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實,盧玉彬
(秦皇島市撫寧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秦皇島 0663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也不斷上升,并呈現出低齡化的特點,嚴重威脅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根據相關研究,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壓晝夜節(jié)律紊亂的問題,容易引發(fā)靶器官的損傷。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問題,特開展子午流注低頻開穴法治療,觀察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變異的干預作用的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從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為44~78歲,平均年齡為(58.11±8.45)歲,病程為1~18年,平均病程為(10.27±3.24)年,觀察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為45~80歲,年齡平均為(59.14±8.24)歲,病程范圍為1~17年,平均病程為(11.02±2.8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強。
對照組接受氨氯地平治療,5 mg/次,1次/d,晨起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子午流注低頻開穴法治療,根據不同的時辰取穴治療:辰時選擇患者足三里、內關穴、太沖穴進行治療,取患者平臥位,用碘伏對選穴部位進行消毒后進行快速進針,針刺太沖選用補法,針刺內關選擇瀉法,足三里選擇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20 min,每隔5~10 min進行捻針1次,治療頻率為1次/d,共持續(xù)2周。
隨訪2周,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情況和臨床療效。
采用SPSS 18.0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詳見下表1,在臨床療效對比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在治療后,在血壓晝夜節(jié)律方面,觀察組呈杓型的共計24例(80.00%),非杓型的共計6例(20.00%),對照組呈現杓型的共計18例(60.00%),非杓型12例(40.00%),觀察組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變化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人體血壓呈現出明顯的晝夜變化規(guī)律,凌晨2~3點為低谷,8~9點達到第一個峰值,17~18點達到第二個峰值,呈現出雙峰一谷的變化,即所謂的“杓型”[1]。但是,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晝夜節(jié)律被破壞,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積極對血壓的節(jié)律變異進行干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2]。根據中醫(yī)的相關理論,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與陰陽密切相關,因此,對于非杓型血壓模式的患者,往往存在入夜后陽亢過度、陰虛不制陽、陰陽失衡等問題[3-4],通過子午流注低頻開穴法治療,給予患者針刺足三里、內關和太沖,能夠有效調節(jié)陰陽平衡,調節(jié)氣血,糾正血壓晝夜節(jié)律紊亂的問題,促進血壓的平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