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仰霞,張曉慶,蘇任騰
(普寧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揭陽 5153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綜合征,有大量研究結果顯示此病癥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患者病癥發(fā)作頻率存在反復發(fā)作性、慢性、病程長的特點,臨床上多以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后飽脹和早飽感為主要癥狀,可同時存在上腹脹、噯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部分患者還有日常失眠、頭痛以及焦慮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嚴重者還出現(xiàn)合并胸骨后疼痛,進食后還有臨床癥狀加劇現(xiàn)象,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安全[1]?,F(xiàn)今臨床還未明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但有研究結果顯示其癥狀發(fā)作可能是受其內臟感覺過敏、胃腸動力障礙以及精神壓力大等多種因素影響[2]。近年來,臨床上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均主張選擇口服藥物來進行治療,以促進患者胃腸動力速率為其藥物選擇治療依據(jù),但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大力發(fā)展,臨床上用于治療此類病癥患者所需的胃腸動力藥物種類繁多,且療效不一,故臨床上對于藥物選擇并不存在統(tǒng)一性[3]?,F(xiàn)將本院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莫沙必利與多潘立酮(嗎丁啉)作為本次研究藥物,并將患者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分別選擇藥物進行治療,后對其藥物療效及安全性行臨床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抽出12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以每組64例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39例,女25例;年齡21~67歲,平均(46.02±5.03)歲;病程7個月~17年,平均(4.02±1.03)年。觀察組男35例,女29例;年齡20~68歲,平均(45.63±6.12)歲;病程9個月~18年,平均(4.62±1.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本次研究患者均經(jīng)胃鏡和影像學檢查后,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病程超過半年,近3個月來癥狀持續(xù),以餐后飽脹感、早飽、惡心、噯氣等為主要癥狀,均排除患有腫瘤、潰瘍、糜爛等胃部器質性病變,肝臟,腎臟,心臟等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有腹部手術史,精神障礙,惡性腫瘤,內分泌系統(tǒng)障礙,食管炎及機體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等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保有知情權情況下簽署治療同意書[4]。
1.3方法: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給予病理檢查及日常飲食指導等。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選擇多潘立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為患者治療藥物,3次/d,每次餐前取10 mg多潘立酮片給予患者以溫開水送服。觀察組患者選擇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10)為治療藥物,3次/d,每次餐前取5 mg莫沙必利給予患者以溫開水送服。兩組患者均持續(xù)給藥治療1個月,后觀察其臨床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及胃排空情況并進行比較。
1.4觀察指標:觀察統(tǒng)計患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腹瀉、過敏、頭痛及頭暈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颊咧委熐昂蟮奈概趴涨闆r均給予標準試餐法和鋇條試驗標準依據(jù)進行測點:給予患者標準餐,食用后取膠囊成分含25根鋇條的藥物,于4~5 h后對其上腹部實施X射線檢查。根據(jù)患者胃部鋇條消耗程度來進行其胃排空率計算,胃排空率指標正常標準>50%,同時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近端胃容積選擇LoGIQ-GE-200型診斷儀來進行測量并加以記錄[5]。
1.5療效評定標準:根據(jù)患者用藥后的臨床癥狀改善程度為依據(jù)進行療效評定。顯效:患者治療后,其早飽、餐后飽脹感、惡心、噯氣等癥狀均完全消失或有顯著性改善;有效:患者上述臨床癥狀有部分緩解;無效:上述情況均未出現(xiàn),患者臨床癥狀未出現(xiàn)顯著性改善,且還出現(xiàn)病癥加劇現(xiàn)象[6]??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對應值(95.31% vs 81.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1,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組別例數(shù)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觀察組6435(54.69)26(40.62)3(4.69)61(95.31)對照組6429(45.31)23(35.94)12(18.75)52(81.25)χ2值6.11P值<0.05
2.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照組對應值(10.94% vs 28.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2,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排空及近端胃容積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胃排空及近端胃容積情況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兩組對比,觀察組胃排空及近端胃容積情況較對照組改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組合腹瀉過敏頭痛頭暈總不良反應觀察組2(3.13)4(6.25)0(0.00)1(1.56)7(10.94)對照組5(7.81)8(12.50)3(4.69)2(3.13)18(28.13)χ2值6.01P值<0.05
組別例數(shù)胃排空情況(%) 治療前 治療后 近端胃容積情況(cm3)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6419.63±10.5558.78±10.38①②186.14±16.72136.02±19.01①②對照組6421.01±8.4878.69±11.36①187.59±17.81119.41±16.21①t值0.147.230.226.92P值>0.05<0.05>0.05<0.05
注:與治療前相比,①P<0.05;與治療后相比,②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臨床癥狀具有可變性和發(fā)展性,其病癥具有起病慢、病程長且久治不愈的特點,患者病發(fā)時其臨床病癥通常是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的餐后飽脹感、早飽、惡心、噯氣等多種臨床癥狀,但是現(xiàn)今臨床上仍未有研究結果明確指出其病癥主要發(fā)病機制,只能根據(jù)患者病理檢測結果判斷其癥狀是受患者機體內內臟感知過度、胃腸動力障礙、胃腸激素分泌異?;蚓裥睦碚系K等多種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加上現(xiàn)今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而促使人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壓力增加,導致此類病癥患者發(fā)病率近年來一直呈現(xiàn)居高不下的水平,若不及時給予其科學有效的治療來緩解患者臨床病癥,不利于其生活質量的有效提高[6]。近年來,臨床上針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除去日常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調節(jié)以外,加以相應的藥物治療來改善其胃腸動力功能,是加快患者健康恢復進度的關鍵所在。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功能性胃腸病標準為依據(jù),此病癥應當歸屬消化道癥狀范疇,需明確區(qū)分開其與器質性病變或生化異常引發(f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有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胃排空癥狀嚴重時,其中樞神經(jīng)、腹腔神經(jīng)以及迷走神經(jīng)傳導及內分泌系統(tǒng)等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障礙問題,因此臨床推斷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癥是因其胃內容物過度滯留而引發(fā),故選擇合理的促胃腸動力藥物來加快患者胃部運動速率及腸道動力,是改善其臨床癥狀的有效措施[7]。嗎丁琳與莫沙必利均屬促胃腸動力藥物中的一種,兩者均具有一定的確切療效。其中,嗎丁琳主要通過抑制多巴胺D2受體產(chǎn)生,促進胃腸蠕動,對加快患者胃排空速率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但有部分患者有不良反應發(fā)生,不利于其藥物治療效率及安全性的提高。莫沙必利為選擇性5-羥色胺4型(5-HT4)受體激動劑,能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刺激胃腸道而發(fā)揮促動力作用,從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腸道癥狀,且本藥與大腦神經(jīng)細胞突觸膜上的多巴胺D2受體、腎上腺素α1受體、5-HT1及5-HT2受體無親和力,故不會引起錐體外系綜合征及Q-T間期延長的心血管不良反應。能夠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胃腸功能和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胃排空及近端胃容積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對應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采用莫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治療效率、不良反應及胃部排空情況均較多潘立酮藥物療效更為顯著,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