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翠玉
摘 要:油畫繪畫的風格有很多,其中的情趣性繪畫便是其一。它不僅產生于西方的尼德蘭時期,而且在現階段這種繪畫風格仍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只是由于藝術多元文化的影響,被人們忽視也在所難免,但是藝術家王玉平確完美地再現了油畫的情趣表現。這種情趣的表現是根據本身相熟且有情感關聯的類型的場景入畫,出于一種與同遭生存交流的真誠意愿,借助于寫生回到一種最原始的狀態(tài)。不去考究普遍人認為的技巧運用等。它以生活中的耳熟能詳的景象作為出發(fā)點,嘗試著以一種最本初的,直接的語言傳達出他對生活中的場景的觸動之情。正是這種對切實狀態(tài)的觀照與審視,作品在精神性的表現被詮釋的更為突出。
關鍵詞:靈感來源;情感與意境;情趣性
油畫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最早由于歷史條件的影響,奠定了油畫的不同的風格趨向。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大都描繪自然中生活中的景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當代畫家王玉平同樣也采用這一畫法來描繪自然中生活中的景象,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1 王玉平繪畫的靈感來源
在我們現在這個復雜的社會時代,很多傳統(tǒng)藝術的語意不受到現在人的關注與理解,許多人都因此改變自己的風格去迎合現在人的口味,而王玉平卻自始至終保持著一個藝術家的真誠的情感不動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受他人的影響,因此也就鑄成了他的作品有血有肉,有豐富情感的內涵的獨特風格,這正是由他的藝術經歷構成的。王玉平從小生活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是他小時候常去玩兒的地方,他始終保持著對所生活的地方的眷戀與依賴。他每天拎著老伴買菜的推車改造的簡單的畫具,出沒在街道旁、古老的胡同里。坐下來細看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記憶力的寧靜,陌生的是眼前的喧嘩。細細品來卻也能感受到寂靜的情感。
王玉平對繪畫的色彩感受來自他的感情經歷。我們都知道她的老伴申玲也是一位畫家。每天夫妻生活在一起,? 他們的生活方式卻像年輕人談戀愛時的一種甜蜜狀態(tài)。因此,他的作品的色彩搭配以及色彩的運用都會受到影響,人們透過他的色彩也能窺見他的靈魂深處。無論是是平和還是激蕩,在色彩紛呈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他所要表達的一種情感,同時使人們在欣賞中都能有所體會和感悟。而觀眾隨著時間,地點和心情等一系列外界因素的不同,感受也不盡相同。雖然顏色很強,但顏色的結構自由變化,自己的色彩和魅力突破了形象的限制,成為有趣的語言。
2 王玉平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情趣表現
在油畫家王玉平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以開放的胸懷和姿態(tài),展出的此次的作品《景山前街》是北京皇城根下的一段街道,景山公園南邊,是現在北京最具京韻的景觀之一。景山前街畫面色彩具有偏向灰黃色調的傾向,整個畫面好像彌漫于霧霾中,將北京的天氣很好的再現出來。同時街道、圍墻、騎車的行人、樹影猶如剪影般在長副的畫面中若隱若現。電線與樹杈盤縱交錯,卻也添加積分趣味。他的另一副《景山西街》是以紅墻藍天為主,姿態(tài)各異的樹,投在墻上的影子,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尋找得一種倚市看百態(tài)的疏離感。
王玉平的色調運用上,由于時間、環(huán)境、心情的不同,所以對色彩的感受也是千變萬化,調色時會跟著自己的心境調出有喜愛偏向的顏色,他喜歡暖黃色系列的色調,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感覺,猶如生命中走出的樂章。在他的作品《景山前街》中,以現在的一種繪畫手法描繪了電線、樹干、街道牌子、行車、行人等。他會在熱鬧的行人中用油畫棒標出自己的老伴。他的畫幾乎每幅都有影子,屋影人影、花影樹影、車影燈影,日光下,月光里,唯有影子是寧靜單純的,深深淺淺五規(guī)則的點點片片鋪撒正在地上、墻上、屋頂、樹干上,擁抱著平靜的記憶和傷感。
3 情感和意境的統(tǒng)一和表現
意境是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美學特征,畫作在畫架上的味道是情感化的藝術,這種情感性主要是通過藝術家的技巧掌握。因此情趣性是油畫創(chuàng)作的一種最本質的根本的藝術審美元素。 然而自然景物中的一些元素如主次關系、畫面構成、塊面組成、線條變化,有的富于變化,有的卻很顯得很死板教條。為了畫面的需要畫家同樣要對這些元素進行打破和重組,景物的造型也是畫家心中的記憶與想象的模樣,以體現出作品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同時也體現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帶給人的一種意境美。
然而王玉平的畫沒有描繪自然的大山大水,也沒有要表達心中的大抱負,就是簡簡單單,隨著心情走,以表達自己的情感,王玉平畫畫是以一種心平氣和的心態(tài)去表達自己。繪畫無論怎么變化,無論作者以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只要是脫離了主體核心,繪畫將會失去靈魂變成行尸走肉一般。其中占重要繪畫組成部分的便是情感和意境了,情感與意境的統(tǒng)一成為主觀創(chuàng)作的核心因素。我之所以把王玉平這些“北京寫生”當獨立作品看待,是因為王玉平滲透在其中的感情遠遠超越了學院專業(yè)訓練的附屬觀念和技法層面。這也是因為王玉平繪畫是以一種“心平氣和”畫“小東西”的感覺沉淀。我們欣賞他的畫便會有一種親切、平淡、平和略帶落寞的感受。也許回味著他的作品帶給你的那份平靜與樸素,感受那份寧靜、純潔、美好才是我們想要的吧。
參考文獻:
[1] 王玉平. 798唐人北京第二空間現場參觀[Z]. 2017.
[2] 李超.中國早期油畫史[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257-258.
[3] 任傳文.自述[J].藝術界,2003(01):5-7.
[4] 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1.
[5] 劉冰.論當代中國油畫的情趣性表現[M].河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2.
[6] 梁啟超.情趣人生[M].安徽文藝出版社,2015:305-306.
[7] 再說說——王玉平、劉慶和、武藝由“寫生”談起[J].中國美術,2010(5):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