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
理論性太強的思想品德課堂在很多人的眼里幾乎等同于枯燥無味的代名詞。的確,如果沒有新課程的支撐,新理念的指引,思品課堂就是一潭無波的死水。唯有注入活力,方能洶涌澎湃,方能彰顯出思想品德學科“立德樹人”的本色。
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思維活躍,他們需要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讓自己的視野開闊,思維打開,得到全面發(fā)展,而不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學會知識,還要有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思維的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從而為自己的終身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建設中,我們要以和諧、有序、高效為原則,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情境創(chuàng)設為載體,以問題設計為切入點,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互動的積極性,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思想品德課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課堂活力源于生活,生活是課堂活力激發(fā)的源泉
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是開發(fā)教學資源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學生日益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與他們一起體會成長的美好、面對成長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成長中的自己,處理好與他人、集體、社會和國家的關系。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重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與時俱進地調整和充實教學內容,開發(fā)生活中的教學資源,使教學的具體內容與學生豐富的生活,與我國的社會進步、經(jīng)濟科技文化發(fā)展結合起來,與當今世界政治、經(jīng)濟形勢結合起來。這樣的課堂總會有亮點,可以吸引學生。
比如:在上《學會與父母溝通》這節(jié)課時,我提前設計了調查問卷,了解了學生與父母的日常溝通模式,并請學生描寫一段生活小劇場,再現(xiàn)與父母相處的場景,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在課堂上以動畫配音的形式呈現(xiàn),請學生現(xiàn)場點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幫學生搭建起了與父母心靈溝通的橋梁。在復習初四第一單元《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時,我選擇了十九大、《輝煌中國》紀錄片等相關時政內容導入,很多場景讓學生振奮,愛國之情油然
而生。
在講授初三上冊第三課《財產(chǎn)屬于誰、留給誰》時,我選用了《庭審現(xiàn)場》中的遺產(chǎn)爭奪案,以案例貫穿始終,解決了私有財產(chǎn)權和遺產(chǎn)繼承權兩個問題。貼近生活的案例,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辨,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增強了道德法律意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彼枷肫返陆虒W的“源頭”“活水”就是實實在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它為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貧w生活是德育的基本原則,我們要構建和打造“立德樹人”的活力思品課堂,就要做到用生活來教育。
二、課堂活力源于合作,合作是課堂活力迸發(fā)的支點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情境創(chuàng)設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
發(fā),問題設計要科學,有梯度,注意循序漸進,能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層層深入。問題是課本內容的細化,也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教師將知識點轉化為探索性問題,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中上等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沒有十足的把握;而中下等的學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無從下手。這時,如果采用討論的形式,開展探究式學習,學生就會你一言我一語,茅塞頓開,解題的思路也就會漸漸明朗,有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比如:在講解《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交流自家收入的主要來源,分析自家收入是通過哪種方式獲得的,并引導學生分析自家收入中生產(chǎn)要素分配的內涵,談談我國現(xiàn)行的分配制度的意義。這樣的問題有梯度,層層深入,有助于學生逐步理解多種分配方式的相關內容。
學生由于思考問題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廣度有差異,意見往往不統(tǒng)一,這正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好時機。這時,讓學生互相說說理由,不僅真理會越辯越明,而且學生的包容意識也會得到及時的培養(yǎng),學生間的對話精神也會得到積極的發(fā)揚。意見由不統(tǒng)一走向統(tǒng)一,或者走向多元并存,這不僅是一個長知識、增能力的過程,更是一個小組合作、多方對話的過程,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無疑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比如:在講七年級上冊《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這一課時,針對社會熱點“讓座”問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一湖北女子為孕婦讓座后沒有得到對方感謝,便又將座位“搶”了回來。引導學生就“如果對方不道謝”,到底該不該讓座的道德問題發(fā)表看法。學生有“不道謝就不讓座”和“道不道謝都讓座”兩種不同意見,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也就是討論和辯論。然后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多樣的價值觀,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標準,明辨是非善惡,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作為教師,自身成長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實踐、反思、再實踐,在課堂上敢于創(chuàng)新,擺脫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束縛,然后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足和缺點,通過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直到最后正確為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及支撐課堂教學的信息技術及其他相關知識就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最大的科研命題。
路在前方,信念在左,勤奮在右。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打造出充滿活力的課堂,為學生的發(fā)展搭建良好的平臺。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探究成為一種樂趣,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理念,責任成為一種共識。
?誗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