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回顧組織慣例研究的相關文獻,探討了慣例的內涵、影響因素以及組織慣例的層級演化,認為厘清慣例能夠提高組織效能,并強調未來的研究應該側重于組織慣例的定量分析。
【關鍵詞】 慣例 組織慣例 層級演化
1 組織慣例
Stene在1940年最早引入慣例的概念,慣例是組織完成日常性和重復性事務的中心要素。很多學者用三個隱喻形容組織慣例(Organizational Routine)的內涵:第一,將組織慣例隱喻成個人習慣(Nelson & Winter,1982),即組織慣例不需要思考,具有自動機械化的特點。第二,將組織慣例類比成計劃或者劇本,強調其作為一種個體行為的固定模式對某一確定性刺激的相應反應(Carley & Lin,1997),即執(zhí)行組織慣例的程序具有標準化的特點,不需要謹慎的搜尋過程。但是,由于計劃需要選擇或者決策,因而比習慣涉及更多的程序。March(1981)認為慣例是由多個行動者參與的程序性活動。第三,以基因來比喻組織慣例,Nelson和Winter(1982)認為組織的慣例作為一種高度程式化和可重復性的行為,具有記憶、協(xié)調爭端等功能,可以作為控制、復制和模仿的目標而很難改變。
迄今為止,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組織慣例進行定義,參考Feldman和Pentland(2003)的總結性研究,將慣例區(qū)分為表述部分(ostensive aspect)和行動部分(performative aspect)。其中,表述部分是抽象的理解,是原則上的慣例(the routinein principle),或者說是觀念上的慣例;具體行動部分是指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做出特定的動作,是具體的行動,是實踐中的慣例(the routine in practice)。表述部分可以用來指導、解釋、指代行動部分,行動部分可以創(chuàng)造、保持、修改表述部分。
2 組織慣例的影響因素
作為一種行為模式,對組織慣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個體與群體行為的作用實現的。因而,對組織慣例的影響涉及組織及其運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資源條件、組織的內外部環(huán)境以及行為主體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其中,資源條件包括資金、硬件設施、技術等內容;組織內外部環(huán)境則包括內部制度、管理風格、價值觀、組織結構以及區(qū)域、行業(yè)環(huán)境等方面的作用;行為主體特征指員工受教育程度、年齡結構、工作特質以及行為主體的規(guī)模等因素的影響。
3 組織慣例的層級演化
慣例作為嵌入在組織結構中的要素,它存在于整個組織結構中,第一,組織慣例依附于組織情景中,而拋開情景因素是很難梳理出慣例的起源和演化的。組織的層級結構是組織情景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組織慣例并非一個孤立的單位,它嵌入在從個人到公司層面的各個組織層級結構中。第二,組織慣例本身也具有層級性質。在組織內部,那些只為個人所擁有的慣例,通常都是較低層次的慣例,而那些被更多的群體成員(整個組織)所認可、接受并采納的慣例通常都是具有較高“效力”的慣例。
3.1 個體層面的慣例
作為個體層面的基層慣例,個體行為、個體認知和個體情感被視為組織慣例的基礎性“顆?!?,是回答慣例本質與起源的基本構件。對于個體行為(這里主要指經常性行為或者慣性行為)是組織慣例的重要“顆?!边@一觀點是不難被理解的,組織慣例應該包括一些周期性的、經常的、自動的或者無意識的個體行為。個體的認知活動(如潛意識的慣性行為或習慣,程序性存儲等)影響個體的決策行為。而個體認知之所以能夠成為組織慣例的內部要素,其原因就在于有限理性。人類的有限理性決定個體只能憑借其有限的資源來對復雜的外部世界進行管理,作為一種追求效率的方式,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將有助于提高人們對于感知世界的影響,因此認知模式就成為這種有效的工具。
3.2 團隊層面的慣例
組織慣例在團隊層面的最佳表述應該是組織能力,更準確地應該稱為標準化的能力或者運營能力。作為一種超越個體層面的、“更大的”分析單位,組織能力是組織慣例集體特征的最確切的闡釋。它確保組織可靠的運行以及擴展相似的行為結果產出,比如生產現有產品或提供服務以及開發(fā)新產品和服務等。作為組織慣例的構件,能力被看做是組織慣例維持組織基本功能活動的最可靠的手段。
3.3 組織層面的慣例
對組織慣例的多層次研究表明,組織能力對于慣例是如何適應和應對復雜的外部動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影響。如上所述,運營能力或者說標準化能力執(zhí)行公司的一些基本功能活動。與之相對,還有一類能力,它們處于一種更高的層級,主要用來幫助公司系統(tǒng)而穩(wěn)定地適應這些低層次的實體或能力。由于它們更加系統(tǒng)化,性能更加可靠,我們將其稱為動態(tài)能力,作為一種高級別的慣例。它們是慣例在組織層面上的最佳“代言人”。這類高級別慣例的功能主要體現為生成或者修改較低級別的操作能力,而不產生直接的輸出結果。比如,企業(yè)的戰(zhàn)略決策、資源分配、創(chuàng)新的轉移、知識創(chuàng)造慣例、戰(zhàn)略聯盟與并購、戰(zhàn)略轉移等。可以看出作為一種高級別的組織慣例,動態(tài)能力更多地體現為一個公司的“潛在”的能力和行為“傾向”。
結 論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組織慣例是如何在組織內部進行層級演化的,這有利于我們更進一步地打開慣例演化這一“黑箱”過程。本文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和分析視角為我們更進一步地展開研究提供了基礎,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即關于組織慣例的層級劃分仍需要進一步推敲,尋求更合理的邏輯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彥亮,高闖.組織慣例的跨層級演化機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4(03):59-69.
[2] Gioia D A,Poole P P.Script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3):449-459.
作者簡介:姚姣姣(1994-),女,漢族,四川南充,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組織行為與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