統(tǒng)建筑材料和形式,促進了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雖然玻璃幕墻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早有使用,但是在中國起步較晚,而且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對玻璃幕墻技術掌握的建筑師占極為少數(shù),國內最早使用玻璃幕墻技術的建筑是1984年在北京建造的長城飯店。所以濱海圖書館的建造無疑是推動我國建筑設計行業(yè)發(fā)展的一股力量。
3 空間色彩特色
在整個圖書館內,采用了大面積的白色,給人以沉著冷靜簡單現(xiàn)代之感,沒有錯綜復雜的色彩進行干擾,強調了閱讀時所需的心境:無煩躁、忌雜念,宏觀大面積的白色使人進行理智的思考和反思。圖書的多彩作為每一個層的點綴,但絲毫不會影響整體白色給人帶來的宏觀感受。美國建筑師查理德·麥耶在建筑中執(zhí)著的使用白色,麥耶說:“白色實際是能夠強化自然屆所有其他色彩的感覺的顏色,對著白色表面能夠最好的欣賞光影虛實的表演。正是這一原因,傳統(tǒng)上白色被看作純粹、純潔和完美的象征,白色一致保持著這種絕對性。而且只有白色時,從來不會純粹就是白色,幾乎總會被一些光和天空中的各種變化,比如云、太陽、月亮所改變著的顏色?!盵4]白色在現(xiàn)代的建筑和產品中都被廣泛使用,這也受到純粹主義的影響。濱海圖書館內部應用的白色會隨著時間和天氣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通過變化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配合著館內中央的球體的色彩變化,使得整個空間隨之變化,形成一個無與倫比的美境。
4 結語
與傳統(tǒng)圖書館相比,海濱圖書館在結構上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創(chuàng)意,打破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使用模式,增加了圖書館的游覽性、趣味性、宏觀性,改變以往圖書館“靜”的狀態(tài),增加“動”的行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書館在建造過程中主要側重功能使用上,給人們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所有的藏書空間、展示空間、閱讀空間等等都是以方便快捷簡單的體驗效果為目標,希望在短時間內達到閱讀的最高效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為了迎合用戶需求和科技的發(fā)展,圖書館的功能從傳統(tǒng)單一的“藏”“借”“閱”增加了學習交流以及休閑體驗等功能,所以空間格局設計上也產生了很大變化,例如空間功能多元化,休閑中心擴大化等等。濱海圖書館雖然在結構設計上打破了傳統(tǒng),但是并非偏離圖書館的本體,相比學習書本上具體的知識而言,更重要的是圖書館的空間結構設計給人們帶來的宏觀感受和整體體驗,不管游客最初是以什么樣的目的來到這個圖書館,都能夠讓游客接觸到實體書,嘗試去觸碰和再次接觸圖書,發(fā)現(xiàn)實體書的魅力所在,而并非是網絡閱讀。在這個“網紅時代”,“書”也許是一個背景或道具,在被當作道具的同時也說明了人們對圖書和知識是充滿尊敬和崇尚的,一些人會因為參觀了濱海圖書館而重新拾起書本愛上讀書,并在空間中進行反思并沉思文化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性。面對現(xiàn)時代的需求,濱海圖書館從“閱讀”到“悅讀”的空間體驗[5]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和游覽。也正是這種空間上的突破和創(chuàng)意更容易達到吸引游客并傳播文化的目的。
時代更迭,人們不斷突破傳統(tǒng)的設計方式,以更加快速被人接受和認知的設計方式來傳播文化思想,每一個時代都有新的設計產生,也正是設計的更迭讓時代產生差異,如今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和優(yōu)質設計,以提高我們的精神享受,體現(xiàn)在各種細微和巧妙的地方,作者想傳達出來的設計思想會增加觀看者的內在感受。中國自古以來就看重“寓意”的傳達,無論是從民間美術造型還是從古代房屋陳列,都有它其中的“講究”,濱海圖書館在建造上的創(chuàng)新和所要傳達的文化內涵使它成為天津城市的文化標簽。
參考文獻:
[1]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圖書館簡介(一)[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07):2.
[2] 范寶洪,姚信玲,馮昌喜,榮彬.天津濱海圖書館玻璃幕墻體系設計與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6(23):34-35.
[3] 王瀟.“水晶宮”對現(xiàn)代設計的意義與啟示[J].藝海,2013(11):100-102.
[4] Richard Meier,Richard Koshalek,Stan Allen . Richard Meier Architect[M].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c,1911.
[5] 城市·環(huán)境·設計UED雜志征訂2018[J].城市環(huán)境設計,2018(08):2.
通訊作者:莊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