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川味,大家耳熟能詳的有宮保雞丁、夫妻肺片、東坡肘子、麻婆豆腐、回鍋肉、水煮牛肉、麻辣火鍋等等,但如果你問十個人,那么九個人對于川味的第一印象就是辣!
當《舌尖3》里,川菜大廚陳伯明燒了一桌的川式美味靜待兒女回來共進晚餐時,他卻再一次收到女兒無情的回絕,更讓他心口酸溜溜的是,女兒寧可和朋友們去吃辣火鍋,也不愿歸來嘗一嘗“爸爸的正宗味道”。
在陳老伯心里,他并沒有責怪女兒,但女兒的“忘本”,讓他對“現(xiàn)在的川味”痛心疾首,用他的話來說,現(xiàn)在外面飯店的川味,都是“串味”,只有辣,各種辣椒朝天飛,除了辣,似乎就沒有別的特點了,似乎所有的菜都要放辣,那才叫川菜!不少餐廳還以無辣不歡作為噱頭,吸引客流,尤其是年輕人,像中毒了一般,前赴后繼地前往辣巢,樂此不疲。
其實,辣,并非壞事,辣也無意喧賓奪主,但在老一代人看來,現(xiàn)在的小年輕過于偏愛辣味,使得相對年紀不大的廚師們?yōu)榱擞纤麄兊目谖?,頻繁地使用辣椒,導致辣被曲解。
在我國,辣椒的品種有很多,菜椒、朝天椒、簇生椒、小米辣、牛角椒、柿子椒、燈籠椒、子彈頭、石柱紅、二青條等等,主要產地在四川、貴州、湖南、云南、陜西、新疆、內蒙古等地。五花八門的辣椒,使人們更是對辣無法自拔,也逼得那些商家餐廳的廚師們違心地變著各類辣味魔法,一步步導致了川味的消失……
現(xiàn)在提到川味,大家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毛血旺、水煮肉片、夫妻肺片、歌樂山辣子雞、麻辣豆腐等這類重口味,重辣的菜品,就連動畫片《中華小當家》里提到的四川料理,也是魔幻麻婆豆腐、大魔術熊貓麻婆和豆腐三重奏等含辣的口味。
據傳,老手藝的川味師傅的第一句話就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有24種味型,其中,只有魚香、家常、麻辣、怪味、糊辣、紅油、蒜泥7種味型是辣的,剩下超過70%,都是不辣的。
《舌尖3中》,川菜大廚陳伯明就提到:現(xiàn)在川菜其實不然,那些消失的川味,比如:糖醋排骨、青筍碎滑肉、生爆鹽煎肉,都是真川味。而其他包括最經典的叉燒魚、眉山的東坡肉,糖醋排骨、荔枝腰塊、開水白菜、雞蒙豆尖、雪花雞淖、梅菜扣肉等都是真川味。
據川菜老師傅說:正宗川菜譜7000多道中,已有300道被遺忘,比如魚香粉條鴨。它有很多種味型,基本的就有24種,但最奇妙的一種就是魚香味。而曾經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卻頻臨失傳的這道魚香粉條鴨,也令從業(yè)(川菜)25年的李明建大廚頗為驚訝,回憶了很久,李大廚依然對這道菜名毫無印象,在他看來,至少他的廚師圈確實已經流失了這道料理。
而另外幾道也快要消失的料理,比如樟茶鴨、煙熏排骨、姜汁熱窩雞、開水白菜、雞豆花等也瀕臨失傳。
李明建說,這幾道料理的共性是食材成本高,烹飪時間久,隔夜都要回收垃圾桶,相對于今天快節(jié)奏的飲食文化,它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1)樟茶鴨用的是樟樹的樹枝、以及沱茶的茶葉混合在一起,小火點燃煙熏8小時,才能夠讓鴨味有一股特殊的茶香。
(2)與樟茶鴨異曲同工,煙熏排骨以蓮藕為制作主料,同樣需要運用杉樹、樟樹、沙樹、松針、果樹等樹枝煙熏9個小時,口味以素托葷,形似排骨,呈現(xiàn)外焦里嫩,煙香濃郁。
(3)以生姜等輔料調制姜汛蒸煮3小時左右,精選四川土公雞的姜汁熱窩雞非??简瀼N師的廚藝,目前也同樣面臨可能消失的窘境。
(4)開水白菜之前是一道國宴菜,制作成本高,工序復雜。選用老母雞和老鴨、干貝等吊出鮮湯熬制12小時,最終呈現(xiàn)出一片清澈的高湯,融入一顆白菜心。
(5)豆花雞,看似豆花樣子的一塊塊白色“果凍”,它先選擇生長期比較長的土雞的雞胸肉,把雞肉打成花兒的樣子,看上去似花似豆腐,高湯提前用排骨、干貝等蒸出來。如今也僅在眉州東坡酒樓等少數餐廳能品嘗到。
早些年,行內有種說法,叫“三年學徒”、“幫師三年”,熬過這6年后,你才是真正的川菜廚師。而現(xiàn)在,可能一兩個月學會了一道沸騰魚、跳水兔,就自立門戶開店掙錢了?!笆袌霭汛ú藥У迷絹碓娇??!迸碜佑逭f,回頭來看,多了份浮躁,少了份“工匠精神”。
另外,菜肴的口味和顏值也很重要。李明建說,10年前的食客可能更注重口味、味型,現(xiàn)在大家不光從口味和品質上考慮,更會從裝盤、造型、創(chuàng)意上來衡量一道菜,我們也需要根據現(xiàn)代客人的消費習慣,廚師們要做出大家喜歡的口味菜肴。
今年初,中國川菜烹飪大師王開發(fā)把一些平均年齡70歲左右的川菜界泰斗匯聚起來,成立了川菜老師傅傳統(tǒng)技藝研習會,打算重新制作、制定傳統(tǒng)川菜標準。趁他們這代老川菜人還在,還原那些快被人遺忘了的川菜技藝,已經迫在眉睫,希望各位擁有匠心精神的師傅們就像保護紙媒一樣,不要讓傳統(tǒng)川菜在我們這一代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