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有效地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從一系列學習方法中進行選擇,幫助他們?nèi)〉煤贸煽儭1疚难芯苛吮究粕捎玫膫€人學習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師在課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
關鍵字: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 線性回歸
一、學生的學習方法
比格斯通過將三種傳統(tǒng)學習方法與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相結合,確定了六種學生采用的學習方法。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原因,它可以是有形的或無形的。比格斯所描述的深度學習方法涉及深度動機(DM)和深層策略(DS)。深層動機涉及內(nèi)在動機或好奇心,而學習則是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根據(jù)比格斯,實現(xiàn)學習的方法包括實現(xiàn)動機(AM)和實現(xiàn)策略(AS)。具有成就動機的學生將與最終結果相關,如高等級或獎品。在實現(xiàn)策略時,學生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獲得高分的機會。
不同的學習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習時間和學業(yè)成績。因此,不鼓勵表層學習法和鼓勵深層學習法,以便學生能夠發(fā)展內(nèi)在動機。在對學生學習方法(SM、SS、DM、DS、AM、AS)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假設:在本科生學習方法中,存在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有顯著效果的學習方法。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
福克斯提出了簡單的理論,認為教學與學習之間的簡單關系: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并由學生接收,這種單向的過程不斷地重復,??怂惯€發(fā)展了旅游教學(TVT)方法和成長教學(GRT)方法的理論。因此,教師的職責是促進學生獲得知識,并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想法開發(fā)個人潛能。
教學方法影響分配的學習任務、工作量和評估,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取向和學習結果之間存在直接的相關性。在對教師教學方法(GRT,TVT,SHT-TFT)進行回顧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假設:在教師教學方法中,存在著顯著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教學方法。
三、研究方法
使用自填式問卷作為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它是提高回復率和真實性的最有效方式。它由四個主要部分組成:(1)受訪者的特征(性別,年齡和學習水平)(2)學生采用的學習方法(3)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4)學習成果。
1.相關性分析。對期末成績與學習方式、期末成績與教學方法進行了相關分析。表1的結果顯示,期末成績與成就動機學習及成長教學法顯著相關。
表1中的相關結果顯示以學生成績表示的學業(yè)成績與成就動機學習方法之間存在顯著相關(r=0.162,p=0.025),其他結果并不顯著,因此這里未示出,支持假設1。根據(jù)比格斯的說法,采用成就動機的學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自我意識,他們通常將注意力集中在最終結果上,并且以獲得高分為目標。他們的競爭性使他們想在學業(yè)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并取得高分。他們可能把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看成是幫助自己在畢業(yè)時找到最佳工作的一種手段,反映了他們的野心勃勃的性格。
2.比較結果
表2顯示,與采用相同模塊的同事相比,學生的成績與學習動機和方法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深層動機(r=0.186,p=0.10)和成就策略(r=0.169,p=0.19)在0.05水平存在顯著相關。對于0.01水平,成就動機(r=0.258,p=0.000)和深層策略(r=0.227,p=0.002)具有顯著的相關性。這些結果支持了比格斯的主張,即深層學習方法(包括深層策略和深層動機)和成就學習方法(包括成就策略和成就動機)可能比表面學習方法產(chǎn)生更好的結果。
四、教學方法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性研究
1.相關性分析。表1顯示了一個學生的年級和成長的教學方法之間的顯著相關性(r=0.246,P=0.01),因此支持假設2。采用成長教學法的教師更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發(fā)生的事情,而不是探索外部世界和掌握這門學科。學生通常不會直接從導師那里得到答案。相反,他們需要面對他們的困難/問題,并構想他們自己的觀點。福克斯發(fā)現(xiàn)成長教學法允許學生通過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展知識。通過采用成長教學法,學生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激勵他們在課程中努力并取得好成績。
2.比較結果。表2的結果表明,成長教學法(r=0.243,p=0.001)與年級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成長性教學法采用更加個性化的傾向,因為學生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而不是學生的知識基礎。這種方法通常鼓勵學生采用深度學習的方法,這可能導致他們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因此,一般認為這些學生比他們的隊列中的其他人做得更好。
五、總結
結果表明,當學生采用動機學習方法和教師實施成長教學方法時,學生可能在他們的課程中獲得更高的成績。這表明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顯著影響。這一發(fā)現(xiàn)很重要,因為了解動機學習方法的特點及其含義將有助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并且可以說服教師采用成長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曉華.學生心理輔導案例新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王 晉.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呂嘉全(1998-),男,漢族,山東省濟寧市人,本科,曲阜師范大學統(tǒng)計學院應用統(tǒng)計學專業(yè)2016級,研究方向為應用統(tǒng)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