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 玉
唐朝詩人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引起無數(sh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但王維詩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一直困擾著人們。茱萸有山茱萸和吳茱萸之分,二者均可入藥。吳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一般用于寒濕腳氣、高血壓、口瘡、濕疹等病的治療;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作用,多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的治療。那么重陽節(jié)的時候,人們身上插的是哪一個茱萸呢?據(jù)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的科研人員研究考證,人們在重陽節(jié)時插的應該是吳茱萸,因為吳茱萸是蕓香科植物,葉子大,有香味,與有關史料的記載一致。
余光中,當代作家、文學評論家,福建永春人,著名詩篇《鄉(xiāng)愁》的作者。因為生在重陽節(jié),余光中自詡為“茱萸的孩子”,文學史家則稱他為 “懷國與鄉(xiāng)愁”的代表。余光中在1976年重陽節(jié)兼生日時,用一年前自制的茱萸酒 (將一種辛辣中藥吳茱萸泡在紹興酒里)在家宴請美國來的朋友黃維梁。后來他就取此酒名為 “維梁酒”,在文壇傳為佳話。
吳茱萸為蕓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將近成熟的果實。中醫(yī)認為,吳茱萸性熱,味辛、苦,有小毒,入脾、胃、肝經(jīng),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氣、和胃止嘔之功,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嘔吐吞酸及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尤以止痛、止嘔效果最為顯著?!侗静菥V目》言其“辛熱能散能溫,苦熱能燥能堅,其所治之癥,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濕解郁之功也”?!渡褶r本草經(jīng)》言其 “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F(xiàn)介紹三則粥療方,供選用。
1.吳茱萸粥。吳茱萸2克,大米50克,生姜3片,蔥白2莖。將吳茱萸擇凈,研為細末;姜蔥洗凈,切細;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yún)擒镙欠邸⑹[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山∑⑴福椭兄箛I。適用于脘腹冷痛、惡心嘔吐、腸鳴瀉泄等。
2.茯苓骨萸粥。茯苓15克,補骨脂、附子、炮姜、肉豆蔻、吳茱萸各5克,大米50克。將諸藥水煎取汁備用;另將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藥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蓽啬I補脾,暖中止瀉。適用于五更溏瀉、瀉后則安,腹部畏寒,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等。因附子有毒性,故本品不可長期服用。
3.香萸大棗粥。香附30克,吳茱萸5克,大棗10枚,大米50克,調味品適量。將吳茱萸研為細末備用;先取香附水煎取汁,加棗米煮為稀粥,待熟后調入?yún)擒镙欠?、蔥花、姜末、鹽、味精等,煮沸即成。每日1劑??墒韪紊⒑?,暖胃止痛。適用于脘腹冷痛、縮陽癥、嘔逆吞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