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喜茹,符少華,呂艷麗
(吉林油田總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為慢阻肺,是呼吸科臨床中的常見病、多發(fā)疾病之一,具有報道顯示,我國慢阻肺的發(fā)病率達13%~30%[1],本病好發(fā)生于老年人群,也是導致老年人群殘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慢阻肺的特點是病程長、難治愈、易于復發(fā)等[2],給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因此針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在給予預防反復發(fā)作、改善肺功能等對癥治療的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筆者近年來針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飲食護理及呼吸功能鍛煉,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10月吉林油田總醫(yī)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共102例,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1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22例,年齡60歲~72.5歲,平均年齡(67.3±4.8)歲,病程6年~20年,平均(9.3±1.7)年;對照組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60.5歲~74歲,平均年齡(67.5±4.5)歲,病程7年~21年,平均(9.5±1.6)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選擇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t檢驗、x2檢驗,以P<0.05認為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如營造一個舒適、安靜、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向患者介紹主治醫(yī)生、主管護士的個人情況,迅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介紹慢阻肺的知識,治療方案、康復方法等,并告知其注意事項,使其對疾病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其次,做好治療的護理配合工作,并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的變化,詳細記錄呼吸、脈搏、體溫、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觀察病情的變化情況;由于此類患者多會出現(xiàn)一些焦慮、緊張、悲觀等不良心理[3],故而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同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態(tài)樂觀,積極向上。
在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再予飲食護理及呼吸功能鍛煉,具體措施如下:
2.2.1 飲食護理
合理的飲食對于增強患者的體質,避免加重病情的危險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4],故應指導患者飲食宜忌、做好飲食護理和指導工作。一是指導患者攝入合理的飲食,保證營養(yǎng)充分、均衡,如可多攝入一些富含礦物質、纖維素、維生素的食物,以新鮮的蔬菜、水果為主,同時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二是注意低脂、低鹽飲食,攝入過多的鹽會加重水鈉潴留,應少食醬類、腌制品、味精等,油炸、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亦應少食,忌煙忌酒。
2.2.2 呼吸功能鍛煉
呼吸功能鍛煉的方法較多,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立式或坐式呼吸、體力鍛煉等,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擇合理的功能鍛煉方式,并指導患者每次鍛煉的時間。護士應幫助患者掌握各種呼吸功能鍛煉的具體方法,協(xié)助患者不斷練習,直至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注意監(jiān)督、督促患者按時進行功能鍛煉,堅持不懈,促進呼吸功能、體力的康復。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采用GQOLI-74量表[1]進行評定,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GQOLI-74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GQOLI-74量表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n干預時間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物質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51 干預前 62.4±7.8 59.1±8.2 60.6±8.3 62.3±6.8干預后 80.3±8.5*▲ 77.5±7.8*▲ 79.9±8.5*▲ 79.1±7.7*▲對照組51 干預前 62.9±7.5 59.3±8.0 60.5±8.7 62.7±6.6干預后 70.6±8.8*66.2±7.6* 70.7±8.4* 70.9±7.3*
綜上,飲食護理及呼吸功能鍛煉等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軀體、心理、物質及社會功能,效果較好,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