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茂庭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指新生兒出生后出現的進行性呼吸困難癥狀,多在新生兒出生后4~12 h發(fā)生,患兒病情嚴重,治療不及時將導致呼吸衰竭、死亡,引起多種后遺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當前臨床多實施機械通氣治療該病,常用的機械通氣方式分為常頻震蕩通氣和高頻震蕩通氣。為明確不同機械通氣方式對患兒近遠期療效的影響,本科室對40例常頻震蕩通氣和40例高頻震蕩通氣患兒的療效實施了對比,現將療效進行總結。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頻組(n=40,常頻震蕩通氣)、高頻組(n=40,高頻震蕩通氣)。常頻組中,男23例,女17例;胎齡跨度29~34周,平均胎齡(31.9±1.3)周;高頻組中,男22例,女18例;胎齡跨度29~34周,平均胎齡(31.8±1.4)周。兩組患兒一般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通過臨床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重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符合機械通氣治療指征患兒[1-2];患兒家長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內容。排除標準:其他嚴重合并癥患兒;患兒家長不配合治療。
患兒均進行對癥治療。使用德國斯蒂芬Stephanie小兒呼吸機治療。常頻組行常頻震蕩通氣治療,相關參數設置為:呼氣末正壓5~6 cmH2O,吸氣峰壓15~30 cmH2O,氧流量6~8 L/min,吸氣氧濃度40%~60%,呼吸頻率35~45次/min,吸氣時間0.3~0.5 s。高頻組行高頻震蕩通氣治療,震蕩頻率為10~15 Hz,震蕩壓力25~30 cmH2O,氣道壓為10~15 cmH2O,氧濃度60%~100%,偏置氣流6~8 L/min。治療中使PaO2維持50~80 mmHg,PaCO2維持40~45 mmHg。
(1)對比不同方式下患兒氧合指數變化狀況及機械通氣時間狀況。
(2)隨訪18個月,對比不同方式下患兒近期及遠期預后狀況。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高頻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為(3.9±0.7)d,較常頻組(5.2±1.1)d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306,P=0.000)。
高頻組患兒治療12 h、24 h后氧合指數較常頻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機械通氣方式下患兒氧合指數分析(±s,n=40)
表1 不同機械通氣方式下患兒氧合指數分析(±s,n=40)
高頻組患兒住院期間肺漏氣、肺出血、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較常頻組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患兒顱內出血、呼吸衰竭、敗血癥、死亡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隨訪18個月,高頻組獲訪38例,常頻組獲訪36例。高頻組發(fā)生腦性癱瘓3例,常頻組4例。高頻組患兒腦性癱瘓發(fā)生率為7.9%,與常頻組的11.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23,P=0.637)。
無創(chuàng)通氣方式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的首選,但對于重癥、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失敗、無自主呼吸患兒仍需實施機械通氣治療。臨床報道顯示實施機械通氣治療可快速改善重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血氣指標,改善患兒遠近期預后[3-4]。但長期機械通氣治療會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張莉等[5]人的研究中提出機械通氣時間是晚期早產NRDS患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及早脫機在改善患兒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高頻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部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常頻組明顯降低,與龔兆榮等[3]人研究一致,說明高頻震蕩通氣方式可促進患兒及早脫機,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本研究中高頻組患兒治療后氧合指數下降更迅速,說明高頻通氣效果更優(yōu)。高頻通氣是在密閉系統(tǒng)中采取高于生理呼吸次數頻率,實施極低潮氣量進行通氣的方式[6-9]。高頻通氣采取生理通氣頻率,便于雙向壓力變化,便于實現有效氣體交換,減少呼吸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可快速改善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改善氧合指數,減輕炎性反應引起的組織損傷[10]。而常頻通氣時需高濃度氧及高氣道壓才能維持良好氧合,易加重肺泡、氣道損傷[11-12]。在遠期療效方面,高頻組腦性癱瘓發(fā)生率為7.9%,較常頻組11.1%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頻和常頻通氣治療該病遠期療效相當,均可促進患兒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重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實施高頻機械通氣治療近遠期療效顯著。
表2 不同機械通氣方式下患兒住院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狀況分析 [n(%),n=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