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蜀黔 陳家堯
一、導入——猜猜他(她)是誰
師:同學們,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上一堂寫作課。希望同學們能在今天的課堂上大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錯不要緊,只要你能大聲地表達自己,你就獲得了成功,因為能大聲地表達自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xiàn)。同學們,能做到嗎?
生:能。
師:好,請大家先看看屏幕上學生的兩段寫人的文字,猜猜寫的是誰。
(屏顯)
1.說起同學,我最有印象的就是××了,因為他經(jīng)常逗大家開心。他有一張?zhí)O果臉,小小的眼睛,櫻桃小嘴。一看到他,就知道他一定是個活寶,經(jīng)常逗我們開心。
2.我們班有36位同學,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位同學—— ××。他有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皮膚黑黑的,頭發(fā)黑亮亮的、短短的,讓人看了不禁覺得搞笑!他不僅長得幽默,說起話來更加搞笑。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看了這兩個片段,哪位同學來告訴我他(她)是誰?
生:我覺得應該是我們班上的王航。
師:哪段文字是寫王航的?
生:兩段文字都像是寫他的。
師:你能發(fā)現(xiàn)兩段文字有哪些不同之處嗎?
生:第一段描寫的是“小小的眼睛”,第二段寫的卻是“大大的眼睛”。
師:那這就矛盾了喲!王航同學是誰呢?能不能站起來讓大家認識一下?(王航起立)哦,是這位同學啊,眼睛確實不是很大。如果說“大大的眼睛”那就不是他了哦,但剛才那位同學又覺得兩段都是寫王航同學。請坐下。其他同學呢?
生:我覺得第一段是王航,第二段是張國。
師:哦,他的觀點不一樣。張國同學是誰呀?請起立讓大家認識一下。(張國起立)戴著眼鏡,非常明顯的一個標志啊。那我們來揭開謎底。
(屏顯)
王航
師:這位女同學猜對了,確實兩段都寫的是王航,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描述呢?一個寫的是“大大的眼睛”,一個寫的是“小小的眼睛”。老師還要挑點刺兒,比如第二段說“頭發(fā)黑亮亮的、短短的”,來,我們班上哪些同學的頭發(fā)是黑亮亮的、短短的,請舉手。(班上十幾位男同學舉手)我們女同學中也有“頭發(fā)黑亮亮的、短短的”呢!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說明“頭發(fā)黑亮亮的、短短的”是不是王航同學一個人的特點啊?
生(齊):不是。
師:那么,在寫人時,怎樣才能抓住其特點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屏顯)
寫人要抓住特點
二、學習選擇典型事例凸顯人物特點
師:我們怎么來學習呢?就以王航同學為例,請大家用幾個關鍵詞語來表述王航同學的特點。
(屏顯)
王航同學有哪些特點?請用幾個關鍵詞語來表述。
生:我認為王航是我們班上的開心果。(板書“開心果”)
師:她用了一個詞“開心果”。好,請坐下。還有嗎?好,這位同學,他除了是班上的開心果,還有什么特點?
生:我覺得王航還有一點胖。
師:(板書“胖”)這是他外形上的特點,身材有點胖。還有嗎?
生:他還很幽默風趣。(板書“幽默風趣”)
生:他看起來很“呆萌”。
師:“呆萌”,這是一個網(wǎng)絡詞語,是什么意思呢?請給大家解釋一下。
生:就是討人喜愛的意思。
師:(板書“呆萌”),我知道“萌”就是可愛的意思。還有嗎?
生:我覺得王航的眉毛很粗,眼睛又很小,形成了很強烈的對比,長得很特別,很有喜感。
師:嗯,抓住了外貌的特點,這都是外在的特點。那么王航同學內在的特點有哪些呢?比如他的性格、品性等。大家也接觸一個多月了,對他有沒有這方面的了解?
生:他的性格活潑開朗。(板書“活潑開朗”)
師:下面,我們來做第二件事情。既然王航同學身上有這么多特點,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選擇一件事情來表現(xiàn)他的某一個特點。(生疑慮)這個有點難度,但是富有挑戰(zhàn)性。主要是因為同學們入學才一個多月,相互之間的了解還不是很深入,但這一個多月還是有些事情在發(fā)生。只需要選一件事來表現(xiàn)他的一個特點就可以了。
生:他經(jīng)常故意把右手放在嘴唇邊,左手支撐著右手的手肘,做出一副吃驚的樣子。
師:請坐,我們請王航同學表演一下這個動作。(王航做這個動作,有學生一邊模仿,一邊笑)這是王航的招牌動作,這體現(xiàn)了他的哪個特點?
生:幽默風趣。
生:呆萌。
師:究竟哪個特點更恰當?
生(齊):呆萌。
師:為什么?因為幽默風趣一般體現(xiàn)在人的——
生(齊):語言上。
師:對。
生:在一節(jié)課上,老師說了一個食品名,王航就把手指放在嘴邊,做出了這個動作。(生模仿手指放在嘴邊、吃東西的動作)
師:你覺得他——
生:很呆萌,很可愛。
師:還記得當時是個什么樣的情景嗎?同學們能不能回憶這個情景呢?我看到有個同學寫了這個情節(jié),老師說春節(jié)剛過,大家吃了什么好吃的呢?有人說“臘肉”,王航就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說還有香腸。
生:還有一次下課的時候,因為他喜歡打游戲,就模仿游戲里的動作。
師:怎么模仿的,能不能給大家描述一下?
生:手比出舉槍的姿勢,一下跳到板凳上,做出了掃射的動作,特別搞笑。
師:看來王航真的是班上的開心果??!下面請用你的筆來寫一寫我們的王航同學,用一件事來表現(xiàn)王航的某一個特點。
(生動筆寫作,教師巡視)
生:下課鈴聲打響后,班里的同學都解放了,王航同學突發(fā)奇想,一個健步跳上椅子,腦袋高昂著,雙手做出了游戲中擊打敵人的動作,那樣子別提多可愛了。
師:哦,他在cosplay??!
生:那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說到了好吃的,王航同學脫口而出:“臘肉!”而且兩眼放光,仿佛瞬間眼前就浮現(xiàn)出了美味可口的臘肉。他把手放在嘴邊,似乎要把手當作臘肉吃了似的,他那垂涎欲滴的樣子,讓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吃臘肉了。
師:表現(xiàn)了什么特點?
生:表現(xiàn)了他呆萌的特點,是班上的開心果。
師:剛才同學們抓住了王航呆萌的特點來寫了一些事件。我們在選擇事例的時候必須要怎樣?
生(齊):典型。
師:那么什么樣的事例才是典型的事例呢?
生: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事例才是典型的 事例。
師:也就是說,事例和特點之間能不能錯 位呀?
生(齊):不能錯位。
師:這就是我們在選擇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一個關鍵點,事件和人物特點必須吻合。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才能把一件事情敘述好,把它寫得生動,寫得具體。今天就教給同學們一個方法:如何描寫人物的動作。同學們剛才不是寫了王航那么多呆萌的動作嗎?我們怎么把它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呢?下面請看《秋天的懷念》,看看名家史鐵生是怎么寫動作的,大家要特別關注描寫母親動作的部分。
三、學習通過動作描寫來凸顯人物特點
(屏顯并學生齊讀)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地看著我。
——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師:要是我寫,就一句話“母親出去了,又進來了”,但作者是怎么寫的呀?
生(齊):他寫了很多動作。
師:哪些動作?
生:躲、聽、進來、看。
師:對,他進行了動作描寫,并對這一行為進行了分解,分解成了“躲、聽、進來、看”四個動作,先躲出去,然后在門邊偷偷地聽,再進來,還看著“我”。因此,我們要把一個行為寫細,一定要學會分解動作。分解動作之后,我們還要把動作寫生動。請大家看看疊詞“悄悄地”“偷偷地”“眼邊紅紅地”,用了這些詞語有什么效 果呢?
生:這些疊詞體現(xiàn)了母親很關心我。
師:能不能說得具體一點?
生: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然后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地看著我。
師:母親為什么要“悄悄地”出去,“偷偷地”聽,然后又“悄悄地”進來,說明母親怎么樣???
生:她害怕“我”的情緒再一次激動。
師:說明母親對兒子愛得——
生(齊):深沉。
師:對。說明母親對兒子愛得小心翼翼,深怕觸怒了兒子。如果去掉這些詞語,就不能把母親當時的那種心理表現(xiàn)出來。我們不僅要對動作進行分解,還要寫生動寫具體。下面請同學們把剛才寫王航的動作再進行分解,寫得具體生動一些。
(學生動筆寫作并交流展示,教師點評)
生:王航快速地舉起了雙手,做出拿槍的動作,然后敏捷地跳上椅子,半蹲著,小心翼翼地打量著四周。他那呆萌的樣子,讓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師:你講他模仿游戲的行為分解成了哪幾個動作啊?
生:舉起雙手、跳上椅子、半蹲著、打量 四周。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講述模仿王航的動作)
師:大家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嗎?
生:能。
師:我們把動作進行分解后,具體地描寫出來,這個人物的形象就鮮活起來了。
生:記得那一次語文課上,老師問:“春節(jié)時大家喜歡吃什么呀?”王航突然站了起來,大聲地說:“臘肉!”他兩眼放光,還不住地舔著嘴唇,將手放在嘴邊,嘴巴咂巴著,好像要把自己的手當成臘肉吃進去似的,咽著口水。
師:這位同學的動作分解就更細了。所以,我們學到了一種方法——將動作分解開來,然后再進行具體的描寫,就將王航開心果的特點體現(xiàn)出來了。一篇文章除了寫人物的動作,我們還可以加上其他的描寫。今天再學一種方法,加上人物語言描寫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效果呢?我們來看一看。
四、學習通過語言描寫來凸顯人物特點
(屏顯)
自習課時,教室里靜悄悄的。突然,有一位同學的文具盒“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文具散落一地。這時,黃俊山說:“———————————?!?/p>
王航說:“————————————?!?/p>
李維說:“————————————。”
師:這三位同學都是咱們班上的,他們分別會說出怎樣的話呢?先請其他同學來說,再請這三位同學本人來說。
生:我覺得王航會說:“哇,炸彈掉地上了!”
生:李維會說:“你干嗎呀?”
師:為什么李維會這樣說呢?
生:因為她是班長,又十分文靜。
師:所以,她要維持班上的紀律,而王航又為什么會那樣說呢?
生:因為他天生就很幽默風趣,是開心果。
師:黃俊山會怎么說呢?我請一位女同學 來說。
生:他可能會說:“筆盒掉了?!币驗樗綍r會用四川方言繞口令似的說話。
師:那你用四川話說一下。(生用四川話說)黃俊山還會怎么說呢?我請一位男同學來說一說。
生:他可能會說:“走,我們一人拿一點跑。”因為,他也比較幽默風趣。
師:據(jù)我了解,黃俊山同學在班上非?;钴S。請問哪位同學是黃俊山?你會這樣說嗎?(黃俊山點頭)
師:李維會怎么說呢?
生:我當時會瞥一眼周圍是誰的筆盒掉落,然后去幫他撿起來。
師:不愧是班長啊,助人為樂。為什么面對同樣的情境,這三個人說的話不一樣呢?因為他們——
生(齊):性格不一樣。
師:這就說明,我們在描寫人物語言的同時必須凸顯人物的特點。不同性格的人說話的風格、說話的內容會各不相同。我們再來看一個片段。
(屏顯)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彼f。
“不,我不去!”我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什么時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蔽艺f。
她說:“那就趕緊準備準備?!?/p>
“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 說了。
——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師:老師把這段文字做了一些修改,它和原文有哪些不同?(學生翻書比較)
生:去掉了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氣和語調。
師:我們現(xiàn)在把它還原。
(屏顯)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彼偸沁@么說。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彼俱驳哪樕犀F(xiàn)出央求般的 神色。
“什么時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說。
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p>
“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
師:畫橫線的部分就是老師去掉的部分,加上這些部分與去掉這些部分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這些詞語,語氣就更強烈一些。
師:能不能做點具體的分析?
生:“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體現(xiàn)了作者非常不開心,脾氣暴躁。
師:加上說話時的動作描寫,就體現(xiàn)了作者當時對生活的絕望。我們再來看看寫母親的部分。“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她為什么不哭出來呢?為什么不邊哭邊說呢?
生:如果母親哭著說,就會讓兒子的情緒更加失控,她要表現(xiàn)出堅強的樣子來安慰兒子。
師:說得真好,母愛的堅強啊,即使哭也不能當著兒子的面哭。所以,在人物說話時,加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可以渲染當時的情境,讓我們似乎看到了母親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的樣子,以表現(xiàn)人物當時的心情,或者表達人物當時的某種情感,最終為凸顯人物的特點服務。剛才同學們在寫動作時已經(jīng)寫到了語言,我們能不能再寫寫他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讓這個人物真正的活靈活現(xiàn)。來,開始動筆。
(生寫,師巡視)
生:王航興奮地從位置上蹦了起來,把手輕輕地放在嘴邊,說:“臘肉!”
師:他還可能出現(xiàn)怎樣的表情???可能做出一副陶醉的樣子,表現(xiàn)出那臘肉太好吃了。本來還應該讓更多同學來展示,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展示到這里。下面我們寫一篇文章。
五、布置作業(yè),課堂小結
(屏顯)
請運用剛才學到的寫作方法,以“我的同學————”為題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1.抓住人物特點;2.選取典型事例;3.運用動作、語言等描寫方法。
師:首先要選擇典型事例體現(xiàn)人物特點。如何進行動作描寫?
生(齊):分解動作、具化動作。
師:如何進行語言描寫?
生:要體現(xiàn)人物特點,描寫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老師要特別表揚同學們,發(fā)言時聲音洪亮,表述清楚,運用方法也非常到位。謝謝你們!
(劉蜀黔 重慶市北碚區(qū)教師進修學院;404100)
層層深入學寫作
人有百態(tài),各有其聲口、性情,要寫出人物特點,對于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不是一件易事。劉蜀黔老師執(zhí)教的“寫人要抓住特點”,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寫作課。從現(xiàn)場效果來看,課堂始終處于“沸騰”之中,學生的思維也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之中。這堂課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機智之美:利用資源,制造沖突。
劉老師是借班上課,但她根據(jù)學生課前“試寫作”,發(fā)現(xiàn)了對同一個學生王航外貌的兩種不同的寫法,來讓學生猜測。學生在此過程中,就必然產(chǎn)生好奇,對于那么熟悉的同學,怎么就會寫不準呢?從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認知沖突,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為整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認知總是與情感相伴的,情感的參與有助于促進認知。這種利用學生資源來設計教學情境的方式,自然切入,毫無斧鑿之痕,體現(xiàn)了很好的教學機智和課程意識。
2.邏輯之美:層層深入,步步為營。
一堂課是由多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的,這些環(huán)節(jié)之間應該體現(xiàn)一種邏輯層次,或并列,或遞進……縱觀劉老師的這一節(jié)課,設計了三大板塊六大環(huán)節(jié):引特點——抓特點(一詞概說、事件動作舉例)——寫特點(動作分解、典型語言、修飾語)。這三大板塊由猜、說、寫三步構成。第一塊重在激趣,第二塊重在增強認知,第三塊重在提升表達。六大環(huán)節(jié),始終圍繞學生的薄弱點逐層深入。如“抓特點”這一板塊,教師首先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人物特點,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有些學生之所以不能寫出人物特點,就是由認識不清所致。從課堂實施情況來看,學生提煉出了“開心果、呆萌、幽默風趣、胖、活潑開朗”等詞語,有了這些特點做導向,再來讓學生列舉“招牌動作、臘肉表情、板凳上打槍”等事件動作,就水到渠成了。沿著這樣的路徑,學生就能漸入佳境。這樣的課堂,呈現(xiàn)出了一種課堂邏輯之美。
3.智性之美:技巧細化,化難為易。
凡是好的寫作課,無一不是對寫作技巧進行細致分解,并逐點學習。劉老師這節(jié)課,關于寫人這一技巧,圍繞三個點來教學,即描寫人物的動作分解、典型語言選擇、人物說話的動作表情。這三個點,劉老師較之一般教師高明之處,在于對技巧的細化。如動作描寫,可寫的內容很多,如動詞的準確、動作的分解、動作的修飾、動作描寫中的修辭運用、動作的連續(xù)性等,劉老師將授課聚焦于動作的分解和動作的修飾語上。人物的語言描寫也有很多,如話語的選擇、說話人的交代、說話人的表情動作、話語的段落排列等,劉老師深諳此理,課堂聚焦于話語的選擇和說話人的表情動作描繪這兩個細化點。這些知識點的選擇和教學安排,大大降低了難點,極具操作性,學生學了即會,會了即能用。從這節(jié)課來說,教師正是給學生傳遞了這種精準知識,成就了課堂的高效,從而體現(xiàn)出一種智性之美。
4.靈動之美:多樣方式,學用轉化。
劉老師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一是開課對人的猜測,這種猜測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二是對情境的設置,如:文具盒“啪”的一聲掉在地上,這時班上的三個同學分別會怎么說?學習就是情境中的認知,基于情境中的實踐。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從根本上是處于實踐之中,學習不是“獲得”,而是“參與”。學生正是在情境的參與中,增強了對人物語言的認知。三是范文學習,文中兩次運用《秋天的懷念》來學習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在范文學習過程中,又通過畫橫線字句的凸顯和有無比較兩種方式進行。讀寫結合,被證實是一種有效的寫作學習方式。四是學用的轉化,教師每學一個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練習實踐,實現(xiàn)知能轉化。這種方式,凸顯了學生主體,引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的深層參與。方式的多樣,使課堂體現(xiàn)出一種靈動之美。
整節(jié)課,既教思維,又教知識。從思維來看,讓學生學習如何把握特點、如何基于特點來尋找事例與動作、如何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其中有分析、有歸納、有推測、有想象、有具化??梢哉f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是很有實效的。從寫作知識的傳授來看,也是實實在在的。這一節(jié)課,我們也可能得出這樣一種結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就能上出好的寫作課來。
(陳家堯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