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2型糖尿病是一種非胰島素依賴的慢性全身代謝性疾病,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生活模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目前我國患糖尿病人口達4000萬以上,其中約90%患者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已成為威脅我國民眾生理及心理健康的主要社會問題之一[1]。糖尿病主要致病機制是引起全身性代謝紊亂,代謝紊亂不僅影響心腦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還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2]。臨床發(fā)現,口腔科就診患者中糖尿病人數在不斷上升,因牙周炎、牙列缺損、牙周膿腫入院的患者中同時伴發(fā)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增長[3]。本研究對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牙周檢查,分析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狀況的危險因素,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10月-2017月10月在許昌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166例,其中男95例,女71例;年齡42~78歲,平均(59.34±9.05)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6.73±2.67)年。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年齡≥40歲,病程超過1年;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長期進行抗生素治療史者;3個月內進行過牙周治療者;不能配合牙周檢查者[4]。
所有檢查均由一位專業(yè)口腔醫(yī)師完成,采用牙周探針探查患者六個區(qū)段(17~14、13~23、24~27、47~44、43~33、34~37)牙位頰側與腭側近中、中央、遠中六個位點的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探診深度、臨床附著喪失,每個區(qū)段需有兩顆及以上功能牙,記錄牙列缺損情況及牙總數。
采用統一調查問卷形式統計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吸煙習慣、血糖控制情況、居住地及刷牙習慣等,同時對患者進行基本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BMI),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檢查患者血糖、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
根據牙周檢查結果得出牙周指數(CPI),牙齦健康=0;探針后出血、齦炎=1;有牙石存在=2;齦帶深度在4~5 mm之間=3;牙周袋深度≥6 mm=4;無法進行探查=9(剔除)。牙齦炎診斷標準為CPI為1或2,且臨床附著喪失為0;牙周炎診斷指標為CPI為3或4,且臨床附著喪失>0[5]。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危險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比較差異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對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牙周檢查顯示,牙周健康患者10例,占總例數的6.02%,有15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牙周炎,占91.57%,4例患者患有牙齦炎,占總例數的2.41%。
將患有牙周炎的患者152例設為牙周炎組,牙周健康或僅患牙齦炎患者14例設為健康或僅牙齦炎組,將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吸煙情況、血糖控制情況、居住地、BMI、TC、TG及刷牙情況進行組間比較,結果顯示,牙周炎組中男性、年齡≥60歲、病程≥5年、有吸煙史、血糖>6.1 mmol/L、BMI≥24 kg/m2、TC≥5.7 mmol/L、TG≥1.7 mmol/L、刷牙次數<2次等例數與健康或僅牙齦炎組患者例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居住地為城鎮(zhèn)或農村的例數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牙周炎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n)
以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發(fā)生牙周炎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變量作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自變量,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病程、吸煙史、血糖控制、BMI、TC、TGL、刷牙習慣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牙周炎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牙周炎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牙周疾病主要包括牙齦炎及牙周炎,通常是因牙齒支持組織上產生菌斑或牙石引起微生物增殖感染發(fā)生牙周炎癥,同時全身代謝紊亂也可影響牙周健康,誘發(fā)牙周疾病。糖尿病患者機體長期處于微炎癥狀態(tài),使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直接參與牙周炎癥反應,導致炎癥加重而不易控制,引起牙周膿腫,而炎癥細胞因子升高可進一步激活膠原酶與破骨細胞,破壞牙周組織及牙槽骨,引起牙齒松動脫落、牙列缺失等癥狀[6]。同時,牙周炎的發(fā)生可影響糖尿病的代謝控制,牙周長期慢性炎癥可導致糖化血紅紅蛋白含量升高,使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7]。Engebretson[8]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可增加附著喪失與骨吸收的發(fā)生風險,其牙周炎附著喪失的發(fā)生率是血糖正?;颊叩?.8倍,且隨著年齡增長,病程延長,牙周炎發(fā)生風險不斷升高。
牙齦炎通常發(fā)生在牙齦組織的淺表炎癥,由于不累及牙周深部組織,可通過加強口腔保健、予以對癥治療控制。牙周炎炎癥已蔓延至牙周深部組織,破壞了牙周支持組織,形成牙周袋,出現牙槽骨吸收,通過系統治療仍難以恢復牙周組織正常解剖形態(tài)與生理功能[9]。因此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牙周炎形成的危險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調查166例2型糖尿病的臨床資料與口腔健康,結果顯示并發(fā)牙周炎患者占91.57%(152例)。邱麟等[10]認為血糖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炎的高危因素,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可有效降低牙周炎的發(fā)生率,本研究同樣表明血糖控制差可增加牙周炎的患病率。同時,血糖并不是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牙周炎的唯一因素,性別、年齡、病程、吸煙等均與牙周炎的發(fā)生有直接關系。男性、年齡≥60歲、病程達5年及以上者、有吸煙史者更易罹患牙周炎,血脂超出正常范圍、肥胖患者也可增加牙周炎的發(fā)生風險。長期吸煙可造成口腔清潔能力下降,口腔黏膜及牙周附著物干燥,嚴重影響口腔衛(wèi)生條件,肥胖者脂肪細胞功能紊亂,可刺激炎癥因子的生成和釋放,對牙周炎的發(fā)展產生促進作用[11],因此及時戒煙、控制體重、降低血脂可有效降低牙周炎的發(fā)生率。本研究還發(fā)現刷牙次數低于2次也是影響牙周狀況的相關因素,部分患者未形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較弱,醫(yī)療機構應加大對口腔潔治的宣傳力度,做到有效預防、全民預防。
綜上所述,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狀況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年齡、病程、吸煙史、血糖控制、BMI、TC、TGL、刷牙習慣,患者應注意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時戒煙,養(yǎng)成良好刷牙習慣,以預防牙周炎的發(fā)生,同時相關部門做好宣傳工作以提高患者口腔衛(wèi)生保健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