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雯
人生若只如初見,來到魔都遇“上外”
2011年的9月,猶記得那個潮濕悶熱的午后,提著大包小包的我從千里之外的北方小城一路風塵仆仆趕來,心情激動地站在松江大學城的地鐵站門口,猶如一個虔誠的信徒,急迫地想要一睹心中“上外”的風采。
初相見,你帶給我的震撼是終身都難以忘卻的。
這里的西式建筑風格各異,走在路上視野十分開闊,樣式繁多的花草樹木恰如其分地點綴其間。校區(qū)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幾種建筑風格:白宮樣式的圖書館坐鎮(zhèn)中央,白墻藍頂,四正方圓,顯得格外大氣端莊,與幾里地之外的佘山隔空相望;赤瓦白墻的一教學院里,總可以碰到背著話筒扛著相機的新聞專業(yè)的同學;巴洛克風格的二教學院里,可以看到經(jīng)濟專業(yè)的同學正如火如荼地模擬著華爾街商戰(zhàn);歐羅巴風的三教學院中,飄蕩著各式各樣相互打顫的大小舌音;最里面的四教學院,國政法律的同學們會因國際政治的分歧而開啟“唇槍舌戰(zhàn)”;英式建筑的王牌英語學院,莎翁特色的各式活動四處可見;西域風情的東方語學院,一抹神奇的異域之色徜徉其間;簡單大方的日語學院,庭院里的一樹櫻花與教室里的榻榻米相得益彰。
“上外”,這位生活在魔都的異國女子,完美地將世界風情融入進東方特色當中,恰如其分,不偏不倚。認識她,解讀她,愛上她,成為了我大學4年最重要的“功課”。
你在北方的艷陽里,我在四季的“妖天”里
這句歌詞用來形容“上外”的天氣再形象不過了。作為資深的“上外人”,這里四季分明的氣候伴隨我走過了4年的大學時代。
“上外”地處松江區(qū),是幾條主要河流的匯聚之處。一到冬季,來自北方的冷氣流便被匯聚在此,交疊盤旋,最后凝聚成一股強勢氣流,在我們美麗的松江校園里肆虐。這個時候,走在校園的道路上,如果你一不小心忘記戴圍巾棉帽的話,就要小心自己的淑女之風不在,帥氣之勢銳減,在風中被吹得凌亂了。
秋天的“上外”艷陽稀少,陰雨不斷。走在細雨綿綿的“上外”里,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蕭瑟背景中不多的色彩。
夏日的校園悶熱難耐,風起時滾滾熱浪撲面而來。夏天里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每周例行的打卡晨跑。炎熱的氣溫追趕著早起晨跑的我們,晨跑的起點和終點一度成為我們心中最遙遠的距離。這時,喝上一杯食堂冷飲店的金牌雙皮奶,就成了我們共同的期待。
春天的“上外”時光太短暫。冬夏之間過渡得太緊密,把萬物生輝的春天硬生生地隔離在了我的記憶之外。笨重的冬裝還未卸下幾天,清涼的夏裝就已經(jīng)“準備在案”。
我的大學時代,天氣就是我們的最佳“教練”,把我們“鍛煉”得意志堅硬,身強體健。
“上外”女生多豪杰,男生多是文藝青年
只要你一踏進“上外”校門,就能感受到一陣清新美好的女生的氣息。盡管她們氣質(zhì)性格各不相同,但身上都有著“上外”女生共同的特點——藏龍臥虎,她們大多都是多才多藝的女中豪杰。喜歡泡圖書館的女學霸還是一位吉他彈唱高手,喜歡小清新的文藝女青年跳起街舞來也可以光彩奪目,霸氣御姐演起話劇依然收放自如,可愛蘿莉竟然是長跑健將,時尚女神也會擼起袖子參加各類接地氣的社團活動。每一個“上外”女生背后,都有一個精彩萬分的故事。
再說說“上外”的男生。這里的男生大多文質(zhì)彬彬,高大陽光,細心溫柔,他們喜歡文學,鐘情民謠,同時也擅長辯論,愛好各種球類。在“上外”的熏陶下,他們亦動亦靜,他們強大的表達能力和靈活的思維令理工科的男生也難以望其項背。
學術(shù)的散養(yǎng)地,假期的養(yǎng)老院
“上外”一直強調(diào)“格高志遠,學貫中外”,高效的學習方法和靈活的教學模式才是“上外”一直倡導的學術(shù)路徑。此外,“上外”擁有海量的藏書以及豐富的線上學術(shù)資源,還會定期舉辦各個領(lǐng)域的講座或者沙龍來開闊學生的眼界。這些講座或者沙龍不僅僅局限于學術(shù)方面,比如像一些文壇巨匠、商業(yè)領(lǐng)袖、TED名家也會被邀請到學校與學生們進行交流互動。
另外,“上外”的語言優(yōu)勢絕對是令人非常羨慕的金字招牌。除了英法日德西這些語種之外,你還可以隨處聽到學習阿俄意荷韓這些小眾語言同學的讀書聲。即使你入校時英語不算好或者只會一門語言,相信在這4年的耳濡目染之下,你會在掌握第二門語言的同時,英語也出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同時,“Work Hard, Play Hard(努力工作,放肆玩樂)”也是學校一直倡導的理念。學校鼓勵大家充分利用放假時間進行身心調(diào)整,去努力發(fā)現(xiàn)自我。因此,很多“上外”學生會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偏遠地區(qū)支教、海外義工、游學活動、公司實習、假期“充電”或者長途旅行。無論哪種,我們的身或心都在各自成長的“朝圣”道路上。
尾聲
回首“上外”的4年,時光為馬,匆匆而過,但卻在我的生命里烙刻下了最斑斕的印記。
離開的那天,像當年初見時一般,我細細打量著這座陪我走過4年時光的校園。思緒帶著我的不舍重新游遍了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那里充斥著我的美好青春,那里洋溢著我的回憶和不舍。離開,不意味著告別,而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相見。
謝謝你,出現(xiàn)在我的青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