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榮
【摘 要】在新時代,每個律師都應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的工作,在釋法、用法上凡是違背誠實的事絕不能為,凡是合乎核心價值觀的事積極作為,從“誠”這個第一美德做起,全面推行核心價值觀入法,塑造律師有所不為、有所為的業(yè)務新氣象。
【關(guān)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工作;律師;自律
一、命題的意義
最近中共中央印發(f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shè)立法修法規(guī)劃》,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jié)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在學習過程中,我對“著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法規(guī)的立改廢釋全過程,使法律法規(guī)更好體現(xiàn)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公民的價值準則,樹立社會正氣,鞭撻丑惡行為,引導人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边@些關(guān)鍵詞句是深有體會,盡管立改廢是職能機關(guān)的事,但是釋法、用法就是司法和律師的事,如果這兩種力量還是沿著法歸法、德歸德的分殊理念運行,無邊的法力也打造不成社會的良善之治。我覺得英明總是見之于及時,領(lǐng)導就是要著力在必要之上方顯偉大,中央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的決策恰好把住了國運走向良治的命脈,乃中華復興之道理。
二、問題導向現(xiàn)實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股歪風日盛,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用“陰陽合同”來轉(zhuǎn)讓股權(quán)、轉(zhuǎn)讓房產(chǎn)、承攬工程不僅行得通,還可以繞開行政,借道司法,終能成全私利。只要判決結(jié)果對我好,手段弄虛作假又怎么了?大有一種對策戰(zhàn)勝政策的得意,這類不以為恥、不以為非、不以為惡、不以為壞的風氣,正在挑戰(zhàn)著司法的良知,面對損害誠信的把戲,司法應當有所作為,律師應當有所不為。
三、析案明理
最近遇到一個案子,原告王某與被告李某訂有一份股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約定將原告在某公司的股權(quán)轉(zhuǎn)給被告,價款290萬,被告先付30%價款,原告履行股權(quán)變更,完成股東變更登記后,被告應當付清70%余款,如期未付清,被告要支付68萬的違約金。在履行過程中,被告付了30%價款,輪到原告履行股權(quán)變更時,為了避稅,原告串通被告就同一股權(quán)轉(zhuǎn)讓再簽一份協(xié)議,價款變成9萬,據(jù)此辦理變更,提交登記過戶,瞞過稅管、商管,弄虛作假得逞。恰逢律師提醒,告知被告如此“陰陽合同”并用的履行方式違反法律、敗壞誠信、貽害自己,必須撤回假合同、提交真合同,更正履行方式,糾正非法行為,于是被告立即與原告商量,要求更正履行股權(quán)變更登記,原告不同意,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付清70%的價款并支付違約金。被告對應提出反訴,要求確認合同無效并處理無效后果。法院在查明上述事實后判定雙方屬于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合法權(quán)益,確認用于股權(quán)變更登記的假合同無效,真合同有效,認定被告中止付款的行為構(gòu)成違約,判決被告應當付清70%的價款,并支付違約金36萬。
下面展開本案的分析,從中可看出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有何等重要。從判決看,1、原告的價款請求是正當?shù)模玫搅酥С郑?、原告避稅的企圖是非法的,造假的履行行為是違法的惡行,沒有受到問責和過錯追究,被放過了,3、原告敗壞誠信、擾亂管理、損害國家利益的惡意行為被當作守約,獲得違約金獎勵,惡行得善報,4、被告提出撤回假合同、提交真合同的更正履行要求是出于股權(quán)安全、知錯能改、糾正違法、恢復誠實的善意,具有正當性,因為守法高于守約,光守約不守法不對,為守法而違約可取,如果原告執(zhí)意在不更正履行的前提下要求付款,那么被告拒絕付款的抗辯是成立的,耽誤付款的原因是原告不同意更正履行,不更正履行,違法狀態(tài)就不能消除,被告擔心的后遺癥就會存在,所以,判決被告承擔違約金確實不公平,雙方惡意串通惹下的過錯,單叫一方承受后果,里頭的是非善惡又不區(qū)分,僅僅輕描淡寫地確認假合同無效,反而抽掉了被告取得股權(quán)的依據(jù),爭議的要害問題不但沒有解決,而且留給被告一個大麻煩,即便付完款,麻煩依舊在。這樣的司法理念很難取得公信力。
可以看出法院的判案思路正是當下司法實踐中處理“陰陽合同”糾紛既有的套路,第一、這種套路的法理缺陷在于認識上只盯住陽合同的無效性,看不到當事人藏在陰合同文字背后的陰謀合意,合意的內(nèi)容就是用假文件轉(zhuǎn)移股權(quán),騙取登記,其實質(zhì)是在對股權(quán)轉(zhuǎn)讓的履行方式作出約定,假如雙方把這條約定寫成文字,那么條款的違法性和無效性自然一目了然,從法理上講,合同的內(nèi)容既表現(xiàn)在文字上也體現(xiàn)于當事人暗中達成的合意里,其實串通的惡意就在履行方式的合意里,這個合意本身就是陰合同內(nèi)容的組成部分,確認無效應從履行方式的約定無效開始,繼而確認轉(zhuǎn)移股權(quán)的行為無效,責令雙方重新更正,如實辦理股權(quán)變更,在轉(zhuǎn)讓方?jīng)]有更正履行之前,可以否決其付款請求權(quán),更莫說該不該給他違約金,只有這樣處理,才能把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在裁判中,通過司法活動釋放正能量,制裁民事違法行為,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別忘記這兩條也是民事訴訟法的任務。第二、這種套路的道德缺陷在于舍大義就小利,揚善不彰、止惡不力。處理上僅僅否定陽合同的效力、肯定陰合同的效力,根本不足以杜絕“陰陽合同”并用的亂象,說理上對履行問題只作結(jié)果判斷、不作是非判斷,給小人繞開監(jiān)管、借道司法、陰謀得逞開了方便之門,態(tài)度上采取惡意歸行政、權(quán)利歸司法,明知你瞞天,我依舊放你過海,客觀上放任和助長了這股歪風。第三、這種套路的效果缺陷在于司法作為最后的道德防線沒有起到懲惡揚善的作用,只要“陰陽合同”并用之風在司法口也行得通,那么亂象泛濫、危害擴大之勢必會日盛。
因此,面對這類案件的審判,必須拋棄老套路,創(chuàng)建新理念,把守法挺在守約的前面,把大義挺在小利的前面,把誠實挺在信用的前面,通過核心價值觀排序先后、權(quán)重權(quán)輕的理念指導司法,讓死條文活起來,生出正義感,用裁判昭示當事人和社會,司法能見惡必止,絕不放過,發(fā)現(xiàn)瞞天,不許過海,天不藏奸,法亦不容藏奸,取巧之徒,到此無門,扭轉(zhuǎn)歪風邪氣,司法不能缺位、義當有所作為。
四、律師的才智和良心
發(fā)明“陰陽合同”并用的始作俑者,多半是律師,仍在指導當事人傳用“陰陽合同”手法的也多半是律師,能格法善用是律師的強項,我稱之為才智。什么叫格法善用?古圣先賢告訴我們“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是知行合一之道。對律師而言,格物就是格法,致知就是致良知,律師格法不同于學者治學,律師是博覽群法,學者是博覽群書,律師多究法用、少究法理,分而能學,合而能用,日學日用,熟能生巧,由于律師能做到學法而時習之,所以就比其他法學者更能在事實和法律之間貫通起來,把事實和法律在點對點、線壓線、面罩面、體合體之四個維度上校準謀劃,找出說服力。這種把學問和能力化合成本事的才智就叫致良知,因此律師的才智可以概括為格法善用。不少律師往往以為法律服務只是律師以才智換取高收入,靠本事吃飯的行當,跟良心扯不上關(guān)系。其實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國家也好、社會也好、當事人也好,之所以信任律師的專業(yè)服務,完全是因為他們相信律師兼具才智和良心的雙重品格,假如有律師敢說我有天下第一的才智,唯獨沒有良心的話,那他必將一事無成,因為普天下沒有人會信任缺少良心的律師,也許有人會說在委托合同中從來沒有憑良心的條款,只有憑本事的條款,不錯,那是因為憑良心是天經(jīng)地義的法則,人所共知,無須明示,如果有人不愿對良心負責,就該事先聲明說:我有本事但無良心,托事與否隨你,誰敢說?契約之所以是精神,本身就包含有良心的存在,在托與受的關(guān)系中信任律師會憑良心辦事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拿掉良心,本事會變成耍法的鬼事,律師會走向脫道入魔的地獄,法力越高,魔害越大。所以先憑良心再憑本事,在業(yè)務上既投入良心又投入才智是律師事業(yè)的存亡之道。
或許有人要問:良心太虛啦,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憑之?我覺得律師的良心支點首先該放在誠實上,既不自欺也不欺人,絕不主謀弄虛作假,也不搞以智詐愚,始終突出一個誠字,通過忠于真實達成忠于事實,通過忠于事實達成忠于法律,通過忠于法律達成忠于良心,最后實現(xiàn)人格的忠誠。正心誠意是古今中外所有知識分子始終追求的美德,尤其是中華傳統(tǒng)最為在意的核心價值所在,所以我們中國人才會經(jīng)常說“心誠則靈,心中有數(shù)”。忠誠是一切信仰的元氣,更是所有信任關(guān)系的基石,古人言:欲正其心必先誠其意,意誠則心正。
因此,作為律師,發(fā)明“陰陽合同”并用就是缺德,傳用“陰陽合同”手法就是喪德,傷德之一毛勝過斷法之一趾,所以律師不可缺德。
在新時代,每個律師都應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的工作,在釋法、用法上凡是違背誠實的事絕不能為,凡是合乎核心價值觀的事積極作為,從“誠”這個第一美德做起,全面推行核心價值觀入法,塑造律師有所不為、有所為的業(yè)務新氣象。
【參考文獻】
[1]潘皓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shè)的重要意義[J].法制與社會,2018(07):9-10.
[2]莫紀宏.法安天下 德潤人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shè)[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05):12-20.
[3]周吉高,王凌俊.“陰陽合同”凸顯市場頑疾[J].施工企業(yè)管理,2011(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