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在當前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體育課程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當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本文立足于改革實踐現狀,重點探討了改革時發(fā)展的走向,以期更好地推動體育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發(fā)展走向
自新綱要頒布和實施以來,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一直備受關注。隨著新的體育教學思想和理論的不斷發(fā)展,當前大學體育教學實踐也不斷實現改革和創(chuàng)新。就傳統(tǒng)體育教學現狀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為了更好地實現體育教育事業(yè)的長效發(fā)展,這需要立足于當前教學現狀,多方探討體育教學實踐的發(fā)展方向。
一、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現狀
自2002年教育部門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來,對于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發(fā)展也提出全新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在新綱要思想的指導下,新一輪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極為迅速,同時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取得改革進展的同時也依然存在一定的實踐發(fā)展不足。首先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思想依然存在重競技的問題;其次在課程設置層面未考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另外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式也較為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較難激發(fā)學生主體的參與積極性,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影響作用。為了更好的推動大學體育教育事業(yè)的長效發(fā)展,這需要基于新綱要的指導思想,真正立足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實踐現狀,探討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未來走向,為體育教育事業(yè)的長效發(fā)展帶來積極指導影響。
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走向
(一)轉變體育教育思想
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一直備受社會層面的關注,青少年身體健康與否直接關系著新時代建設的主體力量。大學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平臺,同樣承擔著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職責。但就大學體育傳統(tǒng)教學現狀而言,依然存在著以競技體育教學為主的思想誤區(qū)。這主要體現在對不同的學生主體進行相同的競技運動課程內容的教學,同時教學重點也集中于對體育運動技術要點的傳授,而忽略了體育意識和健身習慣的教學。在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方向需要真正立足于人本理念,注重終身體育和健身意識的培育,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時間內了解體育鍛煉的積極影響作用,同時能夠熟練運用課堂所掌握的體育知識及科學方法自覺投身于健身鍛煉活動之中。這需要就大學體育教學內容實現合理分配,在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兩者之間實現有效平衡。
(二)科學設置體育教學體系
為了實現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發(fā)展目標,這需要科學設置體育教學體系,尤其是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層次化和個性化。首先大學體育課程在必修課方面可以設置層次化教學體系,基于學生主體的不同身體素質及學習興趣開展相應的體育教學課程;其次大學體育課上還需要不斷完善選修課程體系,例如將學生主體可能會感興趣的體育活動納入到選修課程設置體系,這不僅可以包括各種球類運動,同時還可以包括健美操、瑜伽、自由搏擊、游泳等多樣化的豐富課程。另外還需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僅將某一體育活動的競技成績作為最終分數,相反需要建立更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將學生對于體育的積極參與意識和科學鍛煉方法都納入到考量范圍。
(三)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
大學體育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集中于教師主體層面,以教師的動作講解和知識傳授為主要模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知識接受地位。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體的參與積極性,教師也需要結合當代年輕人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習偏好,不斷開拓教學思路實現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例如可結合當前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將信息化發(fā)展趨勢和大學體育教學,兩者之間實現有效的融合和發(fā)展。以電子競技項目為例,教師可精心選擇適宜融入傳統(tǒng)體育課程的電子教學資源,如實況足球等項目。通過電子競技活動的融入,可在有效增強學生信息化操作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團隊協(xié)作意識。將電子競技運動和傳統(tǒng)體育課程進行有效融合可以相互彌補不足,真正實現身體和頭腦的深層運動和開發(fā),促使大學體育課程能夠更好的為學生主體所服務,滿足當代學生的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的同時也需要立足于教育根本,一方面不能因為過于追求教學形式的豐富多樣而忽略了教學內容的本質;而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過于迎合學生主體的需求而忽略了教師教學的既定方向。
三、結束語
實質上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實踐的發(fā)展方向是需要立足于現代化時代背景,以發(fā)展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為重要基點。另外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主體的參與積極性,還需要不斷挖掘和探究學生主體的學習需求和體育發(fā)展水平目標,以更加適宜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實現快樂體育和終生體育思想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房大帥.“互聯網+”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以電子競技進課程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01):111-114+125.
[2]連洋.素質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踐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6):82-84.
[3]趙志強,劉少英.大學體育課程組織形式及其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吉首大學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6,35(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