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敏
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隨著生物新課改的要求,彰顯重要概念在生物教學中已經日漸成了氣候。
新生物學課程標準(2016版)指出“關注重要概念的學習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彪S著生物新課改的要求,彰顯重要概念在生物教學中已經日漸成了氣候。在教學實踐過程我們生物教師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理解概念的形成過程;不知道重視概念的具體內容。怎么讓學生主動建構概念,主動學習;怎樣在概念學習當中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還有的教師為了保證生物的教學進度,往往剝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輕描淡寫,甚至一筆帶過,從而縮短學生對概念的認識過程。下面就怎樣提高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如何更好地構建生物概念知識網絡等方面進行探討。
1 目前對生物學概念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在傳統(tǒng)的概念教學方法中,生物教師過于關注概念的結果,而忽略對概念的詮釋以及形成的介紹,常常會導致以下不良現(xiàn)象:
(1)、生物新概念的引入不能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為基礎,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缺乏,更不要說讓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提高其生物學科素養(yǎng)。
(2)、學生對生物概念大多缺乏理解。例如:把“呼吸運動”與“呼吸”、“排遺”與“排泄”混為一談。
(3)、學生學習方式不正確。原先學生對生物概念只是機械記憶,不理解其意,使概念學習只停留于表面。隨時間的推移,死記硬背的概念就會似是而非,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生物、植物細胞一段時間后,檢測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將植物細胞“葉綠素”記憶成有動物細胞的結構“線粒體”了。
(4)、學生對生物概念沒有正確的建構
學生對一些生物學概念存在著錯誤、混淆的認識,對生物學概念的形成就會
產生干擾。因此,在生物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幫助學生學會建構概念,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否則學生就會對概念理解產生偏頗。
2 怎樣構建生物學概念
1)利用填寫前概念調查表
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節(jié)中設計了一張調查表進行調查:(1)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只發(fā)生在有光的時候,“呼吸作用”是否只有在晚上才產生?(2)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與細胞的生命活動是否有關系?(3)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否是對立的?調查結果能讓學生更加清楚明了對呼吸作用前概念的理解。
2)采用“現(xiàn)實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也被稱為拋錨式教學,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作為生物教師,應該深入研究生物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教會學生勾畫概念圖,采用“現(xiàn)實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框架,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設計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來進行學習生物概念。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有利于促進學生調動思維的對話,對概念的本質特征進行研討與交流。例如學生對“呼吸作用”與“呼吸運動”兩個概念會出現(xiàn)混淆。就設計以下問題:
教師:問題一、什么是呼吸運動?什么是呼吸作用?這兩個是相同的概念嗎?問題二、動物和人與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樣嗎?
4)通過感知活動、經驗事實進行觀察實驗、探究實驗。《種子的呼吸現(xiàn)象》首先讓每位同學提出種子的呼吸都有哪些現(xiàn)象,再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及其實驗所需設置,然后在課堂上完成實驗的操作及觀察記錄。最后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出種子的呼吸現(xiàn)象。同學們熱情高漲,在課堂上展示實驗活動都很成功以及相互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也很精彩。由課上的實驗觀察、分析、推理,讓學生在腦海中逐步加深生成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
5)通過諺語、詩詞、歌謠來理解生物概念:諺語例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來說明生物的遺傳;“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來說明生物的捕
食及食物鏈;“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來說明生物的變異。例如利用歌謠“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崩斫猓?)歌謠中“麻屋子、紅帳子、白胖子”各指花生的種子和果實的什么部分?(2)種子和果實分別是由花生花的哪些部分發(fā)育而來的?還比如運用詩詞,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霜葉紅于二月花”。(楓葉流丹比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我們知道葉子顏色主要是取決于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比例,一般正常綠色葉片二者的比例是三比一。秋天楓葉變紅,是因為低溫時楓葉的葉綠素分解加快,類胡蘿卜素的比例加大所造成的。
6)強化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提高對生物概念的掌握。
生物概念掌握不牢,針對同一幅圖,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問法稍微變通,學生就會不知所措,被難住了。這證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不能靈活運用,對知識遷移的能力不夠。所以我們要加強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對同一個知識點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學習“胚”與“胚盤”、“胚胎”這個知識點時要采取不同的圖示和多媒體形象教學來強化生物概念。
我們針對學生學習生物概念的這些方法,特別設立了一個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的實驗班,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教學,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高漲,興趣也越來越濃,學習成績進步顯著。所以說優(yōu)化生物學概念,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單縣萊河鎮(zhèn)萊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