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工是制作洮硯的基本功,刀工的豐富還是貧乏,多樣還是單一,決定了硯臺工藝的豐富還是枯燥,生動還是呆板。洮硯是用刻刀一刀一刀雕刻制作而成的,每方洮硯在制作過程中工序很復雜,用刀方法也很靈活多變,但是制作洮硯的刀法歷來沒人研究過,也沒有記錄過。筆者在蘭大書法研究所學習書法時,有一次師父講起了書法的筆法,使我突然聯(lián)想到了制作洮硯也有刀法,我就在回想我們平時在制作洮硯時具體用了哪幾種刀法?看了師父的一幅字,我就在考慮,我要是把這幅字刻在洮硯上的話該用什么刀法去刻?詳細揣摩了一下師父寫的字,就想到我們必須用切、沖、旋、收的方法才能將其刻出來。再聯(lián)想了一下平時制硯過程中的刀法也完全符合這幾種刀法,也就是說這幾種不同的用刀方法也正是我們平時制硯過程中所用的刀法,于是便在課后寫下了這篇簡述文章。
制硯看似復雜其刀法基本可以分為沖、切、旋、收四種。
沖刀中,一刀復一刀的沖去可以將硯面鏟平或完成一條直線(制硯人多用“鏟”字說事),沖刀鏟法有時候并不局限于一刀,沖刀法有重復沖,也有一刀即可的,有維持一個方向的重復沖刀,連續(xù)多沖,這要看雕刻硯臺的哪一部分,如:平面雕、鏤空懸雕、深雕、浮雕、線雕、淺雕等不同,沖刀時用的力也不同,鏟平時有用肩膀靠著鏟的,也有手握刻刀鏟的。有雙刀沖法和單刀沖,由于硯臺要雕的圖案不一、深淺不一,用沖刀法鏟時的用力也不同。
切刀中,一條線是由兩刀以上次數(shù)刻成,在洮硯的雕刻中也叫“下體”或“齊”,“齊”的意思是指直直的切下去,把不用的部分切掉,制作洮硯的行話叫“下過”,也就是鏟掉多余的部分,有垂直切也有斜著15度或30度切等,重復一刀刀下切。切刀與沖刀操作上的主要不同在于切刀的沖擊方向是對著硯面上需要刻的線,相對往下像切菜似的聚段成線的切。切刀動作的方向多數(shù)是從上往下,可以分為由近身端往遠身端、由右往左、由遠身端往近身端、由左往右四種。與沖刀相同的是,切刀無論朝哪一個方向連續(xù)動作,由于力量相對向下,所以在發(fā)力的程度上差別是不大的,也就是說發(fā)力程度差不多是均勻發(fā)力的。在實踐中,下體時多數(shù)是用鏟刀,(鏟刀常用的是平刀和圓刀,根據(jù)硯臺的大小不同下體時所用的刀也不同),鏟刀的后邊通常鑲個比較粗的刀把,刀把粗是為了靠著肩膀借力推的,太細的刀把靠在肩上鏟的時間長了容易把肩膀鏟傷,老一代的匠人肩膀上都黑著一個團,就是多年以來用鏟刀借力靠下的一團死肉。
旋刀是指雕刻圓弧形的線條內外的一種雕法,講究刀法線條的流暢圓潤,有用于雕刻硯池內側邊、拐角處及硯池和羅漢肚,還有一些雕刻圖案的周邊以及雕花的底部、人物開眼等,需要雕刻的畫面不同,運用的刀法也不同,有側著用刀法、凹凸式用刀法,與沖切刀法不同的是始終朝著圓弧形用刀或半圓弧畫面上用刀,有平刀、圓刀和半圓刀等,硯臺所雕刻的圖案內容大小不同,用刀的大小也不同。
收刀法,是每一次用刀的關鍵,主要用在結尾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個結尾的線條需要交待的清楚就必須用收刀法,收刀法用圓刀、平刀、尖圓刀等完成,只要把每一個需要刻畫的線條刻畫到位就行,收刀法運用例如:雕刻人物里的頭發(fā)尖、靈獸的須和毛等,每一刀收尾提起或挑起的刀法可以歸納成收刀法。
很多朋友喜歡洮硯,也知道愛惜洮硯,但由于他們不懂得硯臺正確的使用和保養(yǎng)方法,導致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我就再說說洮硯正確的使用和保養(yǎng)等方法,供洮硯愛好者借鑒,這也是我們制硯藝人應有的責任。
一、使用:硯的使用,主要是研墨。新墨錠初用,有膠性和棱角,不可重磨,恐傷硯面。使用新墨錠時,應在硯堂施水,輕輕地旋轉墨錠,待墨錠經(jīng)水泡得稍軟后再逐漸加力磨墨。研墨之后,須即刻將墨錠從硯池中取出置于墨床,不要泡在硯池中,否則墨錠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面。若不小心黏住了,不可用力拔,先用清水潤之,將墨錠在原處旋轉,待其松脫后再取出。研墨時,當用清水,不可用茶水、糖水、污水研墨。這些水質與墨相混會使墨色大減,也不易發(fā)墨。若用熱水研墨,則傷潤損墨,切記避免。使用墨?;蛴猩w的硯,如若使用不當或未清洗而長期放置,就很容易使硯與蓋粘合在一起,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可用力去掰或撬,以防損傷合口。應當用溫清水潤之,使水滲入蓋沿縫隙直至滲透,而后輕輕轉動使之分離。
二、養(yǎng)護:首先是洗硯,硯使用后,應及時洗滌,不可留存殘墨,以免因殘墨干涸而結成渣塊,第一防礙研磨,第二損傷筆毫,且會損害硯面。若與新墨相混,則無下墨或發(fā)墨之利。古人云:“寧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硯。”用硯研墨后必須用清水洗去硯上的積墨,將硯置于塑料盆或木盆內,用絲瓜瓤或蓮房殼慢慢洗滌,洗去墨垢,以皂角清水洗硯最佳。
三、收藏:洮硯石料受洮河水滋養(yǎng),使硯石中含有多種礦物質而能夠保持相對穩(wěn)定、不失濕潤溫津之氣。將硯置于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用硯后要洗滌干凈,避免殘墨影響下次使用,如果是有蓋的硯臺,應把硯臺合口上殘留的墨跡擦凈,防止蓋上硯蓋后硯臺和硯蓋會被墨粘。在玩賞時,桌上宜鋪畫氈,不可直接使硯放置在金屬或玻璃等硬的桌面上,更不可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如若長期不使用,可以用清水洗凈晾干后擦上無色純植物油,如橄欖油、核桃油等,或在硯上打蠟封住硯石里面的水分。
人物簡介:
李江平,男,1986年出生于甘肅省卓尼縣洮硯鄉(xiāng)制硯世家?,F(xiàn)為甘肅潤玉洮硯藝術研究院院長(原甘肅卓尼李氏洮硯研究會會長)、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洮硯制作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副高級洮硯制作藝術師、甘肅省屬社會組織評估專家組成員、蘭州市城關就業(yè)服務局工藝品雕刻工培訓老師、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工藝美術協(xié)會常務理事。擅長硯印書畫,硯雕師從祖父國家級非遺洮硯技藝傳承人李茂棣和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劉愛軍;書法和繪畫師從蘭大書法研究所所長李恒濱教授及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史忠平教授;篆刻以古人為師,摹秦漢印,集眾家之長。從藝20余年,多次參加專業(yè)培訓。入展獲得各級各類獎項作品有40多次,部分作品被中央檔案館、中國炎黃館、四川省博物院、甘肅省蘭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和國內外知名人士收藏。
通訊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北濱河中路450號(甘肅潤玉洮硯藝術研究院)郵編7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