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文偉,曾祥財,裴華平,龔良國,魯勝,鐘小宏
(航空工業(yè)洪都,江西南昌,330024)
護板收放作動筒通過液壓系統(tǒng)提供動力,實現(xiàn)飛機護板的收上和放下,從而為飛機起落架的收放提供通路。由于護板收放作動筒不承受地面載荷,只承受護板收放載荷,所以往往要求按與飛機同壽命(允許更換密封件)來設計。按照《飛機I、II型液壓系統(tǒng)直線式作動筒通用技術條件》(HB6090-1986)的要求,護板收放作動筒在設計鑒定時需要完成工作循環(huán)及壓力脈沖循環(huán)兩部分的壽命試驗考核。
某型飛機的護板收放作動筒在進行壽命試驗中的壓力脈沖循環(huán)試驗時,上端蓋出現(xiàn)了裂紋,未能通過壽命試驗考核。通過有限元分析及故障件理化分析,定位了故障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對故障處進行了結構上的優(yōu)化改進和增加了工藝上的加工要求,通過理論計算和試驗驗證,改進后的作動筒滿足壽命指標要求。
某型飛機的護板收放作動筒為往復直線式液壓作動筒,用于實現(xiàn)飛機護板的收放。其結構主要由外筒、活塞桿(活塞與活塞桿為一體)、上端蓋、下端蓋、調節(jié)接頭、管接頭、軸承、密封件等組成,如圖1所示?;钊麠U上的活塞將作動筒內腔隔成兩腔,圖示左腔為伸出腔,右腔為縮進腔,兩管接頭實現(xiàn)作動筒與液壓系統(tǒng)的連通。
1)試驗要求
圖1 護板收放作動筒結構圖
按產(chǎn)品試驗大綱要求,護板收放作動筒需完成200000次(活塞桿全縮進和活塞桿全伸出各100000次)壓力峰值為31MPa(1.5倍的系統(tǒng)額定壓力值)的壓力脈沖試驗。脈沖波形要求見HB6090-1986中的3.6.7.2條及該條下的圖1。試驗時,先將活塞桿處于全縮進位置,將縮進腔管接頭與脈沖試驗臺連接,伸出腔管接頭通大氣,進行試驗;再將活塞桿處于全伸展位置,將伸出腔管接頭與脈沖試驗臺連接,縮進腔管接頭通大氣,進行試驗。
在整個壓力脈沖循環(huán)試驗中,作動筒不應出現(xiàn)外部和內部泄漏,不允許出現(xiàn)零件松動、永久變形或破壞現(xiàn)象。
2)試驗故障
護板收放作動筒在經(jīng)歷175000次(活塞桿全縮進100000次,活塞桿全伸出75000次)脈沖后出現(xiàn)了裂紋,裂紋部位位于上端蓋端面與筒壁過渡R區(qū)域,沿上端蓋圓筒周向擴展,長約7mm,見圖2。
圖2 故障位置
上端蓋材料為30CrMnSiA,熱處理要求為:σb=1175±100MPa,故障件硬度檢測結果為:σb=1234 MPa;滿足要求。為定位裂紋原因,對故障件進行了宏觀,微觀觀察,金相組織分析,化學成分和硬度檢測。
2.1.1 宏觀觀察
故障件裂紋處斷口宏觀形貌如圖3所示,上端蓋筒壁外側裂紋長度約7mm,筒壁內側裂紋長度約15mm,斷口較平坦,呈弧形,有明顯的裂紋擴展線痕跡。同時,斷口起始位置有明顯的加工痕跡,且越靠近內壁根部R處,加工刀痕越明顯。
圖3 故障處宏觀形貌
2.1.2 微觀觀察
在掃描鏡下觀察斷口,裂紋起始位置疲勞條帶形貌不明顯,擴展區(qū)、疲勞區(qū)可見疲勞條帶形貌,剪切唇區(qū)可見韌窩形貌,見圖4。
2.1.3 金相組織
裂紋附近未腐蝕狀態(tài)下的金相組織,未見夾雜。金相組織,心部組織均為回火索氏體,見圖5。
圖4 微觀形貌
圖5 微觀形貌
2.1.4 成分及硬度檢測
在零件上取光譜試樣進行化學成分檢測,檢測結果與要求對照見表1。
表1 化學成分對照
在零件上去布氏硬度試樣進行硬度檢測,檢測結果為1234MPa,滿足1175±100 MPa的要求。
通過檢測分析,該故障零件的化學成分、硬度值符合要求,金相組織正常,裂紋起始于上端蓋端部與筒內壁交界R處的加工刀痕,由于該處為應力集中處,當受到交變載荷時,易在此部位形成疲勞源。該零件的裂紋為疲勞裂紋。
通過建立上端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施加試驗工況載荷,得到上端蓋疲勞危險部位的最大主應力云圖,見圖6。最大主應力為930MPa,位于上端蓋耳片與筒體相貫的內腔R1倒角處,為疲勞危險部位,
與試驗現(xiàn)象吻合性較好。
圖6 上端蓋應力云圖
理化分析和理論計算表明,造成護板收放作動筒上端蓋裂紋的主要原因為:上端蓋端部與筒體內壁相貫R處較大的應力集中與該處存在的加工刀痕相互疊加,加劇了應力集中的程度,導致了試驗件在進行壽命試驗時破壞。
為改善護板作動筒疲勞性能,使其達到與機體同壽的設計要求,對上端蓋主要做如下改進:
1)內孔根部由R1改為R2,外端面倒圓由R5改為R2;
2)提高內腔根部R2處的粗糙度要求,由6.3優(yōu)化到3.2;
3)加寬耳片寬度,與端面寬度平齊。
圖7 上端蓋改進方案
根據(jù)改進后上端蓋結構,通過之前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施加試驗工況載荷,得到最大主應力云圖,見圖8,最大主應力為632MPa,位于上端蓋端部與筒體內壁相貫的R2處,較改進前的930 MPa降低了近300MPa,能有效提高疲勞壽命。
圖8 改進后的上端蓋應力云圖
改進后的護板作動筒按壽命試驗要求,重新開展試驗并進行試驗考核,未出現(xiàn)結構破壞、密封泄漏等故障,改進效果良好,通過試驗考核。
護板收放作動筒壽命試驗出現(xiàn)裂紋是由于局部應力集中,是疲勞的危險部位,在多次壓力脈沖的作用下導致裂紋出現(xiàn)。在研究護板收放作動筒結構組成、試驗要求的基礎上,通過故障件理化和理論分析后,在作動筒零件改變最小的前提下,改進了上端蓋的結構形式,降低了上端蓋的最大應力,提高了產(chǎn)品的壽命,改進方案通過試驗驗證,使得故障沒有再現(xiàn),通過壽命考核,改進方案能有效提高產(chǎn)品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