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仁彬 楊麗
根據(jù)工作需要,從中學教到了小學。進入一年級的語文課堂,發(fā)現(xiàn)流利豐富的語言對學生失去了吸引力,聲嘶力竭的喊叫也不過有短暫的效果,我陷入了困惑和思考:他們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呢?學生太小,還沒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抽象思維,對他們而言,形象思維占主體,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艷麗的色彩。所以許多學生每天拿著筆,寫寫畫畫,可以說這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做的事情。作為語文教師,也同時兼美術教師,我想讓美術走進語文課堂,語文課堂一定會更精彩更靈動。
那么怎么讓美術走進語文課堂呢?我首先想到了最平凡不過的彩色粉筆,我們教室中的白板,我們學校的網(wǎng)絡資源,美術身邊處處有,利用好這些資源,我們的每一堂語文課內(nèi)容都會豐富精彩,學生學習起來一定會興致盎然。
一、運用簡筆畫輔助課堂教學
低年級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局限,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直觀形象的建立,而簡筆畫便是直觀教學中簡便易行的手段之一。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簡筆畫輔助教學,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發(fā)興趣,集中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節(jié)課很難自始至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尤其在學習較抽象的字、詞等基礎知識時,往往顯得坐立不安,這時,教師可相機運用圖畫幫學生理解、識記。如在教“跪”字時,先用粉筆畫一幅一個人跪著的簡筆畫,問學生:“這是一種什么姿勢?”引出“跪”字,然后分析字音、字形,再讓學生看圖了解怎樣的姿勢是跪。又如教學“休”字時,用簡筆畫畫了一棵樹,在樹辺靠著一人,出示“休”教學,不僅認識了這個字還理解了這個字的意思,識字教學本來枯燥無味,但結合簡筆畫,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
(二)靈活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日月潭》時,課本上說:“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這個島把湖水分成了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睂W生看了文中所附照片后覺得圖文不符,南北兩邊根本不像月亮、太陽的形狀。其實,這并不矛盾,因為作者的觀察角度與攝影師的拍攝角度迥然不同,但景是同樣的景。于是,一位老師靈機一動,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粉筆畫了一幅有山有水、有樹木古跡的日月潭全景簡筆畫,潭的北邊像太陽,南邊像月亮,然后讓學生看著圖畫描述日月潭的美麗景色,學生頓時興致勃勃地描繪起來,真像身臨其境一樣。這樣既讓學生領略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又學習了作者的觀察方法,更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拓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語文課中的簡筆畫不僅老師要靈活運用,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畫起來,真正將美術與語文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如在教學古詩中,由于詩中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意境,有的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風情畫。教師可先由一幅線條粗獷的簡筆畫引出詩中的意境,再由對詩的賞析回到對畫的反芻。前一步由教師完成,后一步由學生嘗試,畫作好了詩也學懂了。盡管有的學生畫得很差,但畢竟包含著他們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都有很好的幫助。這樣的語文課堂更實效,更精彩,更靈動。
二、利用插圖感悟課文內(nèi)涵
插圖是課文語言最形象的注解,因此,插圖可作為直觀教學的輔助。如教學《藍樹葉》這一課時,我直接揭示課題:樹葉一般都是綠色、黃色和紅色的,怎么會有藍色的樹葉呢?接著我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李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她們說了些什么?待學生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后,再出示第二幅圖,觀察后說說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么?她們可能在想什么?結合兩幅圖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給我們講個小故事。聽完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后,我讓大家打開課文,一邊閱讀課文,一邊分別找出插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內(nèi)容。因為課文插圖非常形象生動,學生就可以結合插圖感悟課文語言,知道李麗畫藍樹葉的原因。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也會成為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不把她當作批判的對象。
三、利用圖畫拓展課文外延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拓展性的練習,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知識面更寬。如教學《四季》一課,課文關于四季的特點只寫出了春天草牙尖尖,夏天荷葉圓圓,秋天谷穗彎彎,冬天雪人挺著大肚子。為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四季的特點,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畫一畫,講一講。這樣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常識,抓住四季的代表景物來畫,使四季的特點躍然紙上,然后再講出來,這樣課文的內(nèi)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利用圖畫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小學生由于語言能力的有限,口頭表達過于簡單或錯亂無序,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充分利用圖畫欣賞,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學二年級語文《鄉(xiāng)下孩子》這一課,學完了課文,讓學生根據(jù)課文語句仿寫:捉幾只蝴蝶,編織美麗的故事,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學生說來說去還是課文的那幾句,我隨即出示圖片,小雞在吃蟲子,小羊小牛吃草,小朋友戴著花在跳舞…… 接下來課堂不一樣了,舉起的小手越來越多,有的學生激動的說著;”老師,我!老師,我!我!”甚至有的學生已經(jīng)站了起來。學生們說得多好:捉幾只小蟲,樂壞了黃黃的小雞,割一籃野菜,樂壞了可愛的小羊,采幾朵野花,樂壞了親愛的小妹妹……我也激動了,原來的學生的語言如此的豐富,如此的生動,結合圖畫,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美術中的圖畫正如美麗的綠葉,襯托著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感受圖畫的美,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語文課堂中的靈魂,學生語言豐富生動了,語文課堂更靈動。
寫寫畫畫也詩意,讓語文和美術共處,文字與圖畫結合,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個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豐富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