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文 田甜
摘 要:檢察官應當在司法一線辦案,依據“誰辦案誰決定誰負責”的司法體制改革精神,不同部門的檢察官其辦案類型及應承擔的具體責任有所不同。建立完善檢察官績效考核制度,首先需要解決檢察官辦案數量測算和辦案質量評查的問題,為此,實踐中應立足基層檢察院的制度探索為樣本,對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予以簡要分析。
關鍵詞:辦案責任 辦案數量測算 案件質量評查
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在司法責任制的落實,具體到檢察機關,即是強調檢察官的辦案責任制,而明確檢察官辦案責任的類型、數量測算以及質量評查方法,則是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的前提。本文,筆者將以W區(qū)人民檢察院配套制度為參考樣本,對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探討。
(一)檢察官辦案責任的界定
按照W區(qū)人民檢察院《關于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實施辦法》規(guī)定,檢察官應當在司法一線辦案,即檢察官特別是擔任院領導職務的檢察官,應當直接承辦案件及其它法律監(jiān)督業(yè)務具體事項,親自經歷特定檢察業(yè)務類型或者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全部或主要流程,并制作相關法律文書及其它工作文書,在職權范圍內依法依規(guī)作出決定或者提出處理意見,同時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
檢察官的辦案責任,具體是指檢察官從事案件辦理和其它法律監(jiān)督事項工作,在領導指揮、組織協調、調查取證、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審核決定、風險防控、涉檢信訪、內部監(jiān)督等方面應承擔的司法責任。
(二)檢察官辦案的類型
從W院檢察官辦案的具體類型來看,主要分為偵查監(jiān)督類、公訴類、民行類、控告申訴類和刑事執(zhí)行檢察類五大類。其中:
偵查監(jiān)督類主要包括:1.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及對訴訟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其他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意見;2.要求偵查機關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3.要求偵查機關補充完善證據;4.對刑事案件介入偵查引導取證;5.對非重大、疑難、復雜、敏感性的普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6.對不捕案件提出補偵意見;7.建議有關機關變更強制措施;8.向超期羈押的辦案機關提出糾正意見;9.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10.對情節(jié)較輕的偵查活動違法行為提出口頭糾正意見;11.其他經檢察長授權由獨任檢察官決定并負責處理的事項;12.對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出批準逮捕建議的,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13.提出不批準逮捕建議,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14.提出追捕漏犯、撤銷逮捕的意見,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15.認為公安機關(偵查部門)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通知公安機關(偵查部門)立案或者撤銷案件;16.對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案件提出意見,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17.對公安機關提請復議案件提出處理意見,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18.提出向公安機關(偵查部門)發(fā)出(撤銷)糾正違法通知書的建議,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19.提出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的建議,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
公訴類主要包括:1.許可律師以外的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查閱、摘抄、復制案卷材料;許可律師以外的辯護人同在押、被監(jiān)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會見或者通信;許可辯護律師向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調查取證;2.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退回補充偵查或者自行補充偵查;3.要求偵查機關對案件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自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4.要求公安機關復驗、復查或者自行復驗、復查;5.發(fā)現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情形,移送偵查監(jiān)督部門辦理;6.排除非法證據;7.延長或者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以及其他辦案期限;8.主持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9.對符合起訴條件的非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決定起訴;10.對非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提出量刑建議;11.對符合變更、追加、補充起訴條件的非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變更、追加、補充起訴;12.對符合和解條件的案件建議當事人進行和解,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議書;13.申請證人、偵查人員、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建議法庭對出庭作證人員采取保護措施或者進行庭外調查核實;14.對被不起訴人進行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15.出席法庭;16.在法庭審理中,建議休庭、延期審理或者恢復審理;17.書面要求偵查機關(部門)補充提供法庭審理需要的證據材料;18.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簡易化審理;19.對偵查活動、審判活動中的輕微違法行為提出口頭糾正意見;20.對非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同意判決意見;21.檢察長授權的其他案件事項。
民行類主要包括:1.對裁判結果監(jiān)督案件:決定調閱、復制法院案卷材料、調查核實證據、指令下級院調查核實證據;決定組織當事人聽證、引導當事人和解;決定出席再審法庭或者指派下級院派員出席再審法庭;對案件提出處理意見;2.對民事、行政審判活動、執(zhí)行活動監(jiān)督案件:決定轉下級院辦理;進行線索評估;決定調查方案及調查措施、組織指揮調查取證;決定委托專家咨詢;對案件提出處理意見;3.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和審判、執(zhí)行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案件,提出依職權監(jiān)督的意見;4.對人民法院對民事行政訴訟監(jiān)督案件的處理結果,提出跟進監(jiān)督或者提請上級院監(jiān)督的意見;5.提請檢察長審核以檢察院名義發(fā)出改進制度類檢察建議以及就審判工作中一類問題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情況通報;6.對在履行職責中發(fā)現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行政職權或者怠于履行職責的監(jiān)督案件,以及對侵害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的行政強制措施進行法律監(jiān)督的案件,提出處理意見;7.決定中止審查、恢復審查;8.對不支持監(jiān)督申請的案件,配合相關部門做息訴工作;9.對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決定轉下級院辦理;進行線索評估;決定調查方案及調查措施、組織指揮調查取證;委托專家咨詢;提出支持起訴、督促起訴以及提起公益訴訟等意見;出席法庭履行相關職責;10.對各類民事、行政訴訟監(jiān)督案件和公益訴訟案件,進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預案;對在辦案中發(fā)現的職務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線索,提出移送職能機關(部門)查處的意見;簽發(fā)中止審查決定書、各類通知書、送達回證、指令出庭通知書等程序性法律文書;11.對交辦、督辦、下級院書面請示案件,提出案件處理意見;12.檢察長授權的其他事項
控告申訴類主要包括:1.接待與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報案、控告、舉報、申訴和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2.審查、辦理、答復信訪案件(事項)、應急處置重要信訪案件;3.審查、辦理、答復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本院管轄的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控告或者申訴案件;4.審查、辦理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本院辦案中違法行為的控告或者申訴案件;5.審查、辦理對本院或者下級人民檢察院違法行使職權問題的控告、申訴、舉報;6.審查、初核、管理本院管轄的相關的舉報線索;7.審查、辦理相關不立案舉報線索;8.答復實名舉報人;9.審查、受理本院管轄的民事、行政監(jiān)督案件;10.審查、受理、答復不服人民檢察院刑事不立案決定的復議申請或者申訴,要求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實行刑事立案監(jiān)督的控告或者申訴;11.審查、受理、答復認為需要偵查部門說明不立案理由,或者認為需要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的案件;12.向來訪人民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開展法制宣傳;13.其他應當由主任(獨任)檢察官享有的案件決定權;14.決定刑事申訴案件的立案;15.決定刑事申訴案件的不立案;16.對無須改變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的案件,決定予以維持;17.對無須監(jiān)督糾正的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決定不予抗訴;18.詢問原案當事人、證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聽取原案承辦部門、原復查部門或者原承辦人員意見;19.復核與案件有關的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對專門問題進行鑒定或者補充鑒定;20.組織收集、調取、審核證據;21.接待律師及案件相關人員;22.代表檢察機關出席審判監(jiān)督程序法庭;23.主持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24.審查下級院的備案材料后認為有錯誤的,決定聽取案件匯報或者調卷審查;25.對賠償請求人提出的申請進行審查,決定是否立案辦理;26.決定調取案卷、調查核實、收集證據等司法活動的實施;27.代表檢察機關開展賠償協商;28.審查賠償復議申請并提出處理意見;29.對賠償監(jiān)督申請進行審查后,決定是否立案辦理;30.審查下級院的備案材料后認為有錯誤的,決定聽取案件匯報或者調卷審查;31.審查司法救助申請并提出審查意見;32.對申請人生活狀況、所受損失、民事賠償等情況開展必要的核實工作;33.代表檢察機關向申請人發(fā)放司法救助金;34.代表檢察機關監(jiān)督司法救助金的使用,確保救助效果。
刑事執(zhí)行檢察類主要包括:1.對刑罰執(zhí)行機關提請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活動實行監(jiān)督;2.審查人民法院減刑、假釋裁定以及人民法院、監(jiān)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決定;出庭并監(jiān)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減刑、假釋案件,發(fā)表檢察建議;3.對公安機關、社區(qū)矯正機構管理監(jiān)督監(jiān)外執(zhí)行罪犯活動實行監(jiān)督;4.對執(zhí)行死刑實施臨場監(jiān)督;5.對人民法院執(zhí)行罰金刑、沒收財產刑以及執(zhí)行生效判決、裁定中沒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活動實行監(jiān)督;6.對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監(jiān)獄、看守所、社區(qū)矯正機構的交付執(zhí)行、留所服刑、終止執(zhí)行和監(jiān)管執(zhí)法活動實行監(jiān)督;7.對發(fā)生的監(jiān)管事故(事件),依法組織開展審查、調查和相關處理工作,對被監(jiān)管人死亡事故(事件),組織鑒定或者補充、重新鑒定,書面報告調查處理情況;8.對指定居所監(jiān)視居住執(zhí)行活動實行監(jiān)督;9.對公安機關、人民法院辦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案件的羈押期限和辦案期限實行監(jiān)督;10.對被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11.對強制醫(yī)療執(zhí)行活動實行監(jiān)督;12.對刑事執(zhí)行活動中職務犯罪案件立案偵查工作,其具體職權分別參照職務犯罪偵查、檢察官職權配置執(zhí)行;13.對罪犯又犯罪案件審查逮捕,對立案、偵查活動實行監(jiān)督;14.對罪犯又犯罪案件審查起訴,對審判活動實行監(jiān)督,其具體職權參照公訴業(yè)務檢察官職權配置執(zhí)行;15.受理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看守所阻礙行使訴訟權利的申訴、控告以及被監(jiān)管人及其近親屬、法定代理人的控告、舉報和申訴;16.負責本辦案組承辦案件的組織、指揮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工作;17.檢察長授權的其他事項。
(一)檢察官辦案數量的確定原則
入額檢察官每年均應當按計劃完成一定數量的辦案任務。不同檢察官其辦案數量的確定,應當以部門(不同的案件類型)為單位,綜合考慮上一年度辦理的案件數量、本年度配備的辦案人員、案件辦理的難易程度等因素進行科學測算和合理分工。其中,擔任院領導職務的入額檢察官,不僅應當直接承辦一定數量的案件,而且應當帶頭辦理重大、疑難、復雜和新類型案件。檢察長年度直接辦理案件量一般不低于上年度本院檢察官人均辦案量的10%,或者不少于5件;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等擔任院領導職務的檢察官一般不低于上年度本院檢察官人均辦案量的30%,或者不少于8件;業(yè)務部門負責人年度辦案量一般不低于上年度所在部門檢察官人均辦案量的50%。若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直接辦理不同業(yè)務條線案件的,案件數量可以累計,直接辦理案件數量按照上年度不同業(yè)務條線人均辦案數量的平均值計算。若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兼任部門負責人的,直接辦理案件數量按照院領導的任務量及計算方式予以核算。
(二)檢察官辦案數量的具體測算
以W院刑事檢察二部為例,2016年公訴科(改革前)全年受案數量674件,辦案人員6人,人均辦案數量112件。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后,現有辦案人員4人,其中部門負責人1人,辦理50%案件;其他辦案人員3人,辦理100%案件,參照2016年辦案數量,按照現有人數計算,員額檢察官今年人均應當辦理193個案件。考慮到因每辦理一起案件需經提審、告知、審查、起訴、出庭相關程序以及準備相關文書、填寫案卡信息及文書公開等工作,按此任務分解,難以保證案件質量。因此綜合人員配備、案件數量各項因素確定:刑事檢察二部業(yè)務負責人年度辦案數量為60件,其他辦案人員年度辦案數量為120件。對剩余254件案件在4個辦案組和一個獨任檢察官(檢察長)中間進行分流。年度增量部分按比例在以上人員中間進行分配。
(一)檢察官辦案質量的評查方式與內容
為強化檢察官的辦案責任,加強案件質量管理,W院對于檢察官已經辦結的案件開展辦案質量評查。評查以法律、司法解釋以及相關司法規(guī)范為依據,對檢察官辦案的合法性、準確性、規(guī)范性和公正性進行細致核查、分析和評價。通過發(fā)現、評析案件質量問題,形成客觀、明確的案件質量評查報告,提出評查意見和建議,形成評查結果。評查結果納入檢察官績效考核范圍。
案件質量評查以綜合采取隨機評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個案評查等方式進行。案件質量評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證據采信、事實認定、法律適用、辦案程序、風險評估、案卡填錄、文書使用和制作、案件信息公開、涉案財物管理、訴訟權利保障、辦案效果和辦案安全等。其中,W院對辦結的案件定期開展隨機評查。隨機評查的范圍覆蓋至各業(yè)務條線不同類型的案件。案件管理部門對本院辦結的除重點評查、專項評查案件外的案件,原則上每年應當按照不低于檢察官年度辦結案件總數5%的比例隨機選取案件進行評查,不足1件時評查1件。對于投訴本院有關業(yè)務部門辦案質量問題的案件,案件管理部門經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可以進行個案評查。
案件管理部門對本院辦結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應當逐案開展重點評查:1.犯罪嫌疑人被決定或者批準逮捕后,作不起訴處理的;2.不捕復議、復核或不訴復議、復核后,改變原審查決定的;3.提起公訴后,撤回起訴的;4.提起公訴后,被告人被宣告無罪的;5.提起公訴后,訴、判定性不一或者跨幅度量刑的;6.刑事申訴案件復查后,改變原處理決定的,或與原作出處理決定的業(yè)務部門存在重大分歧意見的;7.適用刑事訴訟特別程序辦理的;8.對民事、行政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法院未啟動再審程序,上級院也未跟進監(jiān)督提出抗訴的;9.決定國家賠償的;10.其他需要進行重點評查的案件。
開展案件質量評查應當依據下列標準,客觀、 公正、全面評價辦案質量:1.證據采信與排除符合法律規(guī)定,組織與運用符合邏輯和辦案規(guī)律,瑕疵證據已依法補正,證明標準達到法律要求;2.認定事實清楚,已排除合理懷疑,無遺漏罪犯、遺漏罪行;敘述詳略得當,用詞注重法言法語;3.適用法律正確,引用法律條文、司法解釋準確;4.辦案程序合法、規(guī)范;5.風險評估預警及時、準確,等級判定合理,應對處置積極有效;6.案卡填錄及時、準確、規(guī)范;7.文書制作基本要素完整,釋法說理充分,文書使用正確、規(guī)范;8.依法、全面、及時、規(guī)范公開重大案件信息和法律文書;9.及時、依法處理涉案財物,手續(xù)完備;10.依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訴訟權利。最高人民檢察院已經印發(fā)相關案件質量認定標準的,按照其標準進行評查。
開展案件質量評查活動應當依托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yè)務應用系統和電子卷宗系統,以網上評查為主,以審查紙質卷宗為輔,結合座談、調查、聽證、組織專家論證等方式靈活開展。隨機評查實行每月一報告制度。案件管理部門應當于次月5日前將本院案件質量評查情況報市院領導小組辦公室。半年進行一次綜合報告、通報制度。在每年的9月份前完成對上半年、次年的3月份前完成對下半年的案件質量評查。重點評查和專項評查實行一評查一報告制度。
(二)檢察官辦案質量的評查程序和結果
檢察官辦案質量的評查依照以下程序進行:1.安排部署。評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工作會議,確定評查范圍、評查方式、評查員組成及時間安排,明確評查標準和相關要求;2.調閱案卷。案件管理部門或者開展專項業(yè)務評查的業(yè)務部門制發(fā)評查方案、調卷函等文書,通知要求本院相關業(yè)務部門及時將相關的案卷材料送交案件評查組;3.案件評查。全面查閱案件材料,客觀、公正、全面評價辦案質量,認真填寫案件質量評查登記表,準確、詳細描述存在的問題及相關依據;對照評查標準得出被評查案件的評查總分;提出初步評查意見;4.討論評議。集體討論、評議評查員對被評查案件的綜合分析,提出評查意見。對于案件差錯性質認定有重大分歧或者研究認為差錯嚴重、責任重大的,提請領導小組決定;5.匯報審議。匯總評查意見并提交領導小組審核評議,形成評查結論;6.反饋意見。領導小組辦公室向案件承辦部門和承辦檢察官反饋評查結論并聽取意見;7.通報結果。形成綜合性案件質量評查報告,提交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審議;形成案件質量評查情況通報,在本院發(fā)布;向檢察業(yè)務績效考核和檢察官績效管理部門通報評查結果。
決定采取重點評查或者專項評查的案件,辦案部門應當在接到評查通知后的15個工作日以內,將案卷材料送交本院案件管理部門。評查員應當在收到案卷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以內完成評查,案件重大疑難復雜的,報經評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被評查案件的承辦部門或者承辦檢察官對評查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反饋意見10個工作日以內書面申請復查;復查申請書應當層報組織評查該案件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案件質量評查結果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案件質量評查結果應當記入檢察官司法檔案,作為評價檢察官辦案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據。同時,作為檢察官個人評優(yōu)、晉級和部門評先的參考依據。案件質量評查中發(fā)現的問題,由案件管理部門或者開展專項評查的業(yè)務部門形成綜合分析報告,提請本院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審議。案件質量評查中認定的司法瑕疵和檢察官司法辦案中反復出現的同類問題,應當及時向本院辦案部門送達案件質量問題整改通知書,跟蹤督導其整改工作開展情況,并以書面形式向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報告。本院辦案部門應當自收到案件質量問題整改通知書之日起30日以內以書面形式提交整改情況報告。評查中發(fā)現承辦案件的檢察官或者檢察官辦案組成員辦案中存在違法行使職權行為的,應當責成承辦單位、承辦檢察官予以糾正并記錄;涉嫌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刑訊逼供以及其他違法犯罪的,應當移送紀檢監(jiān)察部門。
以上即是W院在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針對基層院檢察官的辦案類型、辦案數量和辦案質量等內容進行的制度設計,仍有待實踐的檢驗和完善。在配套制度方面,還需要將以上內容與檢察官的績效考核相結合,通過獎懲機制倒逼檢察官落實辦案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