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芬
【摘要】目的:探究用力肺活量測試在高齡患者中的質量控制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用力肺活量測試的300例高齡患者的臨床肺功能檢測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將300例高齡患者分為3組,正常組、限制組以及阻塞組。對300例患者的肺功能檢測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及分組。結果:最終確定正常組患者126例,占比為42.0%;限制組患者55例,占比為18.3%;阻塞組患者119例,占比為39.7%。正常組高齡患者占比最高,其次為阻塞組,限制組患者占比最低。比較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結論:高患者雖然可以部分完成用力肺活量測試,但是其可以達到質量控制標準的占比較低。
【關鍵詞】高齡患者;用力肺活量測試;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75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 (2018)06-229-02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是指盡力最大吸氣后,盡力盡快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量。略小于沒有時間限制條件下測得的肺活量。該指標是指將測定肺活量的氣體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其中,開始呼氣第一秒內的呼出氣量為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0),其臨床應用較廣,常以FEV1.0/FVC%表示。正常人3秒內可將肺活量全部呼出,第1、2、3秒所呼出氣量各占FVC的百分率正常分別為83%、96%、99%。FEV1.0正常值:男性約3179±117ml、女性約2314土48ml,F(xiàn)EV1.0/FVC%正常為>80%[1]。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用力肺活量測試的300例高齡患者的臨床肺功能檢測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將300例高齡患者分為3組,正常組、限制組以及阻塞組。300例患者中男性177例,女性123例,年齡為85~98歲,平均年齡為(92.7±2.6)歲,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儀器
使用德國耶格公司的MasterScreen PFT 肺功能儀。測試用力依賴性肺活量指標,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等。每Et檢測前用3L定標筒定標,室溫、室壓及濕度作相應的校正[2]。1.2.2測定操作
使受檢者保持坐位,與肺量計連接后作最大吸氣至肺總量位,屏氣1秒鐘后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氣至殘氣量位,持續(xù)、均勻、快速呼盡,重復2次。然后選擇最佳曲線進行計算。臨床常用FEV1及FEV1/FVC%作為判定指標。
1.2.3用力肺活量測試質量控制標準
①外推容積<5%FVC或<150ml,取最大值;②呼氣時間≥6s;③呼氣相V-T曲線顯示呼氣容積曲線出現(xiàn)平臺(容積變化≤30ml),持續(xù)時間≥1s;④檢測次數(shù)3~8次;⑤重復性為最佳2次FVC及FEV1的變異<5%或<200ml[3]。
1.2.4分組
根據(jù)最終測定結果將300例患者分為3組,正常組、限制組以及阻塞組。正常為FEV1.0/FVC%>80%。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肺活量減低,F(xiàn)EV1/FVC正?;蛟龈?。殘氣量減低,肺總量減低,殘總比正常或輕度增高。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肺活量正?;驕p低,F(xiàn)EV1/FVC減低,殘氣量增高,肺總量正?;蛟龈?,殘總比明顯增高。
2數(shù)據(jù)分析
本研究采用PEMS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統(tǒng)計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3結果
最終確定正常組患者126例,占比為42.0%;限制組患者55例,占比為18.3%;阻塞組患者119例,占比為39.7%。正常組高齡患者占比最高,其次為阻塞組,限制組患者占比最低。正常組中99例患者未發(fā)生嚴重的肺部病變,18例患者為肺部腫瘤,9例為肋骨骨折。限制組中36例為慢性阻塞性支氣管炎,12例為肺氣腫,7例為氣管腫瘤。阻塞組中82例為支氣管哮喘,37例為肺炎。
4討論
FVC是測定呼吸道有無阻力的重要指標。阻塞性通氣障礙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病人,由于氣道阻塞、呼氣延長,其FEV1.0和FEV1.0/FVC%均降低。限制性通氣障礙時,如彌漫性肺間質疾病、胸廓畸形等病人可正常,甚至可達100%。
用力肺活量測試對患者的肺功能的評估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老年人做肺功能檢查時,更應做各項檢查前準備工作,如戴上義齒、戴上助聽器;合理安排檢查項目及次序;耐心詳細講解示范,并講述可能出現(xiàn)的感覺,以解除受試者緊張狀態(tài)[4]。
參考文獻
[1]歐陽欽.臨床診斷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326
[2]張二明,孫佳,王艷, 等.高齡患者用力肺活量測試的質量控制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3,(4):394-397. DOI:10.7507/1671-6205.20130094.
[3]鄭勁平.用力肺活量檢測的質量控制及注意事項[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77-78. DOI:10.3760/j:issn:1001-0939.2005.02.003.
[4]朱硯萍,朱惠莉,蔡映云.220例用力肺活量測定的質量評估和分析[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7):497-498. DOI:10.3760/j:issn:1001-0939.2004.0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