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艷,李嵐蘭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內科,河南 洛陽 471000)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而傳統(tǒng)化療的缺陷也不斷顯現,如在治療過程中引發(fā)各種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出現痛苦,且降低患者的免疫力。統(tǒng)計結果表明,化療患者便秘的發(fā)生率為16%~43%,而有的患者還會表現出明顯的焦慮、腹痛等相關的癥狀,因而需要對化療技術進行進一步研究。通過對新入院患者進行調查,發(fā)現便秘發(fā)生率為26.38%。為了減輕患者痛苦,防止便秘的發(fā)生,我們應當采取措施,對便秘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多進食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或進行穴位按摩[1]。采取穴位貼敷方法,藥物為大黃和芒硝,貼在肚臍,可有效緩解患者便秘,減輕患者痛苦[2]。因此,本文收集我院腫瘤科住院的惡性腫瘤患者,分析穴位貼敷在預防化療期間惡性腫瘤患者便秘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7月我院腫瘤科住院的經病理證實的惡性腫瘤患者86例,均伴有便秘,其中男43例,女43例;年齡23~75(45.3±15.2)歲;胃癌31例,食管癌23例,非小細胞肺癌20例,乳腺癌12例。全部患者在化療時選擇了托烷司瓊等5-HT3受體拮抗劑。將全部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分期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便秘的診斷標準符合如下癥狀中的2個或以上:1)超過1/4的排便難度大;2)超過1/4的排便表現出明顯的塊狀特征;3)超過1/4出現排便不盡感;4)超過1/4出現排便過程中肛門直腸的堵塞感;5)超過1/4需求人工輔助排便;6)每周少于3次排便。
1.3納入標準年齡20~75歲;KPS評分>70分;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患者有很高的依從性;化療過程中給予托烷司瓊時,患者的耐受性滿足要求;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化療前已有便秘;或已診斷為腸梗阻或習慣性便秘;存在化療禁忌證。
1.5治療方法觀察組在便秘患者常規(guī)飲食指導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貼敷藥物組成:將生大黃粉100 g、芒硝100 g、枳實100 g、龍腦20 g、黃酒少量研粉并調成糊狀。選穴:神闕穴,若腹脹較重加氣海穴,若食欲不佳加胃俞,若患者氣血虧虛、面色無華加用脾俞。每天4~6 h,連敷7 d為1療程。對照組僅選用便秘患者常規(guī)飲食指導,必要時開塞露納肛或灌腸醫(yī)治。2組便秘患者常規(guī)飲食指導方法如下:1)起居輔導:告知患者進行規(guī)律性的排便,且一般情況下應該按時排便,而排便過程中應該確保心情舒暢,避免緊張壓力大而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了排便。同時應每天堅持訓練腹肌和提肛肌,且在體質量超標情況下適當減肥;改正影響排便的不良習慣,排便過程中不可以進行讀書看報;老年便秘患者應該根據情況適當多飲白開水,這類患者在一些情況下容易失水,而失水和便秘有著直接的關系;2)飲食輔導:這類患者應該在飲食中適當添加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常見的如菠菜、芹菜、絲瓜、藕等,這樣可以刺激腸道;與此同時還應該適當食用粗糧、雜豆類食物,盡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3)運動輔導:這類患者在飯后應該適當進行散步、慢跑相關的有氧運動,而在身體允許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活動量,為排便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促進作用;臥床患者要勤翻身;適當進行相應的腹部按摩,而在按摩過程中,一般從腹部順結腸走向順時針按摩,促進腸蠕動,長時間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
1.6療效評定標準參考文獻[3]評價療效。治愈:大便恢復正常,與便秘有關的自覺癥狀消失;顯效:便秘癥狀顯著得到緩解,主癥積分削減>70% ;有效:便秘癥狀得到緩解,主癥積分削減>30%~70%;無效:便秘癥狀無緩解或加劇,主癥積分削減≤30%。以治愈+顯效計算總有效率。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為69.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療效比較
便秘指在直腸和結腸無明顯器官損害的情況下,排便減少,排便困難,大便干結。便秘是惡性腫瘤患者的常見癥狀,尤其是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和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惡性腫瘤患者便秘的發(fā)生率約為15%。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便秘的發(fā)生率為50%~70%,住院患者較高。便秘可降低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誘發(fā)心臟、腦、肺、腎等疾病[4]。而且有效緩解惡性腫瘤患者便秘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有利于原發(fā)病的康復。中醫(yī)認為便秘屬于“排便苦難”、“脾約”范疇,由內熱內邪、津液不足、氣滯、寒邪凝滯、體質虛弱、氣虛所致。臍是先天之結締,后天之氣合[5]。臍部穴位治療可以調節(jié)臟腑,扶正祛邪[6]。臍是胚胎腹壁最后閉合之處,角質層很薄,沒有肌肉、皮下脂肪,皮膚敏感,血液循環(huán)豐富,藥物滲透性強,藥物易經臍直接吸收到體內。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y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調成糊狀,再直接貼敷穴位,是一種無創(chuàng)療法。本組穴位貼敷所用藥物主要包括大黃、芒硝、枳實、龍腦、黃酒等,這些藥物的綜合運用,共同發(fā)揮補氣、健脾、理氣、清腸作用[7]。而且中藥經臍部吸收不受胃酶的干擾,不經肝臟代謝[8]。因此,穴位貼敷療法可減少藥物劑量,減少不良反應,且見效快。本文結果也顯示,觀察組便秘治療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為69.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傊?,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化療期間惡性腫瘤患者便秘效果較好,且操作方便、安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