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小魚
云峰山位于云南省騰沖市滇灘鎮(zhèn)境內,與緬甸山水相連,距騰沖市區(qū)40公里,是一座經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碰撞自然形成的山體,海拔2445米,因峰腰常常云霧繚繞,故名“云峰山”。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先生曾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游云峰山,在《徐霞客游記》里贊美云峰山“此乃靈山福地也,似泰華之蒼龍脊”。云峰山主峰兩側的衛(wèi)峰又名涼風山,涼風山上長著郁郁蔥蔥的不老樹。
走到云峰山腳,村落密布,竹樹茂密。路旁菜園,多用竹籬圍柵,村前秧田水滿,如一片片明鏡鑲嵌在綠野之中,頗具傣寨水鄉(xiāng)風味。沿山腳前行約三四里,云峰奇景便呈現在眼前,左面的山頭,巨石累累,山頂有一石舌伸出,狀如鸚鵡,欲飛撲而下。正前方,云峰陡起,如筆挺立,寺周猶如仙人掌般的巨石拱衛(wèi),使寺觀儼如古代堅固的城堡。從山腳往上看,主峰形似一個母親的頭,兩邊的山峰是她的臂膀,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懷抱。懷抱中間有一個谷地,稱為不老谷,谷中還流淌著一條不老水,相傳住在谷內居住可以健康長壽。
石頭紀溫泉度假酒店就坐落在這個山谷中。度假酒店是由國際著名建筑師隈研吾先生設計的。從山頂俯瞰,酒店形似游弋于不老谷不老水中的金魚,依山伴水的風水里,被包裹上了吉祥的寓意。云峰山的停車場,是依照道教的陰陽學理、太極八卦建造而成的太極停車場。從航拍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大大的太極圖。停車場、酒店與云峰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美麗畫卷。
云峰王母宮位于半山腰,一個隱蔽的馬鞍狀山腰處,在山腳的任何方位都看不到,卻在這里恍如奇跡般出現。王母宮是云峰山道文化開始的地方,每天都有很多香客前來朝圣。王母宮門口有一株老樹,樹上長滿了百年野生石斛。朋友說,云峰山石斛種類眾多隨處可見,有紫皮石斛、鐵皮石斛、蟲草石斛、黃草石斛等。要知道石斛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百年野生石斛更是少之又少,特別珍貴。云峰山真是一個好地方!
從王母宮到山頂一共有689級臺階,689在道教中是吉祥數字,6是六六大順,8是發(fā)發(fā)發(fā),9是天長地久、九九歸一。其間有一段臺階特別驚險,接近垂直,被稱為天梯,是通往山頂的必經之路。 這些臺階都是在巨大的原石上鑿石為梯的,兩側萬丈深淵,所以攀登時一定要手抓鐵鏈,屏氣凝神。天梯兩側的鐵鏈及山頂石欄上、青松上系滿了善男信女、情侶愛人的許愿結系,以求終身相愛,同生同死。當你抵達山頂時,視線就會變得特別開闊,清風撲面,松風濤語,讓人心曠神怡,你就會明白,什么叫“一覽眾山小”、“無限風光在險峰”。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山下的云霧渺渺舒卷,自己宛若也成了神仙。
云峰山的神奇之處還在于,山頂道觀建在整塊花崗巖巨石上,四面都是懸崖。 道觀始建于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距今已有384年的歷史,總建筑面積為1130平方米。在如此偏遠之地為何會有道教和道觀呢?朋友告訴我,這與明王朝的屯兵制度有關。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處于邊地的騰越州(今騰沖)戰(zhàn)事不斷,土司滋事不斷騷擾。朝廷為長久鞏固邊疆,采取軍屯制。屯兵邊疆。這些士兵大量來自中原一代,就將純正的中原道教文化帶到了騰沖,帶到云峰山。從此之后,云峰山便成為滇西道教圣地,很多人相信騰沖的人杰地靈與云峰山息息相關。因而幾百年來,云峰山在民間有深遠的影響,香火非常旺盛。在遙遠的滇西大地,人們對云峰山的信仰,如同吹拂過高黎貢山的季風一般,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