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楨楨
生活中充滿設計,人們往往被生活中的各種設計問題困擾。原因在于這些設計不能給使用者提供合理的可視性,使得操作變得遲鈍、僵硬??梢曅允侵冈O計的產(chǎn)品要能夠讓使用者一眼看上去便可以操作。也就是說,在操作過程中,人們不需要費時費力,通過設計師給產(chǎn)品設置的限制因素,便可以便捷地應用和操作產(chǎn)品。本文通過分析生活中常見設計案例,從正反面說明功能性設計的重要性。
近年來,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但人們在生活中仍然會遇到操作困難的產(chǎn)品,忙碌的生活會麻痹人們的感官,使其忘記對產(chǎn)品可操作性的高要求。比如,有些智能電視機外觀看起來美觀、操作簡便,傳達錯誤的感官信號,讓人覺得很好用,事實并非如此。買回家后,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要找的功能找不到,卻多了很多感覺用不到的鍵,原因是技術人員將很多功能設置成了隱藏。不少人有可能都不知道存在這項功能,久而久之,會漸漸忘卻,人們不能使這件產(chǎn)品發(fā)揮真正的用途和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一般都選擇放棄,部分人選擇翻開附帶的使用說明,認真閱讀一番,本認為,這樣做就能證明自己買的產(chǎn)品是性價比高的。事實并非如此,在認真閱讀說明書后,對各種按鍵操作后,人們?nèi)允且活^霧水。
一件設計失敗的產(chǎn)品,在人們開始不斷使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時,必然注定前景堪憂,該產(chǎn)品的失敗率極高。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物品要比學習、工作還耗費腦力,那生活的意義在哪里?那些本該給人們帶來快樂和享受的東西,人們購買它們的意義又何在?
人們可以再轉(zhuǎn)身看看,一些使用起來很方便的物品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蘋果手機被稱為最笨的人都可以使用的手機呢?在真正使用前,人們可能不會相信這樣夸張的言辭,都不屑一顧。但是,人們拿起蘋果手機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夸張。蘋果手機外型簡約,功能操作簡單、易懂,使人對其瞬間好感劇增。其使用說明書簡單易懂,毫不冗長。與此相反,很多人深有體會,當醫(yī)生囑咐用藥后,人們在服藥前還是會查看說明書確認服用方式。這時,看藥物使用說明就成為一種折磨。越復雜的藥物,其使用說明就越復雜,人們要逐字逐句地讀下去。即使是這樣,人們服藥時內(nèi)心還有不踏實的感覺。蘋果手機的使用說明就不存在這些問題。是什么樣的自信讓蘋果公司不用事事俱微呢?在使用手機時,有存在要翻閱說明書去尋找解釋的事情嗎?答案是沒有。它的功能都被設計師用各種限制因素進行限制,無形中引導人們進行正確的操作。
設計源自于生活,最后又作用于生活。生活是設計的素材寶庫,設計反映生活。設計不是為了從別人的作品中獲得靈感,不是為了美觀設計,也不是為了設計師的個人意愿。
設計靈感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當前具有社會意義的生活,從別人那獲得的設計是一種變相的剽竊,并不能表達個人內(nèi)心的創(chuàng)新思維。只為獲得美觀的設計是很浮夸的,它并不能實現(xiàn)產(chǎn)品設計的最終目的——供人使用。一件物品雖然美艷不可方物,卻不能實現(xiàn)本該具有的價值,就是一項失敗品。設計出的作品,其最終使用對象往往不是設計者本人,因此設計者不可在設計中添加較多屬于個人意愿的元素。
無論是設計一件物品,還是設計住房環(huán)境,其基本目的都相同,即供最終使用者使用。人們不能因為一些原因,如降低成本、吸引購買者、追求華麗外觀,放棄應有的設計原則。在做各項設計時,人們都要從生活、自然中提取素材,自然和生活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大自然至美至善,人們不能浮躁,要腳踏實地,善于運用邏輯判斷能力將各種知識串聯(lián)起來,追求和展示作品深層的美感,而不只是膚淺的外在美。
本文分析了日常設計存在的問題,認為設計者必須注重設計產(chǎn)品的可視性。優(yōu)秀設計不需要附加很多使用說明或者添加很多功能,而是對產(chǎn)品設置限制因素,讓用戶快捷地找到正確的使用方法。實用的功能性設計更重要,而外觀美只是一種淺層次的藝術表達,注重內(nèi)在才是更有意義的。設計時,設計者不應帶入很多個人想法,而應從使用者的角度去設計產(chǎn)品。設計源于生活,人們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眼睛,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這樣才能在生活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
(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