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愛琳
【關鍵詞】 微型課;結構;課堂展現;自然流暢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094—01
微型課就是比正常課時間長度短、教學容量小的課。微型課上課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jié)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教學形式簡單,一般沒有學生,只是面對評委授課。但微型課的本質依然是“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常態(tài)課該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樣也不能少,對學生該有的引導、評價一樣不能缺失。要想唱好“微型課”這出獨角戲,教師就必須具備優(yōu)秀的功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全面合理“結構精”
微型課與常規(guī)教學一樣,具體的教學過程必不可少,完整的教學流程必須一一展現。比起常規(guī)教學來,微型課的教學設計更要科學合理,有創(chuàng)意,更要注意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注意運用一些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手段,讓課堂結構更加完整、更加緊湊。要想上好微型課,課堂結構還得“精”,每個環(huán)節(jié)必須清晰明了,銜接自然流暢。入課時,簡潔、新穎、獨到,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重點內容要重點講, 或精要講授,或巧妙點撥,或活動引導,或指導探究;方法要得當,層次要清晰,效果才明顯。最后收尾要快捷利落,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畫龍點睛。
例如,教授《認識人民幣》一課時,上課伊始,教師出示學具“各種面額的錢”,直接提問:“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嗎?”“沒錯,這是錢,生活中處處用到它。咱們國家所用的錢,叫人民幣”(板書課題),這樣直奔主題,省時省力。重點內容階段,教師采用活動引導?;顒右唬豪脤W具,小組交流,“你認識哪些錢?怎樣記住它?”活動二:你會換錢嗎?一元的面額可以換幾張一角等?;顒右龑е校處熅o緊圍繞“各種面額的人民幣的認識”這一條線展開,顯露出來的是內容的主干,讓人一目了然。結尾更是用一句“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簡要地概述人民幣的單位,每張面額的辨識等重點內容,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課堂展現“亮點精”
如果說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是微型課必不可少的過程,那么展現有亮點、有高潮更是微型課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重點教學階段,教師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活動也好,引領也罷,假定學生已經完成,預估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該提問的提問,該要求的要求,該指導的指導,該點撥的點撥,該評價的評價,但是預估要“恰當”,點撥要“到位”,評價要“中肯”,展現要有亮點。例如,教授《刷子李》一課時,授課老師把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jié)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這樣清晰的思路,如何能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授課老師巧妙地利用文本津味十足的語言特色,從“效果非凡,規(guī)矩奇特、動作嫻熟”三個方面,似評書大家,侃侃而談,娓娓道來,深刻解讀了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tài),活靈活現地將刷子李刷墻的風采清晰地展現在聽者面前,飽滿、立體、靈動。還有那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內心活動”,“半信半疑”——“親眼見證”——“心服口服”,也讓聽者的心跟著“跌宕起伏”。
當然,除了挖掘文本語言的魅力作為展現的亮點外,還有好多展現亮點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技能大賽要求不能使用課件,教師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心靈手巧地制作一些簡單實用的教具。特別是英語課堂,可制作單詞卡片、短句卡片、彩色實物圖片,也可準備一些小巧的實物,如眼鏡、手套等。借助直觀的實物與圖片,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更能清晰、直觀地展現學生的活動。
三、自然流暢“唱好戲”
五天的聽課時間,四十二節(jié)微型課的展示,或詼諧幽默,或抑揚頓挫,或激情四射,無不顯示著教師的語言魅力。時而似評書大家在侃侃而談,繪聲繪色;時而如小珠落盤般聲聲悅耳,清晰明確;時而似柔柔曲音在娓娓道來,耐心細致,無不彰顯著教學的藝術魅力。
微課,時間短,沒學生參與,要想上得有激情,上得出彩,還得有點演員的功底。首先,“臺詞”的功底。微型課的語言,猶如話劇演員的臺詞,你得先說清楚“字兒”,讓人聽明白“事兒”,最好讓聽者覺得有點“味兒”。也就是說,微型課的語言要更規(guī)范、準確、精煉,講解語要精心設計,過渡語也不可忽視,自然流暢,不留痕跡。語言還得富有感染力,要運用課堂語言,要模仿真實的對話環(huán)境,提出問題時,一定要假想有學生在仔細傾聽,在思考,在回答。教師最好事先把自己將要講述的內容結合要說的話語能細細地琢磨一番,并提前反復預演,做到爛熟于心,游刃有余。其次,表演的功底。微型課的展示,教師也得有適度的表演成分。像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時一樣,借助手勢、眼神等肢體語言,配合面部喜怒哀樂的表情,給自己的展現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