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燕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學?!?15512)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該階段的化學學習往往需要借助大量的化學實驗,與此同時更離不開化學用語的學習與應用.
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是高度濃縮的化學語言,可準確、簡潔地記錄、表達、交流化學信息,它是化學思維的最佳工具,能夠讓人們得以擺脫大量的記憶和模糊不清的語言糾纏.由于九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化學用語這門化學語言,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常常導致部分學生漸漸失去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因此化學用語這種技能的掌握形成了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遇到的難點和分化點.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學好化學用語,逐步習慣運用化學用語,夯實學習化學的基礎(chǔ),促進學生化學知識水平的的持續(xù)發(fā)展,筆者結(jié)合在化學用語教學中的實踐,淺談自己的幾點做法,期盼初中生邁好化學用語學習的第一步.
著名化學教育家劉知新教授曾精辟地概括了化學用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名實結(jié)合”“ 名實互現(xiàn)” “名實發(fā)展”.他指出,要讓學生“把化學用語事實或化學概念結(jié)合起來,形成正確的聯(lián)想”“要盡量使具體物質(zhì)、具體反應、化學概念和原理借助于化學用語來抽象概括,減少不必要的假借”“要突出化學用語的意義,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化學用語之后又進而結(jié)合物質(zhì)及其變化使之具體化、深刻化,達到運用于發(fā)展的目的”.基于劉知新教授的建議,筆者在指導學生書寫常見的化學方程式教學中的做法介紹如下:
如探究碳酸氫銨、堿式碳酸銅化學性質(zhì)時,筆者按著圖1所示學生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快速地書寫圖1所示的化學方程式,并且沒有遺漏掉任何一種生成物.即加熱碳酸氫銨現(xiàn)象:白色固體逐漸消失,產(chǎn)生刺激性氨臭氣味的氣體,試管內(nèi)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加熱堿式碳酸銅現(xiàn)象: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內(nèi)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圖2中鐵表面有紅色物質(zhì)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
這樣既避免了枯燥的規(guī)則記憶和機械訓練,又引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了知識產(chǎn)生、發(fā)展、提煉、應用的過程.
如在學習“常見的酸和堿”的內(nèi)容時,筆者常常借助課上5min聽寫化學方程式,在聽寫過程中,篩選出存在典型問題的學生,聽寫完后,同桌互換聽寫條,筆者將篩選出的學生答案在投影儀下展示,與此同時邊批改邊講評,其他學生互判,結(jié)束后,同桌再次互換聽寫條,書寫錯的化學方程式在課間再正確書寫一遍.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在投影儀下批改和展示的是學生的答案,學生出于好奇,會更加關(guān)注,對錯誤的認識也會更加到位,興趣和參與的熱情自然高漲,聽寫不再成為學生的頭痛病和累贅.
元素符號是最簡單的化學用語,但對于初學化學的九年級學生來說記住常見的元素符號并非容易.筆者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了游戲情境:重點的元素符號制成卡片,正面是名稱,反面是符號,進行接龍游戲,接龍中卡殼的學生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除此之外,筆者還運用了猜謎情境、現(xiàn)實生活情境于化學用語的教學中,以便在情境化的脈搏中喚醒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期望學生翱翔于化學天際.
化學用語是國際統(tǒng)一規(guī)定用來表示物質(zhì)組成、結(jié)構(gòu)和變化規(guī)律的專用符號,它貫穿于整個化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但主要集中于九年級上冊化學的第三、第四章.為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化學用語逐步分散在各個章節(jié).如在開學伊始的第一節(jié)化學課,就已經(jīng)滲透著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的運用,筆者先以諧音方式將1~20種元素名稱及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嫁給那美女,身體細纖輕,統(tǒng)共一百斤)】介紹給學生,元素名稱朗朗上口,激起學生心中陣陣漣漪,筆者適時引導學生了解了這些元素符號的書寫;而在講解三大環(huán)境問題中的“溫室效應”時涉及到了物質(zhì)二氧化碳(CO2)、酸雨問題中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硫(SO2)、臭氧(O3)層空洞時,筆者將這幾種物質(zhì)均以化學式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對化學用語有個認知.在教學中由于筆者帶有目的性地反復朗讀、書寫常見的元素符號和常見物質(zhì)的化學式以及幾個常見化學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如鎂、紅磷、鐵絲燃燒的化學反應,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反應,水的分解反應)—當然是見縫插針—學生自然而然形成了永久的記憶,待第三章具體講解這些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并揭示其所表示的含義時,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并掌握.
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在化學反應中當學生能夠熟練書寫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時,那么書寫化學方程式自然會水到渠成,如書寫紅磷、鎂、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時,磷、鎂、鐵、氧氣、四氧化三鐵、五氧化二磷等物質(zhì)的化學式已在學生頭腦中根深蒂固,所以學生瞬間完美地寫出:
化學用語(初中化學教育的啟蒙語言)的掌握與運用是一種智力技能的表現(xiàn),也是學好化學的關(guān)鍵.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面對需要掌握的一些化學用語,筆者并不是要求學生“一口就吃成個胖子”,而是根據(jù)具體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不斷的規(guī)范性練習中順其自然地達到會寫、會讀,會用化學用語的佳境.
筆者由元素符號開始,引導學生認知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的教學分幾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要求學生通過多讀元素符號、做練習,規(guī)范元素符號寫法,及時給予講評,糾正其在書寫上的錯誤如“Mg”寫成“mg”,“Cl”→“Ci”“Ca中的‘a(chǎn)’往往不封口”,而后階段性聽寫(初中生記住的快,遺忘的速度也是比較驚人的),最終掌握常見的元素名稱(講諧音記憶法)和符號.第二層次在掌握了元素符號的定義和所表達的意義基礎(chǔ)上進一步的學習,要求學生根據(jù)核電核數(shù)來記憶1~20號元素,并學會書寫離子符號.定期復習,整理歸納,使學生不至張冠李戴.筆者采用相似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注意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書寫的規(guī)范性,理解性掌握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含義,同時教學中注重講練相結(jié)合,有針對性布置適度的練習,爭取第一時間把握學生的反饋情況,針對學生暴露出的缺陷與錯誤(如CO寫成Co,化學方程式遺漏條件、“↑”、“↓”符號、不配平等)跟學生一起研討彌補和更正的辦法,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
打破章節(jié)束縛,融會貫通的教學方式一直是筆者教學中的一種追求.在化學用語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歸納對比,思維導圖的運用往往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很容易混淆“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意義,為了引領(lǐng)學生走出誤區(qū),筆者將元素符號、化學式、對應的微粒模型及符號表達的含義于一體,通過歸納對比于下表中:
符號意義2O表示兩個氧原子2O2表示兩個氧分子;一個氧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2H2O2表示兩個過氧化氫分子;一個過氧化氫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酸堿鹽的學習,意味著初中化學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也意味著學生基本完成了初中化學的學習,筆者在教學中時時引導學生梳理自己的新舊知識之間的關(guān)系,以完善自己的認知,從而形成了以化學式為思維中心思維導圖,完善了學生所具有的知識的整體性:
“給學生一個舞臺,還學生一份自信;給學生一縷陽光,換學生一份燦爛”.總之,在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中,為讓學生遠離枯燥、乏味,身心疲憊的學習狀態(tài),杜絕厭學、棄學化學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除了筆者在上述教學中的一點粗淺認識,希望能夠引起同行共鳴外,還需要審時度勢,不斷去學習,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反思,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愉悅的氛圍,輕松的掌握好所學的化學用語這種智力技能!促進學生化學知識水平的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