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內容摘要:懲戒教育作為教育中的一種手段,具有矯正和威懾兩大功能,但實際實施中,出現(xiàn)的許多不當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觀方面在于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懲戒的影響和教師的職業(yè)倦??;客觀方面在于無法可依、缺少師生互動、教師缺少班級管理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等。
關鍵詞:懲戒教育 不當原因 分析
懲戒的意思是“通過懲罰使人警戒”。從教育學意義上講,教育懲戒是指對個人或集體的不良行為給與否定或批評處分,目的是制止某種行為發(fā)生;從心理學意義上講,為減少某種行為的重現(xiàn)概率,減少在此行為后伴隨的不愉快事件的發(fā)生,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錯誤進行適當?shù)膽徒洌郧髮W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并提升學生的受挫能力。懲戒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但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諸多不當行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沒有正確區(qū)別懲戒與懲罰
懲戒與懲罰不同,從漢語詞義方面來解釋懲戒是由“懲”與“戒”組成,“懲”與“戒”表示的是目的關系,“懲”是行為,而“戒”是目的。懲罰是由“懲”與“罰”組成,“懲”與“罰”是并列關系,都是行為。所以懲戒與懲罰的手段都是相同的,但最大的區(qū)別是它們的目的是有本質的區(qū)別,通俗的說懲戒是為了“戒”,而懲罰則是為了“罰”。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要建立某種良好的行為,消除不良的行為是需要相應的強化的。前者需要正強化,即肯定、表揚、獎勵等;后者需要負強化,即否定、批評、懲戒等。負強化是加強某種適當行為,懲罰是制止某種不當行為,這是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懲戒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種不當?shù)男袨榈南麡O目的之外,另外帶有使受懲罰者知錯改正的積極目的。
二.教師的主觀因素
1.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懲戒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受影響的方面是多方面的。工作上教師常常收獲不到與自己投入相對應的成就,調皮的孩子往往讓教師一頭霧水。另外,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單一,片面追求升學率和考試分數(shù),競爭日益激烈,還有工作環(huán)境較閉塞、單純,違背教育目標,教師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過多的檢查、評比等等。據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進行檢測的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心理障礙發(fā)生率高達48%。另據福建省心理學會的一項調查:30%的教師會因為情緒低落而上課沒精神,18%的老師承認曾經因為自己心中的煩惱而遷怒于學生,還有14%的老師會因為上課氣氛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情緒失控而對學生發(fā)火。
2.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奥殬I(yè)倦怠是一種在工作的重壓之下身心疲憊的狀態(tài),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甭殬I(yè)倦怠已成為教育領域的職業(yè)病。職業(yè)倦怠最直接的影響是導致教師情緒不穩(wěn),決策技能降低,信息處理技能下降,抱怨與玩世不恭。這些反應在懲戒學生時便很容易造成懲戒的不作為。
三.客觀因素
1.無法可依的現(xiàn)狀。對惡意違紀的學生缺乏規(guī)范的處理辦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有涉及,但都相當簡略,沒有具體可行的操作規(guī)范?!督逃ā返谒氖龡l規(guī)定:“受教育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1)遵守法律、法規(guī);(2)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3)努力學習,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4)遵守所在學?;蚱渌逃龣C構的規(guī)章制度?!钡珔s沒有規(guī)定學生不履行上述義務應當承擔什么責任。眾所周知,不承擔責任的義務對人們是沒有多大約束力的。
2.缺少互動?,F(xiàn)在整個教育還往往局限于學校內課堂上。缺乏家庭與社會的參與。其實很多問題在家庭與社會的監(jiān)督與督促下很容易在萌芽階段有效的扼制住。缺少多環(huán)節(jié)的溝通與交流,許多教師對學生的懲戒是單獨的,更多的只是局限于班級。致使學生離開學校后,家長由于工作等原因沒有太多時間來過問孩子在學習及自身成長方面的問題,孩子由于畏懼心理,往往不能夠向家長如實反映自己的問題,從而造成懲戒效果的間斷。懲戒的延續(xù)性決定了缺少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不行的。
3.教師缺少班級管理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很多在職教師并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了解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大部分師范學校在課程設計方面往往忽略了這一部分,直接導致剛分配到執(zhí)教學校的年輕教師班級管理方面缺少方式方法,對一些棘手問題手足無措,只好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而老教師也僅僅憑借個人經驗,有些方法并不是很科學,這也就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懲戒教育策略研究》(GS[2017]GHB1627)子課題。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楊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