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杰
【摘要】存款保險制度作為現(xiàn)代國家金融安全網(wǎng)的一環(huán),被界定為“用以保護存款人利益,避免他們被保險的存款在面臨銀行無法履行對其責任時,遭受損失的制度(體系)”。我國在正式實施《存款保險條例》之前一直對存款實行隱性保護,其存在諸多弊端。本文在分析我國現(xiàn)行隱性存款保險的諸多弊端的基礎上,比較了存款保險制度在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消除利率市場化的后顧之憂方面的效用及“漏洞”,并對市場上出現(xiàn)的對存款制度出臺后可能造成風險的疑問做了解答。
【關鍵詞】存款保險制度 隱性存款保險 金融穩(wěn)定 存款人保護
現(xiàn)代國家的金融安全網(wǎng)一般由金融監(jiān)管當局的審慎監(jiān)管、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功能與存款保險制度這三大支柱組成。雖然存款保險制度早在20年前就已經(jīng)提出,但是到今天才終于實施,這二十年我國銀行經(jīng)歷了不斷的發(fā)展與提高,從最初的離巴塞爾協(xié)議11公布的最低的資本充足率都距之甚遠,到如今在2013年經(jīng)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的監(jiān)管一致性評估項目,中國整體資本監(jiān)管框架被評為“符合”。中國終于達到從隱性步入顯性的先決條件,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了。
一、存款保險制度的內(nèi)涵
存款保險是一種制度,其目標在于保護存款人被保險額存款,其在我國的實施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投保銀行向存款保險機構,即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在投保銀行面臨條例中的重大情況時,向存款人償付被保險存款,同時還賦予該機構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職責。
除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外,還存在著另一種保護方式,“隱性存款保險制度”。隱性存款保險是指銀行破產(chǎn)倒閉時,存款人以及其他債權人期望得到保障,此種期望的產(chǎn)生通常是基于政府過去的行為或官方聲明;隱性存款保險并未以明文規(guī)定在對銀行的負債進行賠付時提供保障的程度,同時基金的累積方式不固定,而是依賴政府的決定。
二、隱性存款保險的問題分析
(一)這一制度導致了銀行業(yè)的運行低效。
在這種不負成本的國家信用的擔保下,商業(yè)銀行能享受存款保險所帶來的保障與收益,卻無需承擔保費交納義務,這便引發(fā)了道德風險,增加了銀行的內(nèi)在趨險性。商業(yè)銀行無需為自身的風險買單,因而不注重風險管理和資產(chǎn)質量的提高,轉而增加了對高風險項目的放貸。前些年,國有銀行積壓了大量的不良資產(chǎn)、面臨較大的資本金壓力,國家多次采用注資、剝離不良資產(chǎn)、債券置換等手段充實銀行資本金,最終為商業(yè)銀行支付了巨額成本。
(二)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
在隱性的對個人存款全額擔保的存款保險項下,大型商業(yè)銀行的倒閉比中小銀行倒閉對宏觀造成經(jīng)濟造成的損失大的多得多,因此政府往往會努力避免大型商業(yè)銀行發(fā)生危機。中央財政明顯地偏向于五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其不僅給中國工商銀行、農(nóng)業(yè)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國家信譽的擔保,還給予這些銀行巨額注資以及不良資產(chǎn)剝離;而對于中小銀行,其只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救助,這就使不同銀行的受保護程度存在了差異,從而形成了大型商業(yè)銀行與中小銀行在市場競爭中信譽不平等的局面。因此,隱性存款保險扭曲了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不利于中小銀行與大型銀行進行公平競爭。
三、評議《存款保險條例》
(一)“大而不能倒”的問題
在隱性保險下,四大國有銀行依靠政府設置的準入限制而壟斷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可以將經(jīng)營失誤導致的不良貸款“偽裝”成政策性不良貸款,并一次次的從政府那里獲得剝離不良貸款或者財政注資的好處;與之相反的,一旦引入顯性存款保險制度,那就意味著政府的行政性救助將讓位于市場性的損失分擔機制,四大國有銀行不僅不能獲得政府的注資或者救助,反而還要接受更加嚴厲的金融監(jiān)管,同時還要為享受的顯性保險支付保費。如此鮮明的反差,四大國有銀行自然沒有動力去推動建立顯性存款制度。
(二)保險限額過高的問題
與過去的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實行《存款保險條例》之后,我國對公眾存款就不再是全額承保,而是對最高償付限額的規(guī)定,其將最高償付限額規(guī)定為50萬元人民幣,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存款人利益。
此50萬元的最高償付額約為2013年我國人均生產(chǎn)總值的12倍,遠高于2一5倍的國際一般水平。之所以設定如此之高的償付限額,是考慮到我國居民的高儲蓄率,儲蓄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社會保障功能。國家實行的80/20"原則,即保護80%的存款人,所擁有的20%的存款,現(xiàn)在所實行的限額高于規(guī)定,保證了社會的穩(wěn)定。
四、結論
中國從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制度開始,在對存款人的保護方面,一直實行隱性的存款保險制度。這種以國家為后盾的金融風險防范方式雖然事實上在這三十多年中對存款人提供了有效保護,但存在著種種弊端。由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5月2日起實行的《存款保險條例》確定了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在我國的建立。根據(jù)相關國際指南、國際準則的情景分析,我們己具有建立該制度的堅實基礎,因此選擇在當下建立該制度。同時,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是政府管理、顯性、限額賠付的存款保險制度,具有強制投保、事前累積保費等特征,雖然從短期來看,我國的顯性存款制度是不完整的有一定不足的,但是隨著該制度不斷的完善,一定會有益于我國的金融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李雪薇.基于利率市場化背景我國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研究[J].北方經(jīng)濟,2015,(2).
[2]陶羽.試論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風險及其防范[J].金融觀察,2015,(1).
[3]鐘偉.利率市場化、銀行危機與存款保險制度[J].清華金融評論,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